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3:22
1949年粮食亩产68公斤。1951年实行土地改革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53年粮食亩产95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1公斤,总产达到375万公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以种粮为主逐渐转为种植蔬菜为主,蔬菜生产由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1978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4200亩, 蔬菜总产达50500吨。1990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3072亩, 蔬菜总产80000吨。1990年该镇投入58万元,修建长达115000米的节水板渠。1992年投入180万元, 修筑南城阳片大排水工程。1990年~2000年,共打井36眼,淘洗井620眼,使万亩菜田解决了防旱排涝问题。2000年共建高效农业蔬菜大棚100个,小拱棚7000个, 引进种植优秀蔬菜品种10余种。2000年蔬菜总产达850万吨,向市场供应蔬菜800万吨以上,占青岛市蔬菜供应量的25%。1986年~2000年连年被青岛市*评为蔬菜生产管理先进镇,1991年被青岛市评为蔬菜生产状元镇。
该镇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且重视水产养殖。1937年前,女姑口一带有人租滩养蛏,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再无人从事此业。1958年成立仙家寨公社养殖场,养殖海带。 1959年在女姑口建养虾池0.4公顷试养对虾。1965年双埠大队成立滩涂养殖队,护滩养殖菲律宾蛤80公顷。1977年仙家寨公社养殖场在湖岛海区单养紫贻贝10公顷,亩产3650公斤;1978年放养10.7公顷,其中间养海带2公顷,贻贝亩产4030公斤,海带亩产干品1100公斤, 两项纯收入9.84万元。1990年~1992年,全镇400公顷养殖池均养殖对虾, 亩产分别达到142、254、357公斤,连续三年名列山东省第一,成为全国对虾养殖三大高产区之一。 1990年, 对虾养殖技术获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奖。1991年,其大面积池塘对虾养殖高产综合技术开发项目获青岛市科技一等奖。1993年,对虾流行病毒蔓延。搞单一品种、高投入、高产出养殖模式已不可取,该镇及时采取向多品种、立体化养殖方向发展,在虾池中放养鱼、虾、贝等品种,1995年亩产收入达5900元,成活率达96.7%,养殖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0年,该镇投资900万元,建成良种鱼繁殖中心,该中心与黄海研究所、海洋研究所、海洋大学、青岛市水产局等单位联姻(引进技术)进行大菱鲆养殖、太平洋引种、泰国模式养虾、药物筛选等科学养殖试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专家认定为2000年青岛市养殖精品工程。 2000年,全镇滩涂养殖400公顷,养殖杂色蛤、牡蛎、蚶、?、蛏等水产品。养虾(鱼)池346个,年产鱼、虾82万公斤。
畜牧业:2000年全镇有134个畜牧养殖场,共养奶牛236头,羊1237只,鸡36万只。
林业以“三绿”工程为主,重点抓好“四旁”植树,保护优化生态环境。林果主要有桃、苹果、梨、葡萄、山楂等,2000年产水果600吨。
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54亿元,实现增加值1.97亿元。其中蔬菜6100万元,渔业1.43亿元,林业20万元,畜牧业5000万元。 建国前,境内仅有两家白铁加工、红炉及2处白酒作坊等零星手工业。建国初期, 手工业作坊大都停办。1958年9月至1962年先后办起了公社农机修配厂、石灰窑厂、粉丝加工厂、制糖厂、建筑修缮队等小型企业。1969年建仙家寨化工厂,其产品食用小苏打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70年后逐步办起了杀鸡厂 (现为浩大实业有限公司) 、汽车拖拉机修配厂、水泥厂、饲料厂等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办起了青燕被服厂、新型材料厂、建筑公司、水产品加工厂、铸锅厂、华安客车修配厂等。1978年,社办企业总产值173万元,创利税7.8万元,从业人员1289人;队办企业总产值327万元, 创利税11.2万元,从业人员2238人。1985年,经济*改革,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形成镇、村、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是年镇办企业总产值46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950万元。90年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外引内联,优化产业结构,全镇的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1992年,青岛市率先在流亭镇建起占地669公顷的青岛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实行招商引资。199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24亿元,年销售收入完成2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12.8亿元,出口创汇9500万美元。累计引进外资项目97个,合同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53.7万美元。该镇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吸引外资状元镇、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 1998~1999年,该镇投资1930万元和3700万元,分别建起了占地980公顷和140公顷流亭工业园和青岛建材工业园。两大工业园区,合同利用外资1.6 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50万美元;合同利用内资8.95亿元,实际利用内资3.31亿元。2000年, 该镇全年引进外资项目82个, 合同利用外资5335.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4.4万美元,外资企业上缴税金达8958.5万元,三资企业出口创汇3.65亿美元,内资企业出*货值3.8亿元,列青岛市乡镇首位。
建筑业:1959年境内西果园大队首先成立了建筑修缮队。1963年仙家寨等大队相继成立了建筑修缮队。1978年仙家寨公社成立了建筑公司,建筑业迅速发展。2000年全镇共有建筑公司6家,从业人员达2600人,拥有资产2000万元,实现产值1.08亿元,创利税1620万元。 由仙家寨建筑公司承建的城阳区*行政中心办公楼等7项工程均获省级优质工程。
2000年,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9.7401亿元,实现增加值14.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9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0131亿元,上缴税金1.9043亿元。 该镇共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2028人,专业研究会11个,与大专院校、企业集团建立技术联姻35家。 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发展项目40余项。投入技改资金2.8亿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5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26个,完成产学研项目5项。2000年有8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4种产品获山东省和青岛市名牌称号, 共取得各类技术成果56项。1995年被评为国家科普先进集体,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科普特色乡镇。 1997~2000年,连续四年获青岛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