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8 03: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8 05:37
低纬度带又称穿切黄道面带,位于赤道两侧,分布范围在南纬23°27'至北纬23°27'之间。
在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地球自转使该带持续地从黄道面一侧穿切黄道面到另一侧再回到本侧。由于本带与南、北半球最大强中纬力作用带各有1°54'的重叠区域,分别位于黄道面上、下的南、北半球物质在这种穿切黄道面的运动中在强中纬力、最大强中纬力、地球自转向心力和地球自转角动量守恒定律共同作用下完成了从黄道面上到黄道面下或从黄道面下到黄道面上的交换。在此带内,强中纬力作用不显著,自转向心力与地球自转角动量守恒定律约束作用明显(图4-21)。
图4-21为2008年9月22日12:00至23日06:00(世界时)太平洋云图。图片显示,低纬度带云团表现为向西流动姿态,中纬度带云团则向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运动,充分表明了强中纬力在低纬度带作用不明显、在中纬度带作用较强的特性。
图4-21 2008年9月22日12:00至23日06:00太平洋云图
图4-15与图4-22是两种描述低纬度带云朵上升的模式图。图4-15是用以方便描述地球自转角动量守恒定律时采用的,这样可以避免因转盘面的更换而引出的其他问题。图4-23是一年中二至点与二分点附近的太平洋云图,可以看出,图4-22符合实际的云朵上升模式(南半球对称分布);如果按图4-15的模式,则图4-23中赤道带上空黄框内应该布满了云朵。
以上是地球自转角动量守恒定律引起的地球低纬度带物质的定向流动现象。地球的公转角动量守恒定律引起的地球低纬度带内物质定向流动现象虽然没有自转的现象明显,但可以肯定是存在的。在《理论地质学导论》中,笔者已论述了低纬度带的这种流动,并指出:赤道逆流与赤道潜流(图4-24)是海水执行地球公转运动的角动量守恒运动的表现之一。
结合图4-19与表4-3,地球地核与地幔物质是完成公转角动量守恒运动的主要执行者,在赤道附近一定存在着类似海水的赤道潜流和赤道逆流,它们应该总是无休止地进行着由西向东的运移,这是由公转角动量守恒定律决定的地球质心调整运动。这充分表明在人们看不见的地壳之下,还存在着地球低纬度物质的定向运动。
地球低纬度物质执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定向运动是形成地球椭球形的本质原因所在。
公转轨道离心率越大,角动量守恒运动越显著,旋转体自身的椭球体特征越明显(图4-25)。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出现公转半径的增量变化,因而存在着地球物质的角动量守恒运动。
以往人们将南、北赤道流与赤道逆流、赤道潜流统称为赤道流,是因为它们的分布位置都处在赤道附近,以位置归类的结果(参见图4-24)。现在以动力和运动规律来考虑。它们不是同一类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