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4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7:26
1、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3、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
4、《格萨尔》是一部篇幅极其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这是我国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纪以来漫长的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来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史诗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态史诗。有着“格萨尔故乡”美誉的那曲,现有103位说唱艺人,人数为*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03月,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文学走进*课堂。
5、“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侗族大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萨尔 (藏族史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族农乐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7:26
有: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藏戏、贵州侗族大歌、热贡艺术等。
1、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语称其为乌日汀道,意即长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其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这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的总称。
3、藏戏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4、贵州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5、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
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7:26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的有哪些?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联合申报)朝鲜族农乐舞藏族史诗《格萨尔》侗族大歌民歌“花儿”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呼麦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热贡艺术藏戏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7:26
1、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3、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
4、《格萨尔》是一部篇幅极其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这是我国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纪以来漫长的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来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史诗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态史诗。有着“格萨尔故乡”美誉的那曲,现有103位说唱艺人,人数为*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03月,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文学走进*课堂。
5、“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侗族大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萨尔 (藏族史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族农乐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7:26
有: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藏戏、贵州侗族大歌、热贡艺术等。
1、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语称其为乌日汀道,意即长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其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这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的总称。
3、藏戏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4、贵州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5、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
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7:26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的有哪些?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联合申报)朝鲜族农乐舞藏族史诗《格萨尔》侗族大歌民歌“花儿”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呼麦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热贡艺术藏戏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7:26
1、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3、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
4、《格萨尔》是一部篇幅极其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这是我国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纪以来漫长的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来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史诗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态史诗。有着“格萨尔故乡”美誉的那曲,现有103位说唱艺人,人数为*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03月,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文学走进*课堂。
5、“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侗族大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萨尔 (藏族史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族农乐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7:26
有: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藏戏、贵州侗族大歌、热贡艺术等。
1、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语称其为乌日汀道,意即长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其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这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的总称。
3、藏戏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4、贵州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5、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
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7:26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的有哪些?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联合申报)朝鲜族农乐舞藏族史诗《格萨尔》侗族大歌民歌“花儿”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呼麦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热贡艺术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