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1 15: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9:17
磨洋工的来历:
古代达官贵人建造房屋时,通常让工人“磨砖对缝”,就是对砖墙进行打磨抛光,使其更光滑,更有美感。相当于现代的勾缝和打磨石类的装修。在没有抛光设备的古代,这可是一件很耗时耗工的一道工序。
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造协和医学院。工程耗资500万美元,占地22公顷,而且建筑质量要求甚高,外观上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由于这项工程是由外国人出资、设计,中国工人就称它为“洋工”。
协和医院共有主楼14座,又是高层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所以,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
在半殖民地时期的公营工厂里,工人们往往都采取磨洋工的态度去对付洋人的压迫,以解除压力。至于后来的意思,是因为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以及长期在洋厂消极怠工减少被外国人压榨的现实,所以才有了磨洋工如今的的意思。
磨洋工偏重指拖延时间,懒散拖沓。贬义。因觉得无趣,觉得无用,或*为力而应付差事。或迫于压力装模作样。等待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