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会下雪?雪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1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8:51
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饱和的空气冷却到*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0:09
下雪时因为水蒸气上升在很高的很高的天空形成小水滴,在冬天地面温度很低小水滴降下来受冷气变成雪、最后就是你看到的这样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1:43
雪是由于雨滴在滴落的过程中受低温影响而凝结形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3:35
高山地区温度比平地低,每上升一百公尺,温度即降低0.6度,当温度降至零度时,又有足够的湿度及雨量,便会下雪,而下雪的地方,形成一条无形的线,即所谓雪线。雪线以下温度未达零度,不会下雪,雪线以上之地区,温度为零度以下,才会下雪。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这种临时现象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天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测定雪线高度都在夏天最热月进行。
就世界范围来说,雪线是由赤道向两极降低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高度在6000米左右,而在南北极,雪线就降低在海平面上。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深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由于要有足够的湿度及雨量,才会下雪,因此,水气充足的迎风坡,雪线通常会比较低,至于背风坡,由于水气较少,所形成的雪线就比较高。
雪的形成:
1.
大气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冰,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2.
形成雪的条件:(1)
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
充分的水汽。
(3)
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