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可追】求大虾详细解释说明 辛迪加贷款(银团贷款) 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在线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8:11
由于银行具有监管权和再谈判权,当企业通过银行债务融资时,一方面银行能够根据监管获取的信息帮助处于财务困境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解决危机;另一方面银行会利用监管获取的信息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敲竹杠”,索取超额收益。企业借款银行的数量及银行间关系的不同会对上述两种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银行辛迪加贷款是指由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多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资金的贷款方式。银行辛迪加贷款在资本市场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根据美洲银行的统计,银行辛迪加贷款占美国企业所有融资金额的51%。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选择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即银行辛迪加贷款规模(参加银行辛迪加贷款的银行数量)和集中度(银行辛迪加成员行的贷款比例越高,称集中度越高,反之就称越分散),提高银行辛迪加解决企业财务困境的动力、减少其对企业敲竹杠概率。
信息不对称对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的影响
(一)代理行道德风险对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的影响
在银行辛迪加中,对借款企业的监管由代理行负责,成员行不对借款企业进行监管,而是利用代理行获取的信息和代理行共同决定银行辛迪加贷款契约如何改变,由于只有代理行和企业签约、对企业进行监管,因此节约了企业成本,为此企业要向代理行支付管理费,由于代理行的监管行为是无法观察和证实的,因此代理行是否进行监管基于监管是否能给代理行带来收益,而不是基于能否给整个银行辛迪加贷款成员行带来收益,所以代理行在对企业进行监管时存在偷懒的道德风险。当企业的企业信用等级较低时,企业违约风险增大,代理行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范企业的资产替代行为,及时对企业实施有效清算,若此时代理行提供的贷款在银行辛迪加贷款中占有的比例很小,则代理行对企业监管获取的收益很小,小于代理行进行监管所支付的成本,此种情况下,代理行会放弃监管,从而损害了其他成员行的利益。其他成员行事前考虑到代理行的这种行为,会在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较低时,要求代理行在银行辛迪加贷款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从而降低代理行的道德风险。随着借款企业借款次数的增多,其信息逐渐公开化,违约概率降低,代理行不进行监管给银行辛迪加贷款带来的损失随之减小,此时代理行提供的贷款比例可以减小,不再被要求提供大份额的贷款。
上述分析是基于代理行只参加一次银行辛迪加贷款,但是代理行组织银行辛迪加贷款从长期来看是重复的甚至是无限的,在无限重复博弈中,代理行的最优选择是对企业进行监管,因为具有良好名声的代理行,能够通过长期甚至无限次的组织银行辛迪加贷款获益。因此具有良好名声的代理行无论其在银行辛迪加贷款份额的大小,都会主动对借款企业进行监管,为整个银行辛迪加贷款的利益最大化实施清算决策,从而维持自己的名声,确保可以持续的作为代理行获取利益。参加银行辛迪加贷款的其他银行考虑到具有良好名声代理行的最佳选择后,不会要求代理行必须提供较大份额的贷款。
总体来看,随着借款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程度增加或企业信用等级降低,企业违约概率随之增加,代理行若发生道德风险,给整个银行辛迪加带来的损失增大,此时其他成员行要求代理行提供很大比例的贷款作为担保,从而使银行辛迪加贷款的规模较小、集中度较高。随着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或企业信用等级的提高,银行辛迪加的规模变大,集中度降低。建立了良好信誉的代理行为了长期利益最大化会选择对企业进行监管,此时代理行可以不提供较高份额的贷款。
(二)代理行逆向选择对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的影响
在银行辛迪加贷款中,代理行和其他成员行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行往往比其他成员行掌握更多的信息,当代理行认为借款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光明时,会提供较大比例的贷款,其他成员行预期到代理行的行为,会认为代理行主动提供较大比例的贷款是借款企业违约概率低的一个信号;反之,当代理行提供的贷款比例很小时,其他成员行会认为这是借款企业违约概率高的一个信号。此时其他成员行的反应和企业的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有关。
当企业的公开信息很少,信息不对称大时,其他成员行为促进代理行有效进行监管,防止损失,依然会要求代理行提供较大比例的贷款,但是若在银行辛迪加贷款发起前,代理行已和借款企业发生过业务关系,代理行对该企业组织发起银行辛迪加贷款向其他成员行传递了“代理行认为该企业是高质量企业”的信号,此时其他成员行虽然仍然要求代理行提供较高比例的贷款,但低于以前没有和借款企业发生过业务关系的代理行的贷款比例。这说明当借款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时,由其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代理行贷款比例的影响要大于由其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带来的影响。此时银行辛迪加贷款的规模较小、集中度较高。
当企业是公开上市企业时,企业的信息公开,信用等级高,违约风险低,代理行和其他成员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若此时代理行的贷款比例很高,其他成员行的参与热情降低,此时代理行更关注的是银行辛迪加贷款的成功与否,而不是自己贷款比例的高低,代理行会提供比例很小的贷款,让利于其他成员行,促进银行辛迪加贷款的成功,从而通过组织、管理银行辛迪加贷款收益,此收益要远远大于其贷款比例增加带来的收益。此时银行辛迪加贷款的规模较大、分散度较高。
信息不对称通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影响着银行辛迪加的贷款规模和集中度,银行辛迪加贷款规模和集中度的不同对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减少对企业敲竹杠的作用也不相同。
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对银行解决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
当企业出现财务困境的概率较大时,需要代理行能够加强监管;当企业真正出现财务困境时,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要便于银企双方进行再谈判,防止无效清算。因此代理行会*银行辛迪加贷款的规模,提高集中度,同时提供较高比例的贷款,事先保证银行辛迪加的监管效率和再谈判效率;银行辛迪加贷款发起后,若各成员行对其贷款份额进行再出售,会增加银行辛迪加贷款的分散程度,降低再谈判的成功概率,导致无效清算,为了防止这种事后的再谈判低效,代理行会在发起银行辛迪加贷款时,要求各成员行允诺不出售各自的贷款。
因此,当企业容易出现财务困境时,银行辛迪加贷款规模小,集中度高,而且各成员行的贷款比例比较均衡。因为银行辛迪加对企业财务困境的解决需要所有成员行的一致同意,若某成员行贷款比例很小,则其因银行辛迪加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失败而承受的损失很小,但是贷款比例较大的成员行会遭受较大的损失,此时贷款比例小的银行会要挟贷款比例高的银行,要求贷款比例高的银行给其提供补偿或高额买断其贷款,而且随着银行辛迪加成员行数目的增多和贷款比例不对称程度的加大,这种“小”剥削“大”的现象更为严重。
当企业容易出现财务困境时,若由单个银行提供贷款,虽然便于监管和再谈判,但是由于由单个银行承担较大的风险,此时资金成本较高,而且贷款额度有限;若企业同时向多家独立的银行贷款,不但会增加企业被无效清算的概率,同时还要承担重复的签约成本和监管成本。银行辛迪加贷款由于由多家银行共担风险,并且可以减少重复的监管和签约,其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而且银行辛迪加贷款通过保持“小而集中”的结构和均衡贷款,可以较好的解决再谈判问题,降低企业被无效清算的概率。因此容易出现财务困境但是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更偏好银行辛迪加贷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8:11
由于银行具有监管权和再谈判权,当企业通过银行债务融资时,一方面银行能够根据监管获取的信息帮助处于财务困境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解决危机;另一方面银行会利用监管获取的信息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敲竹杠”,索取超额收益。企业借款银行的数量及银行间关系的不同会对上述两种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银行辛迪加贷款是指由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多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资金的贷款方式。银行辛迪加贷款在资本市场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根据美洲银行的统计,银行辛迪加贷款占美国企业所有融资金额的51%。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选择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即银行辛迪加贷款规模(参加银行辛迪加贷款的银行数量)和集中度(银行辛迪加成员行的贷款比例越高,称集中度越高,反之就称越分散),提高银行辛迪加解决企业财务困境的动力、减少其对企业敲竹杠概率。
信息不对称对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的影响
(一)代理行道德风险对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的影响
在银行辛迪加中,对借款企业的监管由代理行负责,成员行不对借款企业进行监管,而是利用代理行获取的信息和代理行共同决定银行辛迪加贷款契约如何改变,由于只有代理行和企业签约、对企业进行监管,因此节约了企业成本,为此企业要向代理行支付管理费,由于代理行的监管行为是无法观察和证实的,因此代理行是否进行监管基于监管是否能给代理行带来收益,而不是基于能否给整个银行辛迪加贷款成员行带来收益,所以代理行在对企业进行监管时存在偷懒的道德风险。当企业的企业信用等级较低时,企业违约风险增大,代理行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范企业的资产替代行为,及时对企业实施有效清算,若此时代理行提供的贷款在银行辛迪加贷款中占有的比例很小,则代理行对企业监管获取的收益很小,小于代理行进行监管所支付的成本,此种情况下,代理行会放弃监管,从而损害了其他成员行的利益。其他成员行事前考虑到代理行的这种行为,会在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较低时,要求代理行在银行辛迪加贷款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从而降低代理行的道德风险。随着借款企业借款次数的增多,其信息逐渐公开化,违约概率降低,代理行不进行监管给银行辛迪加贷款带来的损失随之减小,此时代理行提供的贷款比例可以减小,不再被要求提供大份额的贷款。
上述分析是基于代理行只参加一次银行辛迪加贷款,但是代理行组织银行辛迪加贷款从长期来看是重复的甚至是无限的,在无限重复博弈中,代理行的最优选择是对企业进行监管,因为具有良好名声的代理行,能够通过长期甚至无限次的组织银行辛迪加贷款获益。因此具有良好名声的代理行无论其在银行辛迪加贷款份额的大小,都会主动对借款企业进行监管,为整个银行辛迪加贷款的利益最大化实施清算决策,从而维持自己的名声,确保可以持续的作为代理行获取利益。参加银行辛迪加贷款的其他银行考虑到具有良好名声代理行的最佳选择后,不会要求代理行必须提供较大份额的贷款。
总体来看,随着借款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程度增加或企业信用等级降低,企业违约概率随之增加,代理行若发生道德风险,给整个银行辛迪加带来的损失增大,此时其他成员行要求代理行提供很大比例的贷款作为担保,从而使银行辛迪加贷款的规模较小、集中度较高。随着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或企业信用等级的提高,银行辛迪加的规模变大,集中度降低。建立了良好信誉的代理行为了长期利益最大化会选择对企业进行监管,此时代理行可以不提供较高份额的贷款。
(二)代理行逆向选择对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的影响
在银行辛迪加贷款中,代理行和其他成员行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行往往比其他成员行掌握更多的信息,当代理行认为借款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光明时,会提供较大比例的贷款,其他成员行预期到代理行的行为,会认为代理行主动提供较大比例的贷款是借款企业违约概率低的一个信号;反之,当代理行提供的贷款比例很小时,其他成员行会认为这是借款企业违约概率高的一个信号。此时其他成员行的反应和企业的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有关。
当企业的公开信息很少,信息不对称大时,其他成员行为促进代理行有效进行监管,防止损失,依然会要求代理行提供较大比例的贷款,但是若在银行辛迪加贷款发起前,代理行已和借款企业发生过业务关系,代理行对该企业组织发起银行辛迪加贷款向其他成员行传递了“代理行认为该企业是高质量企业”的信号,此时其他成员行虽然仍然要求代理行提供较高比例的贷款,但低于以前没有和借款企业发生过业务关系的代理行的贷款比例。这说明当借款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时,由其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代理行贷款比例的影响要大于由其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带来的影响。此时银行辛迪加贷款的规模较小、集中度较高。
当企业是公开上市企业时,企业的信息公开,信用等级高,违约风险低,代理行和其他成员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若此时代理行的贷款比例很高,其他成员行的参与热情降低,此时代理行更关注的是银行辛迪加贷款的成功与否,而不是自己贷款比例的高低,代理行会提供比例很小的贷款,让利于其他成员行,促进银行辛迪加贷款的成功,从而通过组织、管理银行辛迪加贷款收益,此收益要远远大于其贷款比例增加带来的收益。此时银行辛迪加贷款的规模较大、分散度较高。
信息不对称通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影响着银行辛迪加的贷款规模和集中度,银行辛迪加贷款规模和集中度的不同对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减少对企业敲竹杠的作用也不相同。
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对银行解决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
当企业出现财务困境的概率较大时,需要代理行能够加强监管;当企业真正出现财务困境时,银行辛迪加贷款结构要便于银企双方进行再谈判,防止无效清算。因此代理行会*银行辛迪加贷款的规模,提高集中度,同时提供较高比例的贷款,事先保证银行辛迪加的监管效率和再谈判效率;银行辛迪加贷款发起后,若各成员行对其贷款份额进行再出售,会增加银行辛迪加贷款的分散程度,降低再谈判的成功概率,导致无效清算,为了防止这种事后的再谈判低效,代理行会在发起银行辛迪加贷款时,要求各成员行允诺不出售各自的贷款。
因此,当企业容易出现财务困境时,银行辛迪加贷款规模小,集中度高,而且各成员行的贷款比例比较均衡。因为银行辛迪加对企业财务困境的解决需要所有成员行的一致同意,若某成员行贷款比例很小,则其因银行辛迪加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失败而承受的损失很小,但是贷款比例较大的成员行会遭受较大的损失,此时贷款比例小的银行会要挟贷款比例高的银行,要求贷款比例高的银行给其提供补偿或高额买断其贷款,而且随着银行辛迪加成员行数目的增多和贷款比例不对称程度的加大,这种“小”剥削“大”的现象更为严重。
当企业容易出现财务困境时,若由单个银行提供贷款,虽然便于监管和再谈判,但是由于由单个银行承担较大的风险,此时资金成本较高,而且贷款额度有限;若企业同时向多家独立的银行贷款,不但会增加企业被无效清算的概率,同时还要承担重复的签约成本和监管成本。银行辛迪加贷款由于由多家银行共担风险,并且可以减少重复的监管和签约,其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而且银行辛迪加贷款通过保持“小而集中”的结构和均衡贷款,可以较好的解决再谈判问题,降低企业被无效清算的概率。因此容易出现财务困境但是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更偏好银行辛迪加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