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脓肿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7 06: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3:32
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那么怎么治疗?下面我整理了外伤性脑脓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一起来了解吧。
外伤性脑脓肿的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以金*葡萄球菌为最多,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链球菌次之,偶尔可有产气荚膜杆菌的感染。近年来有关厌氧菌感染的报道日见增多。
1.带菌物***如头皮、砂砾、碎骨片、金属片***直接进入脑组织最多见。
2.颅腔与感染区或污染区***如鼻旁窦、中耳***沟通。
3.脑膨出直接感染。
外伤性脑脓肿的症状
外伤性脑脓肿早期急性炎症反应常被脑外伤所掩饰,所表现的发热、头疼、颅内压增高以及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均易与脑外伤相混淆尤其是位于脑的非功能区,如额极颞尖等所谓“哑区”故时有遗误当脓肿形成之后,临床表现又与颅内占位病变相似,这时全无颅内感染的征象,仅有颅内高压,除头痛、嗜睡、脉缓,或偶有癫痫发作外,别无特点。如果脓肿位于重要脑功能区则常有区域性神经缺损体征可有助于定位。
1.全身感染症状
在细菌侵入颅内阶段大多数病人有全身不适、发疹、发热、头痛、呕吐等急性脑炎或脑膜炎。表现一般在2~3周内症状减轻,少数可持续2~3月。当脓肿包膜形成后,病人体温大多正常或低热而颅内压增高或脑压迫的症状逐渐加重。脑脓肿进入局限阶段临床上可出现一个潜伏期,此期可由数天到数月甚至数年在潜伏期内病人可有头痛、消瘦、疲倦、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或反应迟钝等症状广泛使用大剂量抗生素,使早期的全身感染症状消失加快,潜伏期延长。
2.颅内压增高症状
随着脑脓肿包膜形成和增大,又出现颅内压增高,病人再度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可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多清晨较重或用力时加重。可出现呕吐。尤其是小脑脓肿病人多呈喷射性呕吐。病人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意识障碍,反映出病情严重。昏迷多见于晚期危重病人。约半数病人有视盘水肿。颅内压增高常引起生命体征的改变,呈Cushing反应。
3.脑疝或脓肿破溃
是脑脓肿病人两大严重危象。前者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所致的脑疝相似;后者为脓肿接近脑表面或脑室时,由于脓肿内压力骤然改变而致脓肿突然破溃,脓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引起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或脑室炎,病人突然出现高热、昏迷、抽搐、外周血白细胞剧增,脑脊液常呈脓性如抢救不及时,常致病人死亡。
4.脑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
常在外伤所致的脑机能障碍的基础上,使已有的症状逐渐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和体征。
外伤性脑脓肿的治疗用药
外伤性脑脓肿的治疗,原则上在脓肿还未形成前,仍处于化脓性脑炎阶段,可以采用非手术方法,给予大剂量强效抗菌药物治疗。特别是对多发性小病灶或部位较深不宜手术切除的病例,保守治疗亦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不过,对外伤后颅内异物残留而成为有感染核心的脑脓肿,即使在化脓性脑炎期,是否能完全防止脓肿的形成还值得怀疑。对已有包壁形成的脓肿,应及时施行手术治疗通常对病程短、脓壁薄,位于脑重要功能区的脓肿,多采用穿刺引流术;对病程长、脓壁厚位于非功能区的脓肿或包裹有异物的脓肿,则手术将脓肿连同异物一并切除是较彻底的治疗方法。
如脓肿浅在,周围蛛网膜下腔已闭锁且伴有开放性伤口或区域性骨髓炎者,可行切开引流术,但还需注意清除脓肿内或其附近的碎骨片等异物。脓肿穿刺及置管引流适用于脑深部,重要功能区以及散在的多发脓肿;病程短、脓肿壁薄且不含异物者;另外对体质过弱或已有脑疝形成而无开颅手术条件时,穿刺引流可做暂时性治疗措施。
手术前后需应用抗生素,颅内高压可使用脱水药。同时注意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1.穿刺引流术
根据脓肿的定位,选择近病灶的非功能区,在局麻下行颅骨钻孔或锥孔后使用脑针穿刺脓肿,进入脓腔时往往有明显的落空感,将脑针再稍深入1~1.5cm,以防脱出。然后用空针缓缓抽出脓液,待2/3的脓液排出后,即可以等量的灭菌盐水,每次5ml反复冲洗脓腔,直至冲洗液转清。随后拔出脑针,经原穿刺孔的方向和深度插入矽橡胶管或导尿管。此时因脓腔内尚存有冲洗液,故可仔细调整引流管在最佳引流位置,再经头皮刺孔引出颅外并固定之。钻孔切口如常分层缝合。
2.脓肿切除术
全麻下施术于病变区行骨瓣开颅,弧形切开硬脑膜,选择近病灶的非功能区。若颅内压不甚高,可直接通过脑皮层切口分离至脓肿壁,完整将其摘除才能避免脓液外溢造成污染。若颅压甚高或脓肿巨大时,则需用空针先行穿刺排空脓腔,再注入庆大霉素并用双极电凝封闭穿刺孔之后紧靠脓壁周围的水肿组织钝性分离摘除脓肿。脑部创腔需用庆大霉素或杆菌肽溶于生理盐水中反复冲洗。术毕分层严密缝合,不放引流。术后继续抗菌治疗至体温正常及脑脊液阴转后1~2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