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6 14: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8:53
本文共1270字
阅读完约3分钟
7月10日,IPO打新进入“狂欢季”,这一天有9只新股IPO发行。诚然,作为科创板开板的基础,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是必须的,但这样IPO急行军,会不会消化不良?
尽管科创板IPO短时间内数量如此之多,市场仍是趋之若鹜,前三只新股IPO的打新中签率都只有万分之五左右,这个中签率远远超出了最开始的预期。
三百多万科创板开户的高净值投资者也许自己都没想到,本来预期可以达到近1%的中签率,为什么到最后变成了万分之几,落差太大了。
但这依旧不影响他们的打新热情,甚至让几十只专门打新的科创基金哭笑不得,要知道这些基金当初设立的初衷一是让被“50万准入门槛”拦住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去分享打新收益;二是如果科创板没人打新的情况下勇于站出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站出来可能是多虑了,打新收益可能也是僧多粥少。
此前,如果A股有一天发行9只新股的情况,肯定会造成市场惊慌,因为投资者担忧场内资金失血,但为什么这次市场波澜不惊呢?
这一是因为科创板是新生事物,大家都存在较高的预期,特别是科创板公司上市以后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停,随后又是20%的涨跌幅,活跃资金一直虎视眈眈。
二是因为现在是市值打新,不用冻结资金,只要有一定的市值够了,别说一天9只新股,就算再翻一倍似乎影响也不大。但新股的影响在于上市之后,特别是因为科创板的新股还不都是袖珍股,总股本在4亿的比比皆是,再 加上 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停,可以预料换手率会非常高。
换手率高的另一个潜台词就是会消耗大量资金。50万市值以上的活跃账户如果云集科创板,对现在A股的主板和中小创是什么概念?
从另一个角度看,科创板如此密集发行,但由于供求关系的原因,高价高市盈率发行屡见不鲜,超募资金重出江湖,这是不是一个正常的IPO节奏呢?显然不是。
注册制是市场定价,这没错,但如果如此大规模地发行新股再 加上 超高的发行价格和市盈率,最终会让谁买单?
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是不用还的,超募资金是可以用的,即便因为经营不善亏了,也有种种理由和原因,但这些钱却是每一个投资者的辛苦钱,浪费不起。
曾几何时,我们一谈A股为什么会跌易涨难,总是拿投融资平衡来说事,虽然扩大直接融资是A股在发展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因素,但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总还是要注意“吃相”。不可否认,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但不能总是供给端大干快上,上了就不管不问,难免会落下“圈钱”的口实。
注册制没有任何问题,市场自主定价也没错,但我们的惩戒制度跟上没有?有没有“吃鱼吐刺”的制度保障?
发多少新股不是成绩,把中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成全球数一数二高质量的市场,成为实体经济的有力助推器,成为居民财富增值的主要渠道,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成绩。
编辑|梅婧 审核|贾秋红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本报法律顾问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 罗浩斐 律师
联系金妹儿
商务合作 :028-8696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