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1 12:58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21 17:19
在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原则性伤害的情况下,尽量让他们去想这个事情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其实更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懂视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高情商孩子,源自父母情绪稳定的陪伴
01
最近有个叫《妈妈是超人》的综艺节目,其中,明星妈妈胡可的教育方式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节目中有一幕,胡可的两个孩子,安吉、小鱼儿坐在后座车上互抢玩具。
结果哥哥把弟弟弄哭了。
但是,胡可喝着咖啡淡定的开着车,等待着兄弟俩自行解决问题。
没多久,两兄弟已经忘记了刚刚矛盾,和好如初,并愉快地飙歌起来。
胡可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谁说老大就要让着老二?
在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原则性伤害的情况下,尽量让他们去想这个事情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人越干涉,他们的关系会越激烈,大人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一定会找到他们之间相处的平衡点。”
02
孩子们能够自己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分享。
这位老师说,在幼儿园的操场上,秋千和滑梯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滑梯产生的争执少,每个人滑下去再从后面的楼梯上来继续可以玩,但是秋千可就和玩滑梯不一样了。一群孩子跑到秋千底下,都想抢着去玩荡秋千。怎么办呢?
其中一个孩子说:抢来抢去,大家都玩不了,我们要按顺序来。我先来的,所以得我先玩。
不错,懂得提出规则,还知道为自己争取利益。
但是,其他孩子不服气了。
“我先来的。”
“不是,是我先来的。”
“是我先看到的。”
先来后到都各有自己的标准,看来,问题还是存在。
这时候,另外一个孩子说话了:那我们比比身高怎么样,高的先玩。
这位老师说,当时看了下,觉得这个孩子也好聪明,他差不多是那最高的。但其他几个孩子们似乎对这个提议没有什么异议,因为这个规则,能够让大家都有个参照的标准。
这时候,一个女孩说话了:我们俩差不多高,怎么办?
规则有小漏洞。但是难不倒孩子们,“你们猜拳吧!”有孩子说到。
“那玩多久呢?”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
孩子们继续在讨论。最后,他们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每人荡几个秋千,旁边还有伙伴在计数。
全程老师只是在旁边,安静的陪伴,没有情绪,也没有干涉。
这位老师还说,在他们幼儿园,老师很少会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因为他们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能够自己去协商,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还没有起冲突,成年人之间可能就已经开始焦虑了。
03
成年人的干涉,有时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亲戚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玩的时候,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两个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因为争执玩具起了冲突。
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都习惯地把孩子的这些行为,视为是自私的表现,又或者是为了我们成年人之间的面子。
我们会在客人面前对着孩子说,“你怎么越来越自私了?你怎么什么都不让别人动?别人只是玩下你的玩具,又不会要你的东西,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要大方点…。”
孩子们玩耍之间,难免有纠纷。而有时候,我们成年人看到孩子之间的冲突,我们的内心也变得焦虑起来。
我们迫切想去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却不知道成年人的干涉,往往使得孩子们的社会化功能被剥夺。
甚至,我们还会在新闻中看到,因为孩子们的小纠纷,成年人反而大打出手。
明星妈妈胡可淡定的开着车什么也没有做,为什么兄弟俩的矛盾就不见了?
幼儿园老师看着在秋千旁抢来抢去的孩子们,什么也没做,为什么孩子们自己就找到了解决方案?
漫画家几米说,“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如果沟通情绪不对,那内容就会给扭曲了,所以沟通内容之前,情绪层面一定要梳理好,不然误会只会越来越深。”
04
孩子,常常容易受到成年人的情绪影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当孩子摔倒了,旁边的成年人一惊一乍的发出惊叫声,“哎呦”、“啊”。孩子也许只是一下没走稳摔倒,原本并不觉得疼痛,但是受到了成年人的这种影响和暗示,然后就哇哇大哭起来,甚至会以为发生了什么严重的、可怕的事情。
如果此时,旁边的父母只是微微笑的问孩子,“摔疼了吗?”。孩子看到父母稳稳的在旁边,他也会感到安全,孩子无论是否摔疼,他都会知道,只是摔了一跤,疼就疼,不疼就不疼,也就不会被恐惧的情绪困扰。
胡可在两个小朋友面前的态度是淡然的,幼儿园老师在孩子们面前也是没有情绪的。
孩子们之间玩耍难免产生争执。成年人的态度和接纳,便是孩子情绪最好的陪伴。社会化功能好的孩子,都有情绪稳定的父母陪伴。
在三岁之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是孩子最初最重要的社交活动。而在三岁之后,和同伴的交往,就会逐渐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
孩子从父母那里,总是比较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从同龄的伙伴那里得到想要的就不大容易。而正是这种人际交往的需求,会促使孩子们之间有更多的分享以促进交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刚刚认识的孩子们之间,都是通过分享玩具、零食,然后玩到一起。
和同伴的交往,有利于孩子发展社交技能和个人能力,特别是那些和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很难获得的经验。
正是这种社会化的功能发展的动力,促使孩子学会理解彼此的观点,互相协商、妥协和合作。
当孩子和同伴交往时,我们可以在旁边安静的陪伴,对于孩子之间的冲突,不用太紧张或者计较得失,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除非是孩子的行为,可能会伤害自己或是伤害他人,我们才需要介入。
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觉得有必要介入的话,也尽量不要直接对孩子生气或者处罚孩子,而是需要先倾听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当孩子不被情绪困扰和影响的时候,他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社会化功能。
我们常说有的孩子情商高,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也特别有自己的主见。因为他们知道如何面对情绪的困扰,并于情绪之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社会化功能好的孩子,往往都是高情商的孩子。
05
来自父母的一些论点
悠悠爸:宝贝将来所处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只要有理,就要鼓励宝贝在冲突中坚强地面对,以此锻炼他的意志力。
我希望儿子将来敢想敢说敢干,所以他和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如果是他没理,那我没话说,他受了委屈,我会告诉他错在哪里,但是他必须自己扛着。如果他有理,并且赢了,自然用不着我管,但是如果他输了,我会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继续去“战斗”,而不会为了安全鼓励他去逃避。
当然我会在一旁严密监视,一旦发现危险也会及时出手。当悠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时,除了鼓励他坚强地面对,我不会管他别的,更不会出手替他解决问题。
天天妈:宝贝之间发生冲突一定要管,这样可以引导他以正确的方式与人相处,同时也可以防止他们的冲突升级给双方造成伤害。
宝贝还小,如果他们之间发生冲突,因为缺乏沟通的技巧或者沟通方式粗暴,他们之间的冲突就会升级成打斗。于是,宝贝的小脸被抓破,或者被推得摔个大口子甚至骨折都有可能,不小心眼睛被伤到,情形就更是不堪设想。所以一旦宝贝之间发生冲突,我觉得家长一定要及时介入,防患于未然。
洋洋爸:经历冲突,是宝贝学会独立处事的好机会,如果管多了,就剥夺了他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没必要管。
我们所处的社会不是一个纯粹的社会,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在宝贝小的时候给他一个真空一样纯粹的环境。他与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种经历冲突的经验会帮助他更好地认识他所处的环境,让他在独自处理冲突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获得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如果宝贝之间一发生冲突,家长就去干涉,就会剥夺他们自己探索的权力,并且会让他们对家长产生依赖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旦将来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决问题,而是寻求父母的帮助。所以如果洋洋和别的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我不会管,我会让他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如果对方家长处理问题不妥当,我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这个社会是多元的,什么样的人群都有,这样也可以给宝贝提供一个机会,让他意识到他周围的环境并不都像在自己家里,人人都会对他很友好。这样他将来抗挫折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在这样的冲突中逐渐得到提升。
06
孩子情商高的8个表现:
所谓情商,就是让自己过得舒服,
同时让身边的人因自己而活得舒服。
1、遇事不顺时,少发牢骚,少找借口
当一个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同学关系处理不好而抱怨时,意味着孩子开始把失败原因推给别人,而不是深究自己。这样一来,孩子永远不敢直面自己的缺点,也就永远不会进步。
所以,我们不但要教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努力认识自身缺点,还要教孩子远离身边那些爱抱怨的人,因为真的会传染。
2、至少对一件事充满热情和激情
有一项健康的爱好,并为此付出热情和激情的人,内心必定是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你去学校里找一个看上去活泼开朗的孩子过来,问他有什么爱好,他肯定会兴致勃勃地给你介绍几项。
所以,替孩子找到一项适合他的爱好,真的很有必要。既能调剂生活、保持热情,又能净化心灵。
3、认真倾听
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更是双方沟通顺利进行的基础。如果在他人表述观点时,你能身体向前微倾,不时点头赞同,跟着对方的说话内容时而皱眉、时而微笑,那么你就能很快获得对方的信任。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你一定要教会他“倾听”的本领。这有助于他正确处理同伴之间的关系,维持良好的人缘。
4、输得起
很想赢,但又输不起,是很多孩子的毛病。在家跟爸爸玩纸牌,输了就会哭闹;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伤心郁闷好几天;运动会没跑好,赶紧推说是鞋子不舒服……
想让孩子输得起,就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输赢观,首先,家长不要经常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作对比,这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我只有超过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才能赢得父母的认可”。
另外,不要滥用“赏识教育”,因为频繁的夸赞,会让孩子沉浸在“我最棒”的喜悦中,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失败。
5、记住他人名字
如果你跟一个人第一次交往,那你一定要记住他的名字和基本信息。等你们第二次见面时,如果你能准确说出他的名字,他会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尊重,他对你的好感度会暴增,很多事情也就顺水推舟完成了。
所以,这个技巧要教给孩子,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处理绝对有好处。
6、学会赞美别人
当我们习惯性地去赞美别人的时候,也就更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从而促进自己的进步;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挑刺儿,那他就会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拒绝学习别人的优点,也就拒绝了进步。
所以,告诉孩子,当别人考得更好时,先不要嫉妒,走过去诚恳地向对方说一声“你好棒”!于人于己,大有裨益。
7、培养幽默感
幽默,不只是搞笑而已,它代表着一种优秀的品质。对于自己而言,幽默能调剂心情,缓解尴尬和压力,算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对于人际交往而言,幽默就是润滑剂,能打开话匣子,化解尴尬气氛,促进彼此的交往和了解。
幽默感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着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孩子摔倒了,很多妈妈就会焦急、关切地跑过去扶:“没事吧孩子,别哭别哭。”孩子本来不想哭的,结果经妈妈这么一问,瞬间感觉好委屈,就哇哇地哭起来。
而一个稍微幽默点的母亲,在确认孩子没有受伤后,会用几句有趣的话鼓励孩子:“哎呦喂,儿子,还不过年呢,不用磕头,赶紧起来。”
8、学会拒绝
有些时候,如果你过于轻易、频繁地满足别人的请求,别人不但不会感激你,还会把你所做的当成理所当然。
那么,什么时候该拒绝,什么时候该助人为乐呢?这里有条简单的判断标准:
如果举手之劳就能帮别人规避很大的风险,那就应该助人为乐;
当自己付出的代价等于、大于别人的收益时,就可以拒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1 14:27
情绪稳定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学会控制情绪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有利的,要知道,情绪稳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那天,我正在厨房准备晚饭。5岁的儿子兴高采烈地叫我:“妈妈,看!下雪啦!”
我跑到客厅一看,到处都是白色的碎纸条。儿子站在椅子上,拿着撕成一条一条的纸巾到处扔。原来,他在模拟下雪的场景。
要是平时,我可能会和他一起玩。可是我上了一天班,又累又烦。
看到这一片狼藉,我更是怒火中烧,就冲他大声呵斥∶“不要再撕了!”
儿子本以为我会和他一起欣赏“下雪”,没想到我是这个反应。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板起脸,哼哼唧唧地发起火来,还用头撞我。
我一点没有防备,被他撞得一痛,终于忍不住打了他的 *** 。
其实我打得不重,他却大声哭了起来。可能看到我真的生气了,他有点害怕,伸出手抱住我的腿,眼泪汪汪地说:“我不弄了,不弄了。妈妈在,妈妈在。”
当看到他眼里的害怕和讨好时,我心里也不好受。其实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实在没必要为此火冒三丈,让他恐惧,让自己烦闷。
我也会反思:为什么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怒火对孩子动手?
01.父母明知道打孩子不对
为什么还是会动手
很多父母都会有压不住火想动手的经历,辅导作业、出门游玩,孩子总是有那么多“不听话”的时刻。
而忍不住动手打孩子,大多是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让父母心生怒气。
写个作业写了三个小时,怎么能这么磨叽?
说了不能去水边还要去,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每天回来都一身泥,能不能让我省点心?
其实,这些愤怒不仅来自孩子的问题行为,也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为力——为什么我连一个孩子都管不好?
孩子做了错事却不听管教,提醒了几次还是不改正,我们会觉得家长的权威受到挑衅,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孩子行为的失控,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正如萨提亚所说:与愤怒相伴的情感通常是伤害和恐惧。
然而,父母对孩子发火,当然能发泄情绪,逞一时之快,但是对孩子来说,却可能造成影响一生的创伤。
年幼的孩子是不会主动对破裂的关系进行修复的,关系的复原,只能依靠大人。
而且,很多父母在愤怒动手之后,会产生很多自责、后悔、愧疚,这更需要父母主动修复有了裂痕的亲子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父母不是圣人,也会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永远不发火,永远温和且坚定,永远冷静不失态......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即使发了脾气,也能及时去化解可能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
02.三个原则
修复你的亲子关系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提出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原则,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1)承认(Recognize)
当我们去同理并描述孩子的感受时,他会感到你在乎他。共情,能让他感受到被懂得,被爱着。
当孩子愿意描述自己的感受,他才会更愿意正面的和我们沟通。
同时接受事实。如果你当时很生气,也请接纳自己,告诉自己:“我很生气!我有权生气,我接受我生气的现实。”
你也有自己的情绪需要,不必过分内疚或者羞愧,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此时此刻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当然,你也要向孩子承认“我犯了一个错误”。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刚才妈妈打你了,是妈妈不对,是不是让你不高兴了,你是不是还在生妈妈的气呀?”
2)和好(Reconcile)
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坦诚你的错误。只要我们示弱,孩子是很容易原谅我们的。
你可以蹲下来跟孩子解释刚才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了,请求他原谅自己的一时冲动。不必担心这会损害我们的威信,事实上,勇于认错只会增加我们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度。
比如你对孩子说:“宝贝,对不起,妈妈向你发脾气了,刚刚有没有吓到你?现在心情还好吗?”
3)解决(Resolve)
父母大部分向孩子发火的初衷,可能是想要更好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所以,在前两步做到位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一谈,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找出问题的症结。要让孩子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问题的制造者。
比如,你可以说:“下一次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也可以让孩子来提醒我们自己:“妈妈当时太生气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妈妈以后会努力。下次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要怎么来提醒妈妈呢?”
最后,拥抱孩子,对TA说“我爱你”。
“妈妈(爸爸)永远爱你!”——这是修复亲子关系的魔法咒语。
父母对孩子发火,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恐惧感。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并不会明白自己是错在哪里,只会担心爸爸妈妈发火是不爱他,或者不喜欢他了。
因此,在这个时候父母要肯定地告诉孩子,无论爸爸妈妈是不是发脾气,都一样的爱他。
以彼此拥抱收尾,这才是爱的互动,真正的修复。
03.养育好孩子之前
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有一个比喻说:把钉子钉在一个地方之后,你用再轻柔的动作把钉子 *** ,被钉的地方还是有一个裂痕,再也修复不回原来的样子——因为损坏已经造成了。
就像家长打完孩子,用再好听的话安抚孩子,孩子依然会受到伤害,因为伤痕已在。
所以,管住钉钉子的自己,才是最根本的源头。
所有的关系,都是你和自己的关系,你不曾给予自己的,也无法给予孩子。只有当你自己拥有好情绪,或者调整情绪的能力,才不会把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照顾好自己,悦纳自己,才有能力照顾好孩子。
当你发现自己身心的过载之前,不妨尝试:
1.觉察:留意自己的预警信号,你是不是已经觉得身心疲惫?是不是要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
2.暂停:采取任何可以让你重获平静的手段,比如做几个深呼吸,出去走一走或做瑜伽,或者找朋友倾诉一下。
3.联结:让自己放松下来,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联结。如果你感到生气,找到那个让你生气的想法,因为它才是让你生气的根源和助燃气。
4.行动:重新跟你的意愿和目标连接,从那里开始采取你的下一个行动。
无论自己有多忙,每天记得给自己至少十分钟的放松,打破自我牺牲的循环模式。
你可以静心冥想、阅读书籍、欣赏自己的努力,体谅自己所面对的挑战,或者庆祝一下,你是如何满足自我需要的。总之,做些可以滋养自己的事情。
育儿先育己,悦人先悦己。最好的亲子关系,莫过于鲁米的那句诗:在对与错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和你在那里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