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人容易”食物成瘾“,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31 23: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4 16:35
有一次,记者采访一个医生,提到了食物成瘾概念,说这是一种心里疾病,她听到之后很紧张,怎么爱吃成了精神病了?
根据这位医生的说法,对于食物成瘾患者(在他看来肥胖是一种疾病)来说,只要一点糖,或者其他香口的东西,就能让他欲罢不能,结果是越吃越胖,越胖越吃。
真的是心里问题吗?神经心理学家说,完全有可能。这位医生是心理精神科的教授,他说肥胖问题如今已经不光是营养学、内分泌学关心的问题,也是心理学关心的问题。
关于食物成瘾,有一个实验证据常常被引用。美国学者利用进行了相关动物实验,当给大鼠连续喂几日糖后,大鼠们吃了糖就很“嗨”,甚至只要看到糖就兴奋,但是如果不继续给它们吃糖,就焦虑不堪,到处乱窜甚至撞墙,这是不是与毒瘾、烟瘾“戒断反应”非常相似?而神经影像扫描结果证实了这种假说:贪吃的肥胖者,大脑功能和结构和吸毒者或药物成瘾者颇为相似。
食物成瘾概念,是美国40多位专家在耶鲁大学提出来的,大概在十多年前。专家认为,‘重度吃货’能吃、爱吃,不吃就难受和焦躁,已经达到一定的病态程度,是一种成瘾表现。
为什么会出现食物成瘾?有观点认为,食物成瘾与当事人的基因、代谢、内分泌有关;也有观点认为,遭遇精神创伤会增加食物成瘾风险。一项针对近5万名女性的研究发现,经历过童年受*、亲人死于暴力、流产等等“创伤性事件”,容易出现食物成瘾。不饿也会吃东西,有的人只要压力一大,就忍不住想吃。
我们办公室的女编辑觉得最后一种表现很像她,她其实并不饿,但就是想吃,特别是临近领导审稿、签发的时候,她特别想吃。只要有人催促,她就好像得到一种暗示“吃!”
显然,她的这种想吃,已经不是生理上的需求了。其实,国外研究发现,如果给大鼠吃美味的食物,就会影响到大脑的多巴胺效应和奖惩系统。而多巴胺就是一种让人心情愉快的分泌物。也就是说,食物成瘾者吃了之后会感到愉快,或者说压力得到释放。
为此,对于那些肥胖,而且觉得吃东西让他很愉快的人来说,减肥可能不仅仅是还接受内分泌治疗方面的检查,还应接受一定的认知行为干预,通常1-2年才会有改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一些想减肥的人,通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了。
一种是超重或肥胖人群。超重或肥胖的人饮食模式本来就不健康,体内激素和血糖水平,甚至大脑内的摄食中枢,都可能会让他们 “吃上瘾”。
第二类是压力大的人群 。那位女编辑就属于此类。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如果在遭遇一些负面应激事件没有处理好,无法排遣,就可能出现靠吃来缓解压力和舒缓情绪的应急表现。
第三类是超级“吃货”。这种人与常人为满足食欲而一日三餐的生理需求不同,超级吃货对美食的过度追求,已经超越了生理需要,达到上瘾的程度,一旦有某种特别想吃的东西而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烦意乱,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就会出现因此引起的肥胖等等问题。
这三种人,如何判断是否“食物成瘾”?可以自测一下,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不饿也有旺盛的食欲,进食又会引起焦虑、不安,体重超常、想减肥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那么很可能对食物产生了过度依赖,需要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了。
一些肥胖者,对食物是否有特殊爱好?哪些食物容易让他 “成瘾”?有研究发现,容易上瘾的有两种,一种是甜食,一些肥胖者就特别喜爱吃各种甜点;另一种是含有高浓度甜味剂、精致碳水化合物,比如面粉、脂肪、盐和咖啡因的加工食品;第三种是腌制食品,“腌制食物添加假说”甚至提出,其在大脑中的作用和鸦片相似。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食物和餐具颜色,也会对食欲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从而引起成瘾。比如红色、*、橙色、咖啡色能刺激食欲,难怪如今的很多加工食品,就在食物颜色上很上心,比如面包店里的面包大多使用上面提到的几种颜色,麦当劳、肯德基的店面装潢、食物加工,都有这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