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3:35
图片来自网络
文/白若狐
我家邻居最近被自家的三个熊孩子折腾的焦头烂额,夜不能寐。他们家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六岁,七岁和八岁,按理说这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容易管教的,不曾想,在外人面前看似乖巧懂事的小宝贝,在家里却是三个横行霸道的“小恶魔”,不仅顽劣而且不听话,而邻居爱子心切,又从来不舍得打骂孩子,如今实在没办法了,天天被孩子们吵的头疼的他们只得向周围的家长们寻求解决方法。经过整整一天的思考,我觉得以下四个方法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育儿难题:
1.家长要学会好好说话
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在他们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明确地指出:孩子不听话,其实是身为父母的我们不会说话。
比如:该吃饭了,孩子却又忘记洗手了,直接奔到饭桌前,拿起碗筷便准备开吃了。家长们一定会火大,忍不住责怪孩子:“你怎么一点也不讲卫生?总是忘记洗手啊!”
比如:小孩子拿着彩笔在洁白无瑕的墙上乱涂乱画,大人看到以后,常常会火冒三丈,不由分说地便大声斥责:“你看看你都做了什么?!谁让你在墙上乱写乱画的?!我说的话,你听不见是吧!”
比如:准备出门了,可孩子还在磨磨蹭蹭,衣服鞋子都还没有换,父母们一定忍不住开始碎碎念:“早就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我们要准备出门了,让你赶紧穿衣服,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穿?天天就知道玩,刚才不是答应的好好的,怎么就是做不到呢?我说的话你怎么总是当做耳旁风啊???”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认为,几乎所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记忆深刻,都会忍不住地自带个人情绪做批判、说一些火药味十足的话语,甚至会絮絮叨叨个不停,以为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乖乖听话,积极配合,没想到孩子不但不会因为我们的斥责和苦口婆心的唠叨而做出任何改变,反而会心生反感,甚至会与我们针锋相对。如此以来,身为父母的我们不头疼才怪呢。
还是上面的三个例子,倘若我们改变一下说话方式:
比如:“宝贝,吃饭前要洗手的喔。”
比如:“宝贝,墙不是用来画画的,弄脏以后我们会很难处理的。”
比如:“宝贝,我们要一起出门了,衣服鞋子要穿好。”
这样以来,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便不再是批评或苛责,而是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爱,如此以来,孩子便会很乐意至极地配合我们。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什么,直接来讲述事实就好了,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做什么,就明确地告诉他不做的后果,简单而又明了,比__嗦嗦一大堆废话的效果要好得多。
2.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表达出自己完整真实的感受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无法理解大人的情绪,即便自己心中再怎样愤怒和难过,在孩子面前也要竭力掩饰。
芭芭拉安吉丽思的《如何在爱中修行》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叫克莉丝汀的年轻妈妈带着她三岁大的女儿凯西向芭芭拉安吉丽思抱怨她的女儿在家经常发牢*、抱怨诉苦、乱发脾气还不听话,无计可施的她只好向芭芭拉安吉丽思寻求帮助。芭芭拉问克莉丝汀,自己是不是这种爱抱怨的人。她骄傲地回道:“不,我完全相反。我丈夫说我太过坚强和温柔。我想我是从母亲那里学会了默默忍受,笑颜以对。”
芭芭拉笑而不语,只是建议克莉丝汀下次凯西再发牢*时,你也坐下来发牢*,把自己心中完整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果然,当天晚上,克莉丝汀让凯西上床睡觉,凯西开始表示不满和*:为什么她要那么早上床啊?为什么她不能熬夜?她讨厌幼儿园等等。于是克莉丝汀坐在地上,也开始了:“为什么我得去刷那些破碗啊?我辛苦工作了一整天,现在又要当女仆。有时我真的好累。有时当妈妈真的太难了。宝贝现在这样,妈妈心里很不高兴,妈妈心里好难过。”
在克莉丝汀抱怨的时候,凯西停下来,开始惊讶地看着妈妈。过了一会儿,她站起来,亲了亲克莉丝汀的脸,然后说:“晚安,妈咪。”之后走进自己的卧室,安静地上床睡觉了。克莉丝汀高兴坏了!她在凯西面前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凯西感受到了妈妈诚意和爱,情绪大为缓解,当然,克莉丝汀的感觉也更好了。
那些怀有敌意、愤怒和叛逆的孩子通常是在表达家人压抑的愤怒。兄弟姐妹如果整天打架也可能是在表达全家压抑的情绪。但倘若家里的每个人都能够负责地表达出自己完整真实的情绪,家人之间便能真实地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真诚和爱,如此以来这个家则会变得更为和睦。
3.给孩子立规矩
这个方法是我在一档大型育儿亲子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那里学到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在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就是没有责任的爱。但规矩并不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控制和约束,而是对孩子的一种指引,是能够带给他们安全感和力量的。所以,立规矩的前提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规矩要尽量少,简单,易执行,同时,家长也要被规矩约束,不能超然法外。
比如,面对一个经常爱打人,爱踹人,爱咬人,不听话且情绪暴躁的孩子,我们就需要针对他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孩子一起定立相应的家庭规则:
1.不要伤害任何人
2.答应的事情要做到
3.耐心倾听,好好沟通
给孩子立规矩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爱为基础: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定立规则时,必须以爱为基础,当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时,自然会更乐意接受这些家庭规则。
2.简洁及明确:所定的规矩,必须简单明了,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比如,明确地告诉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打别人,踹别人,咬别人是错误的行为。
3.要就事论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避免把一件事扩大化。
比如,孩子做错事了,家长不要抱怨:“小时候就总是这样,长这么大了,还是这样。”也许你是无意中说起,但是小孩子是会放在心里的,而且还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既然从小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子了,为什么还要改正呢?
4.赏惩分明:当孩子有不当行为,也没有影响到他人,但能自己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及时停止时,家长可以立刻嘉奖孩子,予以鼓励。反之,家长则要坚决制止孩子的这种错误行为,并且还要及时给予惩罚。
5.不断调整: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庭规则也要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而进行调整,以便孩子有较大的自主和发展空间。
4.“淘气椅”的使用
在《超级育儿师》的节目中,如果某个孩子犯了大人们认为不可饶恕的错误,比如:打人、骂人、咬人、不讲任何道理等等,且多次警告无效时,超级育儿师便会教给家长们一个一招制胜的育儿神器——淘气椅。无论多么顽劣的孩子,淘气椅一出,全都乖乖降服。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对二岁半至十岁左右的孩子比较适用。
具体使用方法是:
1.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先给予警告。
2.把依旧犯错误的孩子拉到/抱到一个专门用来惩罚他的椅子上,告诉孩子在那里做分钟(孩子几岁就坐几分钟)。
3.开始计时前,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错。
4.倘若孩子中途哭闹不止、反抗、擅自离开等,浪费时间,便要重回淘气椅上,重新开始计时。
5.计时完毕以后,再次对孩子说明惩罚他的原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道歉。
6.拥抱亲吻孩子,并告诉他:“相信你能做到”。
以上这些方法,只要做家长的我们知而奉行,我相信没有我们管教不了的熊孩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3:35
图片来自网络
文/白若狐
我家邻居最近被自家的三个熊孩子折腾的焦头烂额,夜不能寐。他们家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六岁,七岁和八岁,按理说这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容易管教的,不曾想,在外人面前看似乖巧懂事的小宝贝,在家里却是三个横行霸道的“小恶魔”,不仅顽劣而且不听话,而邻居爱子心切,又从来不舍得打骂孩子,如今实在没办法了,天天被孩子们吵的头疼的他们只得向周围的家长们寻求解决方法。经过整整一天的思考,我觉得以下四个方法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育儿难题:
1.家长要学会好好说话
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在他们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明确地指出:孩子不听话,其实是身为父母的我们不会说话。
比如:该吃饭了,孩子却又忘记洗手了,直接奔到饭桌前,拿起碗筷便准备开吃了。家长们一定会火大,忍不住责怪孩子:“你怎么一点也不讲卫生?总是忘记洗手啊!”
比如:小孩子拿着彩笔在洁白无瑕的墙上乱涂乱画,大人看到以后,常常会火冒三丈,不由分说地便大声斥责:“你看看你都做了什么?!谁让你在墙上乱写乱画的?!我说的话,你听不见是吧!”
比如:准备出门了,可孩子还在磨磨蹭蹭,衣服鞋子都还没有换,父母们一定忍不住开始碎碎念:“早就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我们要准备出门了,让你赶紧穿衣服,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穿?天天就知道玩,刚才不是答应的好好的,怎么就是做不到呢?我说的话你怎么总是当做耳旁风啊???”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认为,几乎所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记忆深刻,都会忍不住地自带个人情绪做批判、说一些火药味十足的话语,甚至会絮絮叨叨个不停,以为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乖乖听话,积极配合,没想到孩子不但不会因为我们的斥责和苦口婆心的唠叨而做出任何改变,反而会心生反感,甚至会与我们针锋相对。如此以来,身为父母的我们不头疼才怪呢。
还是上面的三个例子,倘若我们改变一下说话方式:
比如:“宝贝,吃饭前要洗手的喔。”
比如:“宝贝,墙不是用来画画的,弄脏以后我们会很难处理的。”
比如:“宝贝,我们要一起出门了,衣服鞋子要穿好。”
这样以来,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便不再是批评或苛责,而是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爱,如此以来,孩子便会很乐意至极地配合我们。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什么,直接来讲述事实就好了,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做什么,就明确地告诉他不做的后果,简单而又明了,比__嗦嗦一大堆废话的效果要好得多。
2.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表达出自己完整真实的感受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无法理解大人的情绪,即便自己心中再怎样愤怒和难过,在孩子面前也要竭力掩饰。
芭芭拉安吉丽思的《如何在爱中修行》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叫克莉丝汀的年轻妈妈带着她三岁大的女儿凯西向芭芭拉安吉丽思抱怨她的女儿在家经常发牢*、抱怨诉苦、乱发脾气还不听话,无计可施的她只好向芭芭拉安吉丽思寻求帮助。芭芭拉问克莉丝汀,自己是不是这种爱抱怨的人。她骄傲地回道:“不,我完全相反。我丈夫说我太过坚强和温柔。我想我是从母亲那里学会了默默忍受,笑颜以对。”
芭芭拉笑而不语,只是建议克莉丝汀下次凯西再发牢*时,你也坐下来发牢*,把自己心中完整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果然,当天晚上,克莉丝汀让凯西上床睡觉,凯西开始表示不满和*:为什么她要那么早上床啊?为什么她不能熬夜?她讨厌幼儿园等等。于是克莉丝汀坐在地上,也开始了:“为什么我得去刷那些破碗啊?我辛苦工作了一整天,现在又要当女仆。有时我真的好累。有时当妈妈真的太难了。宝贝现在这样,妈妈心里很不高兴,妈妈心里好难过。”
在克莉丝汀抱怨的时候,凯西停下来,开始惊讶地看着妈妈。过了一会儿,她站起来,亲了亲克莉丝汀的脸,然后说:“晚安,妈咪。”之后走进自己的卧室,安静地上床睡觉了。克莉丝汀高兴坏了!她在凯西面前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凯西感受到了妈妈诚意和爱,情绪大为缓解,当然,克莉丝汀的感觉也更好了。
那些怀有敌意、愤怒和叛逆的孩子通常是在表达家人压抑的愤怒。兄弟姐妹如果整天打架也可能是在表达全家压抑的情绪。但倘若家里的每个人都能够负责地表达出自己完整真实的情绪,家人之间便能真实地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真诚和爱,如此以来这个家则会变得更为和睦。
3.给孩子立规矩
这个方法是我在一档大型育儿亲子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那里学到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在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就是没有责任的爱。但规矩并不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控制和约束,而是对孩子的一种指引,是能够带给他们安全感和力量的。所以,立规矩的前提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规矩要尽量少,简单,易执行,同时,家长也要被规矩约束,不能超然法外。
比如,面对一个经常爱打人,爱踹人,爱咬人,不听话且情绪暴躁的孩子,我们就需要针对他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孩子一起定立相应的家庭规则:
1.不要伤害任何人
2.答应的事情要做到
3.耐心倾听,好好沟通
给孩子立规矩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爱为基础: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定立规则时,必须以爱为基础,当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时,自然会更乐意接受这些家庭规则。
2.简洁及明确:所定的规矩,必须简单明了,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比如,明确地告诉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打别人,踹别人,咬别人是错误的行为。
3.要就事论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避免把一件事扩大化。
比如,孩子做错事了,家长不要抱怨:“小时候就总是这样,长这么大了,还是这样。”也许你是无意中说起,但是小孩子是会放在心里的,而且还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既然从小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子了,为什么还要改正呢?
4.赏惩分明:当孩子有不当行为,也没有影响到他人,但能自己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及时停止时,家长可以立刻嘉奖孩子,予以鼓励。反之,家长则要坚决制止孩子的这种错误行为,并且还要及时给予惩罚。
5.不断调整: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庭规则也要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而进行调整,以便孩子有较大的自主和发展空间。
4.“淘气椅”的使用
在《超级育儿师》的节目中,如果某个孩子犯了大人们认为不可饶恕的错误,比如:打人、骂人、咬人、不讲任何道理等等,且多次警告无效时,超级育儿师便会教给家长们一个一招制胜的育儿神器——淘气椅。无论多么顽劣的孩子,淘气椅一出,全都乖乖降服。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对二岁半至十岁左右的孩子比较适用。
具体使用方法是:
1.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先给予警告。
2.把依旧犯错误的孩子拉到/抱到一个专门用来惩罚他的椅子上,告诉孩子在那里做分钟(孩子几岁就坐几分钟)。
3.开始计时前,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错。
4.倘若孩子中途哭闹不止、反抗、擅自离开等,浪费时间,便要重回淘气椅上,重新开始计时。
5.计时完毕以后,再次对孩子说明惩罚他的原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道歉。
6.拥抱亲吻孩子,并告诉他:“相信你能做到”。
以上这些方法,只要做家长的我们知而奉行,我相信没有我们管教不了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