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息,是一种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7 16: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6:44
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入睡困难的现象,导致失眠及主动熬夜的人群大量增长,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的疾病也非常常见,且这类病患人群也变得越来越年轻化。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才能保证日常休息。同时,也需要知道究竟哪些活动可以算在休息列表里。
有些人错误地以为不断地做工作、家务以外的事就等于休息,也有些人误认为只要睡觉就相当于休息,实际上人每天既需要从事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需要做些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但具体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是需要我们反复探寻并实践的才能逐渐接近它。
“如何好好休息”并不是随随便便看到的简单方法就能彻底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英国作家克劳迪娅·哈蒙德在《深度休息》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答案。
不过在这了解具体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才是休息?
每个人对休息的理解都不同,所以对于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放松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比如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家务、跑步等需要消耗体力的活动就都不能算是休息;而同样的事情,却可以为那些整天坐在格子间的脑力劳动者提供很好的休息。
因此,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绝对的答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活动可以纳入休息范畴吧。以下这些活动是作者在经过调查后按照倒序的顺序总结出来的、全球排名前十的活动。
1、正念
人是很容易被杂念冲昏头脑的,而内心平静、坚定的人在夜晚也更容易入睡。然而正念并非对每个人都有效,而能够被采集到数据、愿意参与研究成为被试的人都是对正念感兴趣的人。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各项研究的数据其实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依赖。
而书中也指出那些最初对正念感兴趣的人中的一部分还是会相继放弃正念疗法。但正念对于持续沉浸在抑郁状态中的人来说,的确会帮助他们放松大脑、身心等。
2、看电视
以往人们对看电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看电视会使人变笨,研究显示,每天看电视3.5小时以上的人的确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的状况。
但此时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在工作之余,回到家中、靠在沙发上、打开电视,让大脑和身体同时放松一下,而不是讨论那些整天什么都不干、每天看电视3~5小时的人群的大脑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可以把看电视当作一项放松的活动,但是不要把它当作唯一的休息方式,更不要被电视的剧集和某档栏目所控制。
3、空想
没有真正产生思考的神游状态就可以成为空想。你的大脑可能会产生很多想法,但是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有益于决策的想法,而是那种没有任何意义、随机冒出来的想法。
而正是这些毫无用处、对生活工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想象,会令我们的大脑感到放松。
相反,如果你总是有待处理的事情在大脑里打转,你的内心就会感到焦虑难耐。
因此,人们每天睡前如果能够把自己脑海里的想法都写在待办清单上,将会比以往更快入睡。
清单任务超过十项的人,平均入睡时间比其他人加快了15分钟。实际上干扰我们入睡的正是那些睡前赶都赶不走的杂念,一旦我们把自己还未处理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内心也就会跟着有了着落,不至于持续陷在胡思乱想里。
4、泡澡
睡前一到两小时泡热水澡(而非淋浴)是可以让人感到放松的,不过水温不要过高,尽量保持在40℃左右,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会导致其他身体上的不适。
5、出去走走
徒步、散步、或是漫无目的地走出去。行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的一种活动方式,甚至有些人从未这样做过。大多数时候,人们都被各种各样的任务缠着而无法脱身。
现代人的工作很少会使用体力,即便需要运动也只是办*身卡而已,而行走时,不仅我们的身体能够得到锻炼,对大自然的敏感度、观察力及思考力也会得到提升。因为行走就是目的本身,我们没有提前设定好的待办任务,所以此时的大脑必然会得到放松。
踩着缓慢的节奏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简单重复的动作也会治愈人们的心灵。沿途的风景只有在行走的当下才能被关注到,这意味着这项活动可以帮我们找回一些平时忽略的细节、也可以增强我们的体验感和感知力。
我之前看过一本哲学家撰写的书,书名就叫《行走,一堂哲学课》,对行走或是哲学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看看。
6、什么都不做
如果你问一个人现在正在做什么?对方会如何回答呢?开会、见客户、和朋友聚会、做家务,或是什么也没做。然而什么也没做可能意味着正在刷手机、看剧、看综艺等。
要么“辛苦”工作,要么抓紧时间“娱乐”,总之时间上不能出现空档,头脑、身体,总要有一个在操劳着,那么难道我们真到要把一天的时间都耗尽,直到入睡吗?
本书的作者明确指出,在持续做事的过程中,学会休息片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当你在办公桌前久坐后可以站起来走动一下,而不是一定要做一些抽烟、打游戏或是买杯咖啡等非常实际的事情。
或是早上醒来,可以不必立刻刷手机、看邮件等,可以只是静静地躺在床上3分钟。
我们生活的全部从来都不是只有辛苦和娱乐,介于两者之间的休息中,就包括了什么都不做这一项,只是很少有人去尝试这项简单的活动而已。
偶尔尝试一下什么都不做,哪怕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不做具体的事情,不去注意些什么实质内容和信息。在这之后的时间,你将会更加专注地投入到下一项事务中。
7、听音乐
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是听别人朗读一段文字,会提升你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不过起到实质作用的也并非音乐本身,而是在于当你听到一段旋律或是具体的内容时,你是否处于专注的状态。
不过音乐的确会起到让人放松的作用,甚至有很多人把听音乐当作入睡前的催眠活动。
同时,因为人们的情绪十分复杂,所以很多时候对于需要听的曲目的类型也会存在差异,但是最容易令人感到放松的音乐多为慢节奏、且旋律相对舒缓的音乐。
8、独处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人类总是需要为了融入人群而作出努力、妥协、让步等。然而内心的平静只能通过独处才能获得。
只要你和他人在一起,你就需要考虑到对方的需求、情绪和感受,而只有自己独处时,我们才能让心情得到放松。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独处是件很难熬的事情,和朋友在一起才是最舒服的。但事实是,每个人内心真正需要的都是完全了解和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什么“朋友”都可以。
也就是说,内心的孤独感才是造成许多人无法独处的根本原因,而非独处本身。
此外,独处给我们预留了更多的反思及思考空间,由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持续思考来增进昨天刚刚提到的“反思性思维”。
越是擅长和他人相处的人,越是能够把握独处的机会,因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才会在和他人相处时更加游刃有余,且不会过于疲惫。
9、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在时刻准备着为你提供放松下来的解决方案。平静的湖水、飘荡的云朵、调皮的松鼠、幽静的山谷等等,一切都和我们平时两点一线的生活完全不同。
你会感受到你从来不曾留意过的景致,你将会体验到如何把自己看作是大自然这个巨大空间内的一员,我猜许多人都没有如此思考的经历。
在大自然中,你会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之处,同时,你也会放下很多一度令你感到焦躁的杂事和杂念。因为被自然环抱着的时候,你会清晰地明确“自己头脑中所想象和纠结的事情有时可能并不足以剥夺你全部的心智”这一点,因为自然界的力量远远大过了你内心盘算的那些琐事,所以你的头脑和心灵也更容易变得通透。
10、阅读
按照倒叙顺序来说,最能够让我们得到放松、休息的活动竟是阅读,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虽然没有得到像作者一样如此明确的答案,但是阅读的确是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只要一天没有按时阅读,我一定会感到焦虑不安。
每个人都需要一些掌控感、满足感和获得感,然而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获取到让我们有获得感和满足感的信息呢?又有哪些事情是能相对受控的呢?
对我个人而言,阅读是唯一可以让我感到内心平静的事情。因为我可以选择我喜欢阅读的内容,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就会收获以上提到的那几种让我愉悦的感受。
事实上,你想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那么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是必然会带来心灵和身体上的舒适感的。
因为读者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逐渐体会到对信息的掌控感,而这种掌控感却是在书籍以外的被动接收的信息中无法获得的。
在书中,作者也提到“在休息调查中,58%的受访者选择阅读为最能令人休息放松的活动。”
和其他能够让人休息、放松类活动相比,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你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任何事而感到内疚。因为阅读过程中你的大脑在不断接收着知识,并且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还会提升你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最后,我想说,我们每天都在为各种杂乱的事情(工作、生活等)而感到紧张、焦虑,导致许多人都无法真正地放松下来,而休息的本质绝不是睡觉。事实上长期处在紧张、压力状态下的人睡眠质量并不高,还会常常做梦。
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休息。并且只有学会真正让大脑、身体、精神、思想及心灵得到放松,你才能更好地专注于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