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无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1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7

坐在安静而昏暗的学术报告厅里,你和疲乏的“拉锯战”又开始了。脑袋上方的投影仪嗡嗡作响,你却心不在焉,神游于那些幻灯片之外,漫无目的地信手涂鸦。台上那位教授仿佛离你十万八千里。这时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你,那就是——无聊。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偶尔觉得无聊。特别是在沉闷的环境中,无聊感会油然而生。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文· 沃丹洛维奇(Stephen Vodanovich)指出:“西方文化通常将无聊定义为‘无所事事’。”事实上,对无聊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事单调工作的人群,诸如在工厂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研究者称,无聊感并不是单纯由客观环境引起的,而是意识层面一种主观的个人感受。无聊的程度因人而异:一些人似乎与无聊绝缘;而另一些人,如性格外向的人,却更容易感到无聊。


新一代的科学家一直试图找到这种沉闷情绪的心理学基础。他们发现,这种情感远比我们知道的复杂。研究者指出,无聊尚无统一的定义,就像一个“口味众多”的拼盘。作为人意识的一方面,注意力水平对无聊感的产生至关重要。它可以提高人们的专注程度,从而减少无聊感。此外,情绪波动也对无聊有推波助澜的效果。不清楚自己内心的感受、陷于情感无法自拔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千篇一律


科学家对“无聊”的研究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从早期针对单调乏味的工作进行的研究,到后来无聊倾向量表(BPS)的出现,人类与无聊的“拉锯战”从未停止。
 

研究者与“无聊”已经纠缠了近一个世纪。早期,工作表现较差的工人给了科学家启发,这些工人对工作表现出的厌烦情绪促使他们开始研究,单调乏味的工作对人的影响。1926 年,英国国家工业心理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Instrial Psychology)的心理学家A· 赫德森· 戴维斯(A.Hudson Davies)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论文称,无聊类似于精神疲劳,是由于工人对流水线上精细而重复的作业缺乏兴趣所致。他还指出,工人对无聊的易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很多从事单调工作的人并不感到无聊。而有一些人,即便从事经常变化的工作,却还是牢*满腹,抱怨生活单调。”


美国纽约城市学院的心理学家约瑟夫· 巴尔马克(Joseph Barmack),是最早在实验室环境下研究无聊感产生基础的科学家之一。20 世纪30 年代末,他指出无聊感是一种类似于睡眠的感觉,并发现同时使用三种兴奋剂——安非他明(amphetamines)、麻黄素(ephedrine)以及咖啡因,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如对一系列数字进行加法运算)中的疲乏、困倦、注意力涣散及无聊的症状。此外,向参加测试的学生支付报酬似乎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这说明,无聊感是刺激和动力不足的一种复合产物。



此后30年,对无聊感的研究一直断断续续。直到1986年,心理学家诺曼·D·森德伯尔(Norman D. Sundberg)与他的学生理查德·F·法默(Richard F. Farmer)对无聊进行了最公认的研究。前者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名誉教授;后者就职于俄勒冈州立研究院。他们共同发明了由28个问题组成的无聊倾向量表(Boredom Proneness Scale,简称BPS),这是用于研究无聊的最早的完整心理测量表。

 

用BPS 测试人们在不同境况下产生无聊感的倾向性,结果显示,几乎每个人在身处重复、单调、压抑的环境却无法摆脱的时候(如排队等候时),都有过短暂的厌烦情绪。但是,有些人却更加频繁地感到无聊。他们需要在生活中寻求更多的刺激;或者由于不具备自娱自乐的能力而闲得无聊;抑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对“生存”本身产生厌弃。

 

猎奇心理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调节能力。

2005 年,沃丹洛维奇和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J· 克雷格· 华莱士(J. Craig Wallace)以及西佛罗里达州的史蒂文· 卡斯(Steven Kass)在BPS 分析中指出,从宏观来看,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刺激,或者说是对新鲜感、兴奋感以及变化的渴望。沃丹洛维奇认为,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容易无聊,他们在BPS 测试中的得分也更高。他直言道:“男性更爱抱怨说,‘周围没什么事可做,所以我才会无聊。’”

 

由于渴望外部的刺激,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陷入无聊之中。许多关于单调工作的早期研究发现,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同事更早变得口齿不清。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人格研究先驱汉斯· 艾森克(Hans Eysenck)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性格外向的人需要持续变换的刺激,才能达到最佳的唤醒水平(arousal level)。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一致认为,外向型性格与无聊感有关联。给沉闷的工作增添一些小趣味后,性格外向的人也能成功地克服无聊感。英国基尔大学的心理学家A·B·希尔(A. B. Hill)在1975 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让32 名大学生从事拾捡和安放图钉的工作。这是一件无聊到让人头脑麻木的任务。相比16 名内向型学生,另外16名外向型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变化。他们采用精细而有趣的各种方式,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兴奋水平。

  

如果内心世界不充实,外部刺激和新鲜感也会转瞬即逝。沃丹洛维奇认为:“大脑会不断寻求刺激,久而久之,大脑对刺激的需求便欲壑难填。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你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
 

为了摆脱无聊,人们沉湎于吸烟、搞破坏、*以及嗜药之类的有害行为,追求感官的刺激。2005年, 对92名苏格兰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无聊是青少年嗜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麦克韦琳· 托德曼(McWelling Todman),主要从事精神病患者及嗜药康复病人的无聊感研究。他指出,“嗜药者总是在停工期间,利用休息时间吃药。”


集中注意力 

无聊感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注意力涣散都会引起无聊。

 

无聊和注意力也有关联。毕竟,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很难对什么东西产生兴趣。为了揭示这一关联,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测试环境,让受试者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


从病理学角度看,注意力涣散也可能激发无聊感。2003年,沃丹洛维奇、华莱士和卡斯在一项研究中发现,148名大学生受试者的BPS 得分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lt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的诊断结果相关。这表明,无聊感很可能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引起的。

 

研究者发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涣散的学生在BPS 中的得分都相对较高。不仅如此,切恩根据统计学结果还指出,注意力涣散提高了无聊和抑郁的指数。有研究文献显示,抑郁症与无聊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包括沉浸于消极的情绪,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等。研究者推测,长时间注意力无法集中,会让人觉得从事的活动毫无意义。切恩表示:“注意力是连接无意义感、抑郁症以及无聊感三者的交点。”

 

同时,也有研究者将无聊概括为“心流”(flow)的对立物。心流是指人在全身心投入或者完全沉迷于某件事时所处的忘我状态。该理论的创立者,美国克莱尔蒙特研究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伊· 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指出,当一个人的技能恰好能够应对挑战时,以及在接受目标清晰、反馈及时的任务时,心流便会发生。他还提到,小菜一碟的任务会使人无聊,而任务过于艰巨则会引起焦虑。2003年,奇克森特米哈伊和同事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在526 名受试中学生中,心流多发生在挑战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的时候。


情绪波动

情绪对无聊感的产生也有影响,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人很少会觉得无聊;相反,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就会深陷在“无聊”的深渊中。

 

情绪对注意力、心流及无聊也有影响。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荣誉退休的教育心理学家玛丽·B· 哈里斯(Mary B. Harris),将无聊与情绪控制(mood monitoring)关联起来。2000 年,哈里斯对170 名大学生进行BPS 测试和问卷调查,后者用于测量他们经历心流的频率,并判定他们属于情绪受控者(mood monitor)还是情绪分类者(moodlabeler)。情绪分类者是指,能够体察自己的情绪并对情绪进行分类的人。

 

哈里斯发现情绪控制者在BPS 中得分较高,经历心流的次数较少。她总结说,密切注意自己的情绪的人“不太关注周围的情形,也不容易经历心流。对严重的情绪受控者来说,越是努力关注参与的活动,越会频繁地感到无聊”。另一方面,情绪分类者却很少因为无聊而困扰。他们能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情绪,并且很快摆脱干扰,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如果不考虑无聊情绪对注意力的影响,无聊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体对自己内心状态的了解程度。1951 年,费尼谢尔在对无聊情绪的精神分析中解释说,由于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受到压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个体不知道如何找乐子,被无意义感包围,就会产生一种更复杂的无聊感,直指生存问题本身。而当个体出于现实考虑或迫于其他压力,放弃了至关重要的生活目标和梦想,这样的无聊感也会产生。2000 年,就职于美国圣弗朗西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理查德· 巴尔迪尔(Richard Bargdill)描述了6 例被他称之为“生活无聊感”的案例。这些案例显示,失去生活目标会使人产生矛盾情绪和深刻的无聊感。其中,有一位女性在放弃生物学家的梦想后,后悔嫁了个不喜欢的丈夫,生活在一个空巢一般的家里;另一位男性放弃了天文学家的理想,转而投身宗教事业,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伊斯特伍德总结说:“所谓无聊就是与现实世界脱节。”


向无聊开战 

战胜无聊的方法很多:换一个工作环境,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和参加内观训练都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无聊。只要用心感悟生活,无聊感也可以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无聊感各有不同,治疗无聊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奇克森特米哈伊建议,如果无聊源于乏味的工作,那么可以尝试换个工作,或者通过增加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来改善工作环境。超市收银员们可以与顾客诚恳地聊聊天,来提高服务质量。1970 年,美国州立圣何塞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威廉· 麦克贝恩(William McBain)对长途货运司机的研究发现,能在默数途经物这样的小游戏中找到乐子的司机,不会感觉旅途无聊,而且更注意驾驶安全。

 

沃丹洛维奇指出,如果一个人的业余时间总是被无聊感占据,他就应该尝试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沃丹洛维奇正在身体力行,向无聊开战。每天他都努力给日常事物增添点“佐料”,从改变上班的行车路线,到转变一下观察周围的视角。他说:“通过自我训练,你会发现周围的环境其实很丰富多彩。树叶不单有绿色的,也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树叶。只要用心去体会和发现周围的美,就不会感到无聊。”
  

鼓励孩子参加激发思维和想象力的活动,避免消极、图一时之快的娱乐方式,也能够减少无聊感。森德伯尔说:“ 电视和iPod 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却也阻碍了他们应对无聊的能力。”奇克森特米哈伊还说,参加体育和游戏类的积极活动,可以有效增加心流的发生。

 

当然,无聊并非一无是处。许多研究人员发现,无聊是人思考和反省的好机会。此外,无聊也是判断工作有无价值的标志,对没有价值的工作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伊斯特伍德说:“我们应当适时停止与无聊的无谓抗争,并从这一经历中吸取教训。”

 

实际上,许多学者已将无聊感视为一种催化剂。诺贝尔奖获得主、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德斯基(Joseph Brodsky) 在他1995 年发表的《无聊礼赞》(In Praise of Boredom)中就曾写道:“当无聊的大潮来袭,请伴它而去。让自己随波逐流,浸没于其中,慢慢沉底。总的说来,处理讨嫌之物的规律是,你越快沉底,便越快上浮。” 沃丹洛维奇补充说:“如果能够完全摆脱无聊的消极影响,它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股巨大的动力。”

 

无聊指数测试

1. 对我来说,全神贯注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2. 工作时,我常为其他事情忧心忡忡。

3. 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

4. 我经常觉得自己“闲得发慌”,但又不知道该干点儿什么。

5. 在必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时,我常常感到困扰。

6. *观看别人的家庭电影或旅行幻灯片,这让我倍感无聊。

7. 我脑海里始终有许多计划和任务需要去做。*

8. 对我而言,自娱自乐是件很容易的事儿。*

9. 我需要做的都是些重复单调的事情。

10. 与大多数人相比,我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促使我前进。

11. 我能从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中寻找到刺激。*

12. 我很少因为我的工作而兴奋。

13. 任何情况下我总能找到事情做,而且能够找到并保持自己的兴趣。*

14. 大多数时候我总是无所事事。

15. 我可以很耐心地等待。*

16. 我常常觉得自己无事可做,很闲。

17. 在一些不得不等待的场合,比如排队时,我会变得坐立不安。

18. 我常常一觉醒来就有个新点子。*

19. 我很难找到一个让我十分兴奋的工作。

20. 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充满挑战的事情来做。

21. 我大多数时候都觉得自己的能力应付工作所需实在是绰绰有余。

22. 许多人会说我是一个有创造力、想象力丰富的人。*

23. 我的兴趣太广泛了,没有时间把这些事情一一做完。*

24. 在朋友圈中,我是最有恒心的一个。*

25. 除非是做一些令人激动甚至危险的事情,我总觉得自己无聊得像行尸走肉。

26. 丰富的变化和多样性才能让我真的开心。

27. 电视和电影都千篇一律,太过时了。

28. 年轻的时候,我总是感到周围的环境既单调又无聊。

问题来自无聊感倾向量表(BPS),该表由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诺曼·D· 森德伯尔和俄勒冈州研究院的理查德·F· 法曼共同设计。你属于容易无聊的人群吗?做完下面的测试就知道答案了。在每个问题后给自己打分,分值在1~7 之间。强烈反对记1 分,完全赞成记7 分,中立记4 分。请注意用“*”标记的句子的分数正好相反:完全赞成记1 分,强烈反对记7 分。请将28 道题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说明你越容易无聊,总分偏低,则说明你不容易无聊。


关注公众号:历史那点小事(crazylishi)看看的无聊度属于什么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7

坐在安静而昏暗的学术报告厅里,你和疲乏的“拉锯战”又开始了。脑袋上方的投影仪嗡嗡作响,你却心不在焉,神游于那些幻灯片之外,漫无目的地信手涂鸦。台上那位教授仿佛离你十万八千里。这时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你,那就是——无聊。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偶尔觉得无聊。特别是在沉闷的环境中,无聊感会油然而生。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文· 沃丹洛维奇(Stephen Vodanovich)指出:“西方文化通常将无聊定义为‘无所事事’。”事实上,对无聊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事单调工作的人群,诸如在工厂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研究者称,无聊感并不是单纯由客观环境引起的,而是意识层面一种主观的个人感受。无聊的程度因人而异:一些人似乎与无聊绝缘;而另一些人,如性格外向的人,却更容易感到无聊。


新一代的科学家一直试图找到这种沉闷情绪的心理学基础。他们发现,这种情感远比我们知道的复杂。研究者指出,无聊尚无统一的定义,就像一个“口味众多”的拼盘。作为人意识的一方面,注意力水平对无聊感的产生至关重要。它可以提高人们的专注程度,从而减少无聊感。此外,情绪波动也对无聊有推波助澜的效果。不清楚自己内心的感受、陷于情感无法自拔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千篇一律


科学家对“无聊”的研究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从早期针对单调乏味的工作进行的研究,到后来无聊倾向量表(BPS)的出现,人类与无聊的“拉锯战”从未停止。
 

研究者与“无聊”已经纠缠了近一个世纪。早期,工作表现较差的工人给了科学家启发,这些工人对工作表现出的厌烦情绪促使他们开始研究,单调乏味的工作对人的影响。1926 年,英国国家工业心理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Instrial Psychology)的心理学家A· 赫德森· 戴维斯(A.Hudson Davies)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论文称,无聊类似于精神疲劳,是由于工人对流水线上精细而重复的作业缺乏兴趣所致。他还指出,工人对无聊的易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很多从事单调工作的人并不感到无聊。而有一些人,即便从事经常变化的工作,却还是牢*满腹,抱怨生活单调。”


美国纽约城市学院的心理学家约瑟夫· 巴尔马克(Joseph Barmack),是最早在实验室环境下研究无聊感产生基础的科学家之一。20 世纪30 年代末,他指出无聊感是一种类似于睡眠的感觉,并发现同时使用三种兴奋剂——安非他明(amphetamines)、麻黄素(ephedrine)以及咖啡因,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如对一系列数字进行加法运算)中的疲乏、困倦、注意力涣散及无聊的症状。此外,向参加测试的学生支付报酬似乎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这说明,无聊感是刺激和动力不足的一种复合产物。



此后30年,对无聊感的研究一直断断续续。直到1986年,心理学家诺曼·D·森德伯尔(Norman D. Sundberg)与他的学生理查德·F·法默(Richard F. Farmer)对无聊进行了最公认的研究。前者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名誉教授;后者就职于俄勒冈州立研究院。他们共同发明了由28个问题组成的无聊倾向量表(Boredom Proneness Scale,简称BPS),这是用于研究无聊的最早的完整心理测量表。

 

用BPS 测试人们在不同境况下产生无聊感的倾向性,结果显示,几乎每个人在身处重复、单调、压抑的环境却无法摆脱的时候(如排队等候时),都有过短暂的厌烦情绪。但是,有些人却更加频繁地感到无聊。他们需要在生活中寻求更多的刺激;或者由于不具备自娱自乐的能力而闲得无聊;抑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对“生存”本身产生厌弃。

 

猎奇心理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调节能力。

2005 年,沃丹洛维奇和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J· 克雷格· 华莱士(J. Craig Wallace)以及西佛罗里达州的史蒂文· 卡斯(Steven Kass)在BPS 分析中指出,从宏观来看,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刺激,或者说是对新鲜感、兴奋感以及变化的渴望。沃丹洛维奇认为,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容易无聊,他们在BPS 测试中的得分也更高。他直言道:“男性更爱抱怨说,‘周围没什么事可做,所以我才会无聊。’”

 

由于渴望外部的刺激,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陷入无聊之中。许多关于单调工作的早期研究发现,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同事更早变得口齿不清。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人格研究先驱汉斯· 艾森克(Hans Eysenck)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性格外向的人需要持续变换的刺激,才能达到最佳的唤醒水平(arousal level)。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一致认为,外向型性格与无聊感有关联。给沉闷的工作增添一些小趣味后,性格外向的人也能成功地克服无聊感。英国基尔大学的心理学家A·B·希尔(A. B. Hill)在1975 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让32 名大学生从事拾捡和安放图钉的工作。这是一件无聊到让人头脑麻木的任务。相比16 名内向型学生,另外16名外向型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变化。他们采用精细而有趣的各种方式,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兴奋水平。

  

如果内心世界不充实,外部刺激和新鲜感也会转瞬即逝。沃丹洛维奇认为:“大脑会不断寻求刺激,久而久之,大脑对刺激的需求便欲壑难填。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你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
 

为了摆脱无聊,人们沉湎于吸烟、搞破坏、*以及嗜药之类的有害行为,追求感官的刺激。2005年, 对92名苏格兰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无聊是青少年嗜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麦克韦琳· 托德曼(McWelling Todman),主要从事精神病患者及嗜药康复病人的无聊感研究。他指出,“嗜药者总是在停工期间,利用休息时间吃药。”


集中注意力 

无聊感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注意力涣散都会引起无聊。

 

无聊和注意力也有关联。毕竟,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很难对什么东西产生兴趣。为了揭示这一关联,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测试环境,让受试者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


从病理学角度看,注意力涣散也可能激发无聊感。2003年,沃丹洛维奇、华莱士和卡斯在一项研究中发现,148名大学生受试者的BPS 得分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lt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的诊断结果相关。这表明,无聊感很可能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引起的。

 

研究者发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涣散的学生在BPS 中的得分都相对较高。不仅如此,切恩根据统计学结果还指出,注意力涣散提高了无聊和抑郁的指数。有研究文献显示,抑郁症与无聊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包括沉浸于消极的情绪,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等。研究者推测,长时间注意力无法集中,会让人觉得从事的活动毫无意义。切恩表示:“注意力是连接无意义感、抑郁症以及无聊感三者的交点。”

 

同时,也有研究者将无聊概括为“心流”(flow)的对立物。心流是指人在全身心投入或者完全沉迷于某件事时所处的忘我状态。该理论的创立者,美国克莱尔蒙特研究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伊· 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指出,当一个人的技能恰好能够应对挑战时,以及在接受目标清晰、反馈及时的任务时,心流便会发生。他还提到,小菜一碟的任务会使人无聊,而任务过于艰巨则会引起焦虑。2003年,奇克森特米哈伊和同事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在526 名受试中学生中,心流多发生在挑战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的时候。


情绪波动

情绪对无聊感的产生也有影响,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人很少会觉得无聊;相反,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就会深陷在“无聊”的深渊中。

 

情绪对注意力、心流及无聊也有影响。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荣誉退休的教育心理学家玛丽·B· 哈里斯(Mary B. Harris),将无聊与情绪控制(mood monitoring)关联起来。2000 年,哈里斯对170 名大学生进行BPS 测试和问卷调查,后者用于测量他们经历心流的频率,并判定他们属于情绪受控者(mood monitor)还是情绪分类者(moodlabeler)。情绪分类者是指,能够体察自己的情绪并对情绪进行分类的人。

 

哈里斯发现情绪控制者在BPS 中得分较高,经历心流的次数较少。她总结说,密切注意自己的情绪的人“不太关注周围的情形,也不容易经历心流。对严重的情绪受控者来说,越是努力关注参与的活动,越会频繁地感到无聊”。另一方面,情绪分类者却很少因为无聊而困扰。他们能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情绪,并且很快摆脱干扰,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如果不考虑无聊情绪对注意力的影响,无聊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体对自己内心状态的了解程度。1951 年,费尼谢尔在对无聊情绪的精神分析中解释说,由于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受到压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个体不知道如何找乐子,被无意义感包围,就会产生一种更复杂的无聊感,直指生存问题本身。而当个体出于现实考虑或迫于其他压力,放弃了至关重要的生活目标和梦想,这样的无聊感也会产生。2000 年,就职于美国圣弗朗西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理查德· 巴尔迪尔(Richard Bargdill)描述了6 例被他称之为“生活无聊感”的案例。这些案例显示,失去生活目标会使人产生矛盾情绪和深刻的无聊感。其中,有一位女性在放弃生物学家的梦想后,后悔嫁了个不喜欢的丈夫,生活在一个空巢一般的家里;另一位男性放弃了天文学家的理想,转而投身宗教事业,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伊斯特伍德总结说:“所谓无聊就是与现实世界脱节。”


向无聊开战 

战胜无聊的方法很多:换一个工作环境,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和参加内观训练都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无聊。只要用心感悟生活,无聊感也可以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无聊感各有不同,治疗无聊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奇克森特米哈伊建议,如果无聊源于乏味的工作,那么可以尝试换个工作,或者通过增加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来改善工作环境。超市收银员们可以与顾客诚恳地聊聊天,来提高服务质量。1970 年,美国州立圣何塞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威廉· 麦克贝恩(William McBain)对长途货运司机的研究发现,能在默数途经物这样的小游戏中找到乐子的司机,不会感觉旅途无聊,而且更注意驾驶安全。

 

沃丹洛维奇指出,如果一个人的业余时间总是被无聊感占据,他就应该尝试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沃丹洛维奇正在身体力行,向无聊开战。每天他都努力给日常事物增添点“佐料”,从改变上班的行车路线,到转变一下观察周围的视角。他说:“通过自我训练,你会发现周围的环境其实很丰富多彩。树叶不单有绿色的,也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树叶。只要用心去体会和发现周围的美,就不会感到无聊。”
  

鼓励孩子参加激发思维和想象力的活动,避免消极、图一时之快的娱乐方式,也能够减少无聊感。森德伯尔说:“ 电视和iPod 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却也阻碍了他们应对无聊的能力。”奇克森特米哈伊还说,参加体育和游戏类的积极活动,可以有效增加心流的发生。

 

当然,无聊并非一无是处。许多研究人员发现,无聊是人思考和反省的好机会。此外,无聊也是判断工作有无价值的标志,对没有价值的工作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伊斯特伍德说:“我们应当适时停止与无聊的无谓抗争,并从这一经历中吸取教训。”

 

实际上,许多学者已将无聊感视为一种催化剂。诺贝尔奖获得主、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德斯基(Joseph Brodsky) 在他1995 年发表的《无聊礼赞》(In Praise of Boredom)中就曾写道:“当无聊的大潮来袭,请伴它而去。让自己随波逐流,浸没于其中,慢慢沉底。总的说来,处理讨嫌之物的规律是,你越快沉底,便越快上浮。” 沃丹洛维奇补充说:“如果能够完全摆脱无聊的消极影响,它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股巨大的动力。”

 

无聊指数测试

1. 对我来说,全神贯注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2. 工作时,我常为其他事情忧心忡忡。

3. 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

4. 我经常觉得自己“闲得发慌”,但又不知道该干点儿什么。

5. 在必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时,我常常感到困扰。

6. *观看别人的家庭电影或旅行幻灯片,这让我倍感无聊。

7. 我脑海里始终有许多计划和任务需要去做。*

8. 对我而言,自娱自乐是件很容易的事儿。*

9. 我需要做的都是些重复单调的事情。

10. 与大多数人相比,我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促使我前进。

11. 我能从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中寻找到刺激。*

12. 我很少因为我的工作而兴奋。

13. 任何情况下我总能找到事情做,而且能够找到并保持自己的兴趣。*

14. 大多数时候我总是无所事事。

15. 我可以很耐心地等待。*

16. 我常常觉得自己无事可做,很闲。

17. 在一些不得不等待的场合,比如排队时,我会变得坐立不安。

18. 我常常一觉醒来就有个新点子。*

19. 我很难找到一个让我十分兴奋的工作。

20. 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充满挑战的事情来做。

21. 我大多数时候都觉得自己的能力应付工作所需实在是绰绰有余。

22. 许多人会说我是一个有创造力、想象力丰富的人。*

23. 我的兴趣太广泛了,没有时间把这些事情一一做完。*

24. 在朋友圈中,我是最有恒心的一个。*

25. 除非是做一些令人激动甚至危险的事情,我总觉得自己无聊得像行尸走肉。

26. 丰富的变化和多样性才能让我真的开心。

27. 电视和电影都千篇一律,太过时了。

28. 年轻的时候,我总是感到周围的环境既单调又无聊。

问题来自无聊感倾向量表(BPS),该表由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诺曼·D· 森德伯尔和俄勒冈州研究院的理查德·F· 法曼共同设计。你属于容易无聊的人群吗?做完下面的测试就知道答案了。在每个问题后给自己打分,分值在1~7 之间。强烈反对记1 分,完全赞成记7 分,中立记4 分。请注意用“*”标记的句子的分数正好相反:完全赞成记1 分,强烈反对记7 分。请将28 道题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说明你越容易无聊,总分偏低,则说明你不容易无聊。


关注公众号:历史那点小事(crazylishi)看看的无聊度属于什么水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白色T 恤如何搭配才能穿出优雅的韵味? 白色T 恤衫怎样搭配才能显得时髦又好看? 白色紧身正肩T 恤想要穿出休闲感,该如何搭配? 手机怎么连接笔记本电脑的wifi上网 电热水器为什么用着用着就没压力了 用什么拖地最干净又耐脏 爱奇艺会员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爱奇艺星钻会员怎么开通 怎样才是正确的接吻呢 网页上鼠标点住右键拖动后出的蓝色线条是什么?干什么用的?为什么一松开... 天猫余额宝在哪 人为什么会觉得无聊? 天猫宝里的余额在哪里查 人为什么会觉得活着很累? 淘宝退款退到余额宝怎么查 为什么会觉得很无聊呢? 余额宝怎么查看转入之前的余额 为什么会觉得心累呢? 淘宝余额宝在哪里 为什么会觉得累 淘宝购物有退款,退到余额宝,怎么查看 人为什么会觉得无聊啊? 余额宝里面的钱怎么查不到 为什么人会觉得无聊? 人为什么会觉得有些事情好像发生过? 余额宝在哪 手机淘宝网在哪里可以看到余额宝 淘宝的余额宝在哪里 怎样查看淘宝余额宝 手机淘宝怎么没有余额宝? 人为什么会感觉到有压力? 人为什么会觉得寂寞?? 为什么会觉得生活好难呢? 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 为何会觉得人生很苦 人为什么会感觉到缺爱? 心理学解释人为什么会觉得美 为什么会感觉浑身难受呢 为什么会产生感觉? 苹果手机不越狱怎么换字体? iphone 8 要怎么样才可以换字体 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是错的改了后身份证号码会变吗?可以把日期和名字同时改了吗? 改了出身日期身份证号码会变吗 出生年月错了身份证号可以改吗 身份证名字、生日等该了!身份证号码会有变动吗? 改姓改名 改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码会改变吗 身份证上的生日改了身份证号码变吗 身份证号码和户口本的出生年月能改吗? 我如果改了出生日期。那么身份证号码可以改掉吗? 改了生日过后身份证号会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