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1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04
我来回答先生的作品中,最喜欢的即是《伤逝》,没有犀利冷峻的嘲讽,没有改造国民性的呐喊, 小说的主题是爱情,这在作者七年半的小说创作中似乎只此一篇(从一九一八年四月以 《狂人日记》向《新青年》投稿,到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写完《离婚》。)即使被称为鲁迅唯一的 爱情小说,通篇还是充满了所谓的“鲁迅气氛”:懒散、凄清、暗灰的色调。除了作品开头, 涓生等候子君时的焦躁不安、畅谈时的无所顾忌、苦苦思索如何向她表白,尚能让人感受到一些 热恋中人的生动情感。 ? 传统的文学评论,通常把焦点集中在子君身上,通过子君的悲剧,要让所有的尚未出走和已经出走的娜拉们知道,如果没有取得经济权,不能独立生活,那么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 而我以为,《伤逝》更像是鲁迅先生的自我剖析,他写完之后并未立刻送出去刊载,直至 第二年收入《彷徨》,都没有单独发表。先生的写作目的似乎更在于发泄自己内心的躁动, 和企求迅速脱离内心虚无感而导致的紧张。真正可怕的往往不是一个人内心的空虚,而是 在意识到这种虚空后却无力摆脱,这更容易让人陷入绝望。陷入这深深的绝望的不单有涓生, 还有鲁迅,以及在彼时彼地,如鲁迅一般的先知先觉的人。这在子君死后,涓生大段的独白 自责中可以深切感受到。 仔细阅读,我们还可以在子君的身上找到两个女人的影子,相互纠缠,融为一体。一起谈家庭 *,谈男女平等,谈文学,这分明是先生与景宋。而后涓生终于鼓足勇气对子君说出“因为, 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你可以毫无牵挂地做事”又让人联想到鲁迅在搬出八道湾11号之前,会对 朱安所说出的话,虽然他从不曾爱过朱安,但那决绝的态度是可以想见的。青春的,向上的,可以 一起谈话的是景宋,忙着操持家务的,怯懦的是朱安。作为一个经历坎坷,生命中多重角色有着 缺失的人,鲁迅只能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作为小说的素材。 然而鲁迅终究不是涓生,鲁迅的女性观更多的体现他对女性的责任感,新旧道德赋予他对女性更多 的关心。小说中涓生和子君的同居生活,艰难琐碎,想来也是鲁迅所亲历过的,但他并未寻求自己 的新生之路,而舍弃景宋。对于朱安,他说这是母亲赠与的礼物,要好好供着。因为他深知,如若 休了朱安,她便会像回到家的子君一样,“走向没有墓碑的坟墓”。 现在,让我们剥离了时代背景、作家个人因素,把目光集中到文本本身, 教科书上常常把子君悲剧的原因归于三点:社会原因,封建礼教的束缚;经济原因,涓生的失业; 思想原因,子君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独立意识。 隔了八十年的时空距离,我从一个年轻的女性读者的角度,隐约感觉到子君的悲剧,最大的原因 不在子君的不进步,不在于社会的压迫;而在涓生的不真诚,在于他一开始就充满了自私的情感态度。 因为爱是两个人之间细微敏感的情绪,而非客观大环境的产物。 涓生的自私从他选择同居这一方式即可看出,同居不如夫妻生活那么郑重、又可以感受到所谓家的感觉。 仅仅同居了一两月之后,涓生竟全然想不起求爱的场景了,不由得让人怀疑他是否真正爱子君。涓生把 子君当作捶着自己衣角的依附者,而事实上,子君也曾为了共同生活而卖掉金戒指、耳环,说明她也有 自己特定的独立的意识,她也愿意与爱人一同分担。 ? 涓生则更像依附者的角色,这是一个在生活中并不得志的却又有些清高的抄写员,子君对他的仰慕、聆听满足了他的小小的虚荣心,他觉得可以同子君一同追求理想,追求新的生路。涓生埋怨子君不再看书,不再思考,却没有想到子君是为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渐渐变得粗糙。当生活的真实的沉重压得两人喘不过气的时候,涓生首先想到的是舍弃,舍弃油鸡、舍弃阿随,直到最后的子君,当看到阿随被抱出家门时子君的眼神凄惨而冰冷,也许她也预见到了自己的命运吧。只是涓生并没有像扔阿随那样直接,却戴着伪善的面具说‘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得做事……’这里潜台词则是没有了你,我更可以追求新生了。 ? 当涓生耗尽了子君的青春和精力,终于说出决绝的话语,子君沉默、离开、死亡。她选择死亡, 并不是迫于父亲的威严、旁人的冷眼,因为她曾不顾这些毅然与涓生结合。她选择死亡,因为她 无法接受,自己不顾一切换来的爱情竟如此不堪一击。她不能继续活下去,看自己的笑话。 ? 子君的悲剧在于信奉爱情至上,却没有考虑这个人是否真正值得爱,涓生面临着更大悲剧,牺牲了爱人,但依然没有找到所谓的新生的路,却将终其一生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 ? (其实,智慧的人类无论生活在哪个朝代,哪个历史时期,不期而遇的永远都是自己执着的梦想和对梦想的强烈追求。 ?也许明明知道这种期待今生无法实现,但也要为之苦苦思索,苦苦祈求。这样一来就要有所舍,要有所得。然而我想, ?很多人的执着都是一定时期的,比如一年两年再或者十年八年,终究会放弃的居多,为什么?是千变万化的信息无时 ?无刻 不在*着我们要超越自我?还是千变万化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鞭笞着我们要超过别人?如果两者都不选,那就 ?放弃吧,放弃最安全! 或者两者都选,既超越自我又超过别人,那就使劲儿地变化吧!智慧的人类是既透明又灰暗的, ?没有上下左右,所以地球是圆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22
鲁迅伤逝的读后感《伤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