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8 20:04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当然也爆发了很多大规模的战役。一个大规模的战役中往往有很多小的局部战役。这个是很好理解的事情。比如说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和司马懿常常被视为对手,其实两者交战只是集中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
第四次北伐双方交战得还算比较激烈;第五次北伐双方进入一个对峙的状态,不过这个状态下也发生一些战斗。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四伐和五伐中的交手。
诸葛亮四伐
一、薛定谔的"卤城之战"
在蜀汉建兴九年、曹魏太和五年(即公元231年),诸葛亮发动了第四次北伐,其实如果说是大规模的、以割取陇右为目的的北伐,这其实算是第二次。而此时诸葛亮的对手、曹魏西线主将曹真身体状况非常不好,魏明帝曹叡紧急将司马懿从中线调到西线,开始了二人的对抗。
诸葛亮围攻祁山堡,司马懿、张郃等人向陇右进军。诸葛亮来到上邽击败郭淮、费曜等人,割取上邽的麦子。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上邽相遇,之后诸葛亮和司马懿一同向南转移,到达祁山附近的卤城。各个史料对于诸葛亮四伐前期的这个过程的记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然而接下来的"卤城之战",则出现了薛定谔的状态,《晋书》和《汉晋春秋》中的记载有非常大的争议。《晋书·宣帝纪》中对"卤城之战"的记载是司马懿大胜取得"斩俘万计"的战绩;《汉晋春秋》则记载蜀汉一方王平在南围抵抗张郃的进攻,诸葛亮派魏延、吴班、高翔等人反击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大胜。
《汉晋春秋》非正史,但是与《三国志·蜀书·王平传》有些微的契合;《晋书》则是正史。二者记录的战绩都是孤证没有办法比较,或许是在卤城一带打了两次战役也说不定。不过小编认为无论是"甲首三千"还是"斩俘万计",这两个数字都存在大量的水分,诸葛亮战后没有自贬的行为,证明不可能损失上万人;司马懿战后被封赏,如果真有三千甲士或者军中小头目被诸葛亮消灭,似乎也不大可能。
二、疑似借刀杀人的"木门之战"
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并没有显露出败绩(也就是说"斩俘万计"几乎是不靠谱的),但是由于天气原因,留镇汉中的李严无法将粮食送到前线,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撤军。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诸葛亮,诸葛亮在木门谷这个地方登高设伏,成功射杀赶来追击的张郃。
同"卤城之战"一样,"木门之战"也存在相当大的争议,被认为是司马懿借刀杀人。因为张郃本身是不想追击诸葛亮的,但是司马懿的态度非常强硬。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张郃可以说是被司马懿*死的。
有人认为司马懿借诸葛亮之手杀张郃是为了铲除曹魏老臣,为自己的篡位铺路。小编认为这个想法还是有问题的,毕竟在当时司马懿还没有成为辅政大臣,在朝中的影响力有限,曹叡也没有什么早死的迹象。这个时候司马懿根本不具备控制曹魏朝政的机会。
不过我们仅从这个时间段来看,张郃在诸葛亮一伐时的"街亭之战"击败马谡,直接导致诸葛亮的北伐失败,在西线的声望比司马懿要高;在诸葛亮四伐时,张郃与司马懿在军事决策上产生了很多分歧,尤其是对司马懿消极避战的态度表示出不满,挑战司马懿的权威。从这些表现来看,司马懿也有铲除张郃的动机。所以小编对"木门之战"的看法是,可能只是单纯的决策失败,也可能是司马懿借刀杀人。
诸葛亮五伐
"武功水之战"
在蜀汉建兴十二年、曹魏青龙二年(即公元234年),经过三年的准备,诸葛亮对曹魏再度北伐,就是第五次北伐。在诸葛亮五伐中,司马懿大部分时间是采取龟缩防御的状态,和诸葛亮硬拖,不过双方也不是没有战斗。首先来说"武功水之战"。
"武功水之战"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争夺武功水控制权的一场战役,可惜关于这次战役的史料记载相当之少。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战场上,东西方向有一条渭水,司马懿刚开始的时候是在渭水以南扎营,与诸葛亮对抗。而武功水则是南北方向的一条河流,与渭水相接。诸葛亮屯兵在五丈原,如果向西进攻长安占据关中,向北则需要渡过渭水,向西则需要渡过武功水。双方在武功水两岸就发生战斗,结果是诸葛亮成功搭好桥梁,击退司马懿,控制了武功水。
积石原、阳遂的争夺
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终极目的是攻取陇右,占据凉州,再配合汉中对关中发动两路的钳击。而诸葛亮五伐则是直接进攻关中,与他的战略不符合。郭淮认为诸葛亮的目的实际上并不是关中,还是在于陇右。诸葛亮如果渡过渭水占据北原,就是积石原,封锁关中到陇右的交通,陇右各郡县的人心就容易受到动摇。郭淮建议加强积石原的守备得到了司马懿的认可。
果然诸葛亮率军渡过渭水进攻积石原,但是被郭淮反击,无法成功渡河控制积石原;不久后诸葛亮又用声东击西之计佯攻郭淮西围,实际进攻阳遂。阳遂就在武功水以西,这也是小编将积石原、阳遂争夺战放在"武功水之战"的后面的原因。可惜这次军事行动同样被郭淮注意到,阳遂因为防备周密没有被诸葛亮攻占(《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与《晋书·宣帝纪》对此记载又有不同,小编采用《郭淮传》)。
司马懿主动进攻诸葛亮
虽然在诸葛亮五伐中司马懿长期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不过也有主动出击的记录。《晋书·宣帝纪》中记载,有流星坠入诸葛亮军营。这种现象在古人眼中视为不祥之兆,司马懿因此发动偷袭,获得战俘两千以上的战果。至于这个数字有没有像"斩俘万计"一样的水分,还需要读者自行甄别了。
小结
在诸葛亮五伐后期,诸葛亮屡次挑战司马懿,但是司马懿一直闭营自守,不与诸葛亮交战。诸葛亮事必亲为,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五丈原。从上述的各个战役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战绩比是3:3,从战绩上是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从整个诸葛亮四伐、五伐的情况来看,双方也是处于均势,诸葛亮没有攻下任何重要城池,而司马懿更没有击溃诸葛亮,将诸葛亮驱逐出境。
不过相对于诸葛亮而言,司马懿一味避战的保守态度实在是不怎么好看,甚至自己的部下都生起强烈的不满,讥讽司马懿"畏蜀如虎"。而诸葛亮在曹魏境内来去自如,甚至在曹魏境内屯田补充后勤,打算与司马懿在五丈原长期消耗。所以从双方的表现来看,诸葛亮大概还是要强于司马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