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1:33
面临灾难的蚂蚁 1985年,法国科学家曾发现蚂蚁能救火。后来,英国一位动物学家的实验证实了法国科学家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了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见险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能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它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着立即将“战友”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 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进行观察。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这群蚂蚁却已有了经验,调兵遣将迅速,协同作战有条不紊。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灭,而蚂蚁无一遇难。科学家认为蚂蚁创造了灭火的奇迹。 蚂蚁面临灭顶之灾时的非凡表现,尤其令震惊。 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哩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 在那年洪水暴虐的时候,聚在堤坝上的人们凝望着凶猛的波涛。突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像人头的黑点顺着波浪漂了过来,大家正准备再靠近些时营救。“那是蚁球。”一位老者说:“蚂蚁这东西,很有灵性。1969年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蚁球,有篮球那么大。洪水到来时,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蚁球外层的蚂蚁,有些会被波浪打落水中。但只要蚁球能靠岸,或能碰到一个大的漂流物,蚂蚁就得救了。”不长时间,蚁球靠岸了,蚁群像靠岸登陆艇上的战士,一层一层地打开,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岸边的水中留下了一团不小蚁球。那是蚁球里层英勇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岸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 中国有句老话:“驼负千斤,蚁负一粒。”讲的是从自身重量来看负重的力量,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过骆驼的力量。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在了解蚂蚁面临灾难时的无私和智勇之后,这些原本是对蚂蚁深刻、精彩的赞美,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小小的蚂蚁,能给人多少启示? 欣赏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怎样躲避灾难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人生课题。 人类很久以前就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所以便把自己看得聪明之至、无所不能,却忽略了周边的许多事物,包括你日日所见的。当我们看到蚂蚁艰难地拖动大过身体许多倍的东西时,我们不免会看它的笑话,有时还会伸出无情的手阻挡一下,尽管如此,它们依然那样努力着,由此,不免使人想起一些人的惰性来。“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正是由于蚂蚁的“沉默寡言”才使人类缺少了对它的了解。 在本文的几件事中,蚂蚁表现了团结协作、无私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而我们人类在生活中是否缺少了一点这样的精神呢?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哩啪啦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面对如此悲壮的场面,我们还能平静吗? 训练 1.在科学家的两次实验中,蚁郡的反应和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 2.体会“它们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一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那噼哩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这些原本是对蚂蚁深刻、精彩的赞美,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其中“这些”指什么?为什么“黯然失色了”? 5.文章中表现出的蚂蚁所具有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6.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从蚂蚁面临灾难时的表现来谈怎样去应对紧急情况?参考有关资料,了解应对常见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泥石流等)的一些方法。 参考解析 1.第一次先慌乱后镇定,并有一些“勇士”葬身火海。第二次协同作战有条不紊,无一遇难。因为第二次有了经验。2.作者的感慨、敬佩之情。3.拟人。表现了作者对蚂蚁的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之精。4.指“驼负千斤,蚁负一粒。”“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沉默寡言。”因为了解到蚂蚁更加高尚的精神——英勇无私的奉献精神。5.结合具体的生活内容来谈看法,谈这种精神的意义所在。6.①我们应镇定自若地对待灾难,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更大的伤亡。②面对突发的紧争情况,应该学习蚂蚁的团结一致、英勇无私的精神。③根据资料加以归纳。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