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0 14: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08:49
震旦角石形似“宝塔”、“竹笋”、故民间俗称“宝塔石”、“竹笋石”、“震邪石”、“发财石”。常作为贵重礼品馈赠亲朋,寓意消灾驱邪和事业、生意兴旺发达。同时,它还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被受学术界的青睐。因此,它是集观赏、收藏、科普、考石和古生物研究为一体的稀世珍品。
此品主产于三峡起点著名的三峡大坝区域。其主产地位于湖北省远安县荷花镇(嫘祖故里,桑蚕创始人嫘祖的故乡),小镇苟家垭街面上,一条古人用中华震旦角化石铺设的石板街,被旅游专家称为“中国化石第一街”。 震旦角石是一种海生无脊椎软体动物化石,属于足类鹦鹉螺超目。它仅产于中国,是中国的特有化石之一,其名Sino—(震旦)为中国之古称。它是中国典陶纪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四亿四千多万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凶猛食肉动物。由于沧海桑田,大自然地质历程变迁,今埋藏于坚硬的石灰岩中,故取之不易,得之更难,从而使其更显珍贵。隶属于头足纲塔飞角石目喇叭角石科震旦角石属,生存于距今4.48-4.68亿年前的奥陶纪中期,是当时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全为食肉性。分布于中国华中、华南地区。其主要特征是:壳中等大小,长椎形,扩大率为1.6-1.9;壳体直径向口部增大非常迅速,气室高约为壳颈的1/2;隔壁下凹深达半个气室,壳表具细而均匀的波状横纹;体管较细,位于近壳的中心;隔壁颈较短,小于气室高度的1/3.从湖北中奥陶世灰岩中,陈列于南京博物馆保存完整、结构清晰,长近0.95米的震旦角石,为罕见珍品,于1994年收藏。后又发现了一根长162厘米,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古无脊椎动物化石。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奥陶”原是英威尔士的一古代民族名,被地质学家用作地质年代名。约开始于5亿年前。结束于4.4亿年前。当时气候温暖。全世界几乎都被浅海海水淹没。震旦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一般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或盘卷的。许多种类壳的表面发育有不同的纹饰,如结节、瘤、各种横纹、竖纹等,体内隔壁、体管等构造也很不相同,它们都是重要的鉴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