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1:45
寿县城宾阳门内,有五方大蛇吞象的石刻,这是寿州内八景之一——“人心不足蛇吞相(象)”。
传说从前有个蟒蛇精违犯天条,玉皇大帝命雷公轰击它。蟒蛇精无处藏身,现出原形,化作小蛇蜷缩于尘土中。适逢寿州城内穷秀才梅生郊游途中发现,将小蛇救起,带回家中喂养。春去夏来,小蛇逐渐长大,生活日益艰难。一日在大街上闲逛,见众人围观皇榜。原来是皇太后身染重病,御医医治无效。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后病症者,可做京官。梅生暗想,我如有灵丹妙药治好皇太后的病,即可一步登天。不知不觉走出北门,来到郊外北山丛林中,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巨蟒出现在眼前,梅生大惊,大蟒口吐人言:“梅相公别怕,你从前救过我的命,今天我将报答。”梅生记起自己曾救过一条小蛇,便说:“区区小事,何云报答!”蟒蛇道:“当今皇天太后病,你从我腹中割下一块心肝,即可治好太后的病。”梅生犹豫,蟒蛇道:“但割无妨”。梅生即手持得刀钻入大蟒腹中割下一块心肝离去。
梅生进京治好太后的病,皇帝大悦,封梅生为宰相,放假三月回乡祭祖,耀武扬威。他转而想,荣华富贵皆过眼烟云,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块心肝,以备日后自用,永保长生。次日梅生进入北山丛林寻得大蟒。大蟒此时已识破梅生乃领心不足之辈,念其曾救过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让其再割一刀。梅生钻进蛇腹,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难忍,混身抽搐,用力把口一闭,梅生终于葬身蛇腹。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象)的由来。 在寿县城西门城瓮里,南北两壁上对称镶嵌着两块石刻,一面是锣,对面是鼓。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当在鼓,对面锣”。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寿州来了一位新知县,上任不久,看到古城墙西段年久久失修,已几次倒塌,下决心重修。于是通告全县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协力,修复城墙。不料告示贴出一个月,却不见动静,这是为何?他哪里知道“捐款捐粮修城墙”已叫喊了三任知县,他们装满了腰包,却没有修城墙一寸。你想,老百姓还相信这位新大人吗?
开工的日子到了,新知县并不因为寿州百姓不热心而泄气,一大早便带领衙役们扛着工具,来到西门脚下和几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这一下可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有的说:“县官大人都来修城墙了,人们千里迢迢来这招土,还不是为的寿州!我们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说:“还不是做做样子骗人,一任比一任奸猾!”可是到了第十天,新知县还在工地上劳动,又过了十天,还见他和民夫们一起运石块,不同的是现在不是几十人,而是几百人了。城内城外的百姓们都自动参加修城墙劳动,一些商会栈行老板主动捐款赠物,支援修城,本来两个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寿州百姓为纪念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门内立了“当在鼓、对面锣”的石刻,表彰他说话算数,廉洁奉公的美德。 在寿州古城通淝门(南门)城瓮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着一个作行刺状的石人,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相国黄歇的建议,把都城迁到寿春。黄歇为相期间,施仁政,重农商,政绩卓著,深得考烈王的信赖。但考烈王没有儿子,王位的继承人已成问题,春申君黄歇为此也日夜操心,但无结果。此时,黄歇门下有一个叫李园的舍人,为了巴结主人,把他的妹妹献给了黄歇。李氏颇有几分姿色,又能说会道,得到黄歇的喜爱。不久,李氏怀孕在身。李园是赵国人,是个奸诈阴险,狡猾狠毒的小人,他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出一条诡计,让他妹妹去实施。李氏便花言巧语地对黄歇说:“楚王没有后嗣,一旦死了,王位就会被他的兄弟夺去。你为楚相这么多年,得罪不少人,到那里,只怕你保不住相位,就连性命也难保啊!现在我已有身孕,你可把我献给楚王,要是生个太子,不就会立为楚王了吗!到那时,你不就得了楚国吗?”经过反复思索,春申君还是同意了。
李氏献给考烈王后,不久果真生了一个男孩,楚王十分高兴,宣布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李园阴谋得逞,摇身一变成了国舅爷,根本不把春申放在眼里,公元前237年,考烈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这时黄歇的一个门客私下对他说:“李园是奸诈小人,我看他收养了许多死士,只怕考烈王一死,他要夺王位,必先杀你灭口。”黄歇自信李园待他一直很好,不会对他下此毒手。事隔十七天,考烈王死了,李园把家养的刺客埋伏在棘门(今城南门内),等黄歇吊丧经过时,将他杀害了。连黄歇家族也遭李园抄斩。
人们为了不忘血的教训,在春申君遭刺的地方,嵌上石刻刺客像—“门里人”。 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
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与城墙有密切关联的“留犊情深”、“刘仁赡死节守城”、“当面锣对面鼓”、“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传说,伴随各城流传至今。1958年,寿县*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城墙周长7174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 10米。城有四门,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这种门向的特殊设置,不仅有利子军事防御,而且还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为了加固墙基,于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扩城泊岸,保护城墙不被水冲蚀。古人赞其“若匹练之横亘也,菪生铁之焰祷也”。城内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 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保护了城内十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再次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门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一个做行刺状的武士,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细读碑文,品味历史,您或许会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望着那高耸的城楼,绵延的城垣,人们觉得这古城仿佛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会令您痴醉留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1:45
寿县城宾阳门内,有五方大蛇吞象的石刻,这是寿州内八景之一——“人心不足蛇吞相(象)”。
传说从前有个蟒蛇精违犯天条,玉皇大帝命雷公轰击它。蟒蛇精无处藏身,现出原形,化作小蛇蜷缩于尘土中。适逢寿州城内穷秀才梅生郊游途中发现,将小蛇救起,带回家中喂养。春去夏来,小蛇逐渐长大,生活日益艰难。一日在大街上闲逛,见众人围观皇榜。原来是皇太后身染重病,御医医治无效。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后病症者,可做京官。梅生暗想,我如有灵丹妙药治好皇太后的病,即可一步登天。不知不觉走出北门,来到郊外北山丛林中,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巨蟒出现在眼前,梅生大惊,大蟒口吐人言:“梅相公别怕,你从前救过我的命,今天我将报答。”梅生记起自己曾救过一条小蛇,便说:“区区小事,何云报答!”蟒蛇道:“当今皇天太后病,你从我腹中割下一块心肝,即可治好太后的病。”梅生犹豫,蟒蛇道:“但割无妨”。梅生即手持得刀钻入大蟒腹中割下一块心肝离去。
梅生进京治好太后的病,皇帝大悦,封梅生为宰相,放假三月回乡祭祖,耀武扬威。他转而想,荣华富贵皆过眼烟云,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块心肝,以备日后自用,永保长生。次日梅生进入北山丛林寻得大蟒。大蟒此时已识破梅生乃领心不足之辈,念其曾救过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让其再割一刀。梅生钻进蛇腹,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难忍,混身抽搐,用力把口一闭,梅生终于葬身蛇腹。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象)的由来。 在寿县城西门城瓮里,南北两壁上对称镶嵌着两块石刻,一面是锣,对面是鼓。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当在鼓,对面锣”。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寿州来了一位新知县,上任不久,看到古城墙西段年久久失修,已几次倒塌,下决心重修。于是通告全县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协力,修复城墙。不料告示贴出一个月,却不见动静,这是为何?他哪里知道“捐款捐粮修城墙”已叫喊了三任知县,他们装满了腰包,却没有修城墙一寸。你想,老百姓还相信这位新大人吗?
开工的日子到了,新知县并不因为寿州百姓不热心而泄气,一大早便带领衙役们扛着工具,来到西门脚下和几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这一下可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有的说:“县官大人都来修城墙了,人们千里迢迢来这招土,还不是为的寿州!我们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说:“还不是做做样子骗人,一任比一任奸猾!”可是到了第十天,新知县还在工地上劳动,又过了十天,还见他和民夫们一起运石块,不同的是现在不是几十人,而是几百人了。城内城外的百姓们都自动参加修城墙劳动,一些商会栈行老板主动捐款赠物,支援修城,本来两个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寿州百姓为纪念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门内立了“当在鼓、对面锣”的石刻,表彰他说话算数,廉洁奉公的美德。 在寿州古城通淝门(南门)城瓮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着一个作行刺状的石人,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相国黄歇的建议,把都城迁到寿春。黄歇为相期间,施仁政,重农商,政绩卓著,深得考烈王的信赖。但考烈王没有儿子,王位的继承人已成问题,春申君黄歇为此也日夜操心,但无结果。此时,黄歇门下有一个叫李园的舍人,为了巴结主人,把他的妹妹献给了黄歇。李氏颇有几分姿色,又能说会道,得到黄歇的喜爱。不久,李氏怀孕在身。李园是赵国人,是个奸诈阴险,狡猾狠毒的小人,他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出一条诡计,让他妹妹去实施。李氏便花言巧语地对黄歇说:“楚王没有后嗣,一旦死了,王位就会被他的兄弟夺去。你为楚相这么多年,得罪不少人,到那里,只怕你保不住相位,就连性命也难保啊!现在我已有身孕,你可把我献给楚王,要是生个太子,不就会立为楚王了吗!到那时,你不就得了楚国吗?”经过反复思索,春申君还是同意了。
李氏献给考烈王后,不久果真生了一个男孩,楚王十分高兴,宣布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李园阴谋得逞,摇身一变成了国舅爷,根本不把春申放在眼里,公元前237年,考烈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这时黄歇的一个门客私下对他说:“李园是奸诈小人,我看他收养了许多死士,只怕考烈王一死,他要夺王位,必先杀你灭口。”黄歇自信李园待他一直很好,不会对他下此毒手。事隔十七天,考烈王死了,李园把家养的刺客埋伏在棘门(今城南门内),等黄歇吊丧经过时,将他杀害了。连黄歇家族也遭李园抄斩。
人们为了不忘血的教训,在春申君遭刺的地方,嵌上石刻刺客像—“门里人”。 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
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与城墙有密切关联的“留犊情深”、“刘仁赡死节守城”、“当面锣对面鼓”、“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传说,伴随各城流传至今。1958年,寿县*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城墙周长7174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 10米。城有四门,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这种门向的特殊设置,不仅有利子军事防御,而且还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为了加固墙基,于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扩城泊岸,保护城墙不被水冲蚀。古人赞其“若匹练之横亘也,菪生铁之焰祷也”。城内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 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保护了城内十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再次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门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一个做行刺状的武士,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细读碑文,品味历史,您或许会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望着那高耸的城楼,绵延的城垣,人们觉得这古城仿佛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会令您痴醉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