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存不到钱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0 14: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7:50
我们父母那辈人,大部分原先都是公家单位内的人,论收入,和今天这些在互联网、金融、新经济里赚钱的儿女不可同日而语。但居然家家户户,一到要花大钱的时刻还都能拿出一笔钱,和我们这代人的捉襟见肘形成鲜明对比。难道说我们的*比我们挣钱的速度膨胀得快?但这些抱怨的人看着也都挺正常的,并没有特别“物欲膨胀”的样子。
主要原因,恐怕还是支出的失控。无论收入是高还是低,除去支出后的结余才能叫存下的钱,如果不控制支出,讨论赚多少是没有意义的。
父母辈为什么能存下钱,我们却存不下呢?
他们那辈人的风险意识比我们高很多
他们这一代人最怕的就是生病,生一场大病实在是花销太大负担不起,因此对这方面的风险防范非常有意识。而且这代人都是贫穷年代过来的,对什么是饥饿,什么是匮乏还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会带进坟墓的。
而80、90后则不然,80后尤其是85前的人还稍微好一些,童年记忆里还保留了一些匮乏年代的印记,到了90后这边一生下来就已经在一个比较富足的环境下了,这批人最大的特点是看到什么想买就买,从骨子里是不太计较价钱的。
我们没有预算,没有计划
你去观察身边能存的下钱来的人,自控力一般都不会太差。反之,自控力不算好的人,存钱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你可以想一下,你身边那些能每天记账的人,是不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比其他人都有计划得多?一旦有计划和预算控制,很多开支是能够想办法降下来的,(比如提前查询旅行的机票信息,提早预定等)
我们父母那辈人在这一点上是比我们要优秀的。他们往往出生在多子女的家庭,所以每个人能分配到的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在那个年代每家的消费都是一场严格的“计划经济”,包括每家人的兄弟姐妹按照成长发育的时间表,很多东西(衣物、玩具)都是要传递使用以节省成本的,这使得那一代人比我们更能够在一生中严格遵守财政上的预算。
我们不记账,不知道钱去哪了
现在挣钱的,出去玩花个几百上千跟玩儿一样,但人的记忆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开支,下个记账软件用个半年,绝对惊呆你。
为自己设定消费预算上限,并通过每天记账来控制自己的花销,是防止开支失控的第一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办法“开源”。但要像父母那一辈那样,对生活的每一柴米油盐都记录,对很多人来说是太消耗时间和注意力的事情。好在现在大部分流水电子化了,有很多好的记账软件能自己同步,也很方便,这个我们最后会讲到。
谈恋爱在今天太烧钱
我刚毕业的时候物价比今天稍微便宜些,一个男生不谈恋爱,在上海连吃带住一个月开销4000是能活下来的,但一旦带女朋友,普遍反映至少翻个倍。到了今天,我估计翻倍也已经做不到了。
偶像剧们给女生植入了太多不切实际的需求,这让我不能不佩服商业社会的*能力。许多约会项目是建立在活在当下的理念之上的,比如去旅行看世界,比如去体验极限,再比如买漂亮的包包穿漂亮的衣服。还有无数的鸡汤告诉你,等年老色衰了,还有什么资本去看世界去玩极限去穿一身漂亮的衣服撩小鲜肉?
结婚了的人这块无谓的消费就能节省下来一大块,年轻的时候也一样爱玩,到处玩的人,往往结了婚以后出去的比例直线下降,莫名其妙的需求也少了很多,开始安心挣钱养家陪老婆孩子。
我们没钱也要买买买
很多人自诩生活方式随性洒脱,其实被消费主义严重*,根本没有一丁点独立思考能力。俗话说:能花会赚,他们会赚的本事没比别人多太多,但比别人多了个能花的本事。
而上一辈人,所有赚的钱除了给儿女花之外,基本的消费观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买房,不吃、不穿、不玩。这批中老年人要么经历过建国初期的穷困,要么经历过三年饥荒,要么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普遍都有强烈的节俭意识。现在的有正经工作的年轻人如果能像他们那样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月光是怎么都可以避免的。
我们没有他们那代人的房子福利
无论是房租还是房贷,都是今天每个人最大的单项开销。父母那一代不能说轻松买房,但至少有三种获取房子的路数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的:
1.单位福利分房(或者单位廉租);
2.房改,花不了多少钱房子就是自己的了;
3.拆迁,一套换至少两套,还能再收点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