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生平事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9 12: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2:33
医圣李时珍 图片参考:images.39/userwebsite/39/911lishizhen1 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公元1518─1593年(明正德十三年─万历二十一年),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医药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近四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外人士所称颂。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总结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知识和经验的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具备了初期植物形态分类学内容的伟大著作。 李时珍出身于世代业医的家庭。祖父和父亲李言闻都是热心替人诊治疾病的医生。由于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时珍自小就爱好和熟悉草木虫鱼的学问。他聪明好学,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把大段难懂的《释鸟》、《释兽》等文章背诵如流。 李时珍虽然自年轻时候起,就热爱医学,但也确实看到官僚、乡绅、豪商,轻视、欺侮他父亲的情景,加上他父亲的压力,最初也曾想通过科举,实现他父亲对他的期望。但是通过三次去省城武昌应试失败之后,便决心按照自己的意愿──学医,并从医药学方面求得发展──开始走自己的道路。 在李时珍的决心请求和保证面前,父亲同意了。从此,开始了他的医生生涯。在以后的年月中,他一方面刻苦钻研古人的医药学著作,一方面行医看病。由于他酷爱医学,勤奋好学,勇于实践,因此,在医学上的才华很快就显示出来了,很多疑难病症,经他治疗,大都能很快的得到解决。因为他医术精湛,在公元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被荐送到北京太医院。但在太医院他却没有受到应得的重视,官职很低,然而却使他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在那里,他阅读和见识了不少在别的地方不能看到的书籍和药物。在太医院工作了约一年时间,他就托病辞职了。 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左右,李时珍回到蕲州,至此,完全摆脱了*生活,专心致志于《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和为群众医治疾病。 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这位为我国医药学贡献了毕生精力的伟大中医药学家与世长辞了。李时珍死后,埋葬在蕲州瓦硝坝故居不远的雨湖南岸,近四百年时间了,他的墓址仍然尚在。 李时珍把他一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医药学事业。他除了为群众医治疾病之外,主要集中的体现在他的著作里。尤其是《本草纲目》之中。他通过亲身的医疗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前代医药学家的辉煌业绩,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在理论上、观察上的缺点、错误,尤其是历代药物学著作"本草学"的很多缺点、错误。他认为如果对 药物的解释混乱和分类失宜,就很容易把医生带到错误的道路上去。他在父亲的赞同下,立志把旧的"本草",加以补充、整理。 "本草学"从《神农本草经》起,一直到宋朝唐慎微编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止,可以说是紧紧地衔接着前进的。但在《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之后,却没有大的发展,他便决定以《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基础,把古人漏掉的,或没有发现的,以及经群众实践用之有效的药物补充进去,使天地万物能充分的得到应用。当时李时珍才只有二十几岁,学识和经验虽然已逐渐丰富,但与他的雄心宏愿远远不相适应,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理想,据传他曾"读书十年,不出户庭"。 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李时珍三十五岁时,他在经过长时间准备之后,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八百多种,历时二十七年,终于在他六十一岁那年(1578年)写成。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 李时珍治学严谨,在《本草纲目》写成后,为了把这部书编写得更充实、更完备,又用了十多年时间,做过三次大的修改,每次修改,几乎都是推翻成稿,重新编写,直到大约1590年左右开始刊刻为止。 李时珍在治学上不畏强权,敢于坚持真理。在1545年前后,皇帝朱厚熜,不理朝政,妄想成仙,整天和一些方士鬼混,在宫中设立坛醮和炼金所,梦想炼成“不死之药”。 在此影响下,各地方士的活动非常猖獗,炼制丹药的风气极为流行,使不少人竟然认真地服起丹药来。李时珍站在医生的立场上,实在看不下去,便冒着违犯统 治者意志的危险,毫不掩饰的列举事实,把服食丹药的害处,讲给群众,使大家明白:方士的话不符合医药学的科学道理,食服丹药是愚昧的自杀道路。 为了教育后人,他还把这些认识和思想写进了他的著作。坚持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是李时珍治学精神的又一突出表现。他在研究工作中,遇到问题,总是看了又看,听了再 听,不断思索,尽最大限度地去直接调查了解。他开始写《白花蛇传》的时候,最初 在药贩子那里找材料,但当他知道贩子所收的蛇,不全是真品时,就亲自多次跑到出蛇的龙峰山去观察了解,结果他不仅很清楚地看到了白花蛇的形状,活动规律,而且,还了解到了有关白花蛇的炮制方法等。 为了证实陶弘景说的"穿山甲能水陆两栖, 白天到岸上把鳞张开引蚂蚁爬来,引来后闭上鳞跳入水中,让蚂蚁浮在水面,然后吞 掉"这么一句话,他不知花费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蹲在穿山甲出没的地方,进行其生态 活动的调查,并亲自解剖了一只穿山甲,发现它的胃很大,胃里确实有一升多蚂蚁, 证明它确是食蚁动物,但食蚁的方式与前说不同,是搔开蚁穴舐食蚁类的,纠正了前 书的错误。 为了研究清楚专供皇帝服用的"仙果"到底是什么东西,他冒着杀头之罪, 前往均州(今湖北省均县),采摘样品,亲口尝试,证实所谓"仙果"不过是仅具有生 津止渴作用的普通椰梅。正因为他非常重视调查研究,看重第一手资料,因而使他的著作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李时珍在艰巨的研究工作中,不仅"无书不读",涉猎诸家, 而且,深入群众"采访四方",农民、渔夫、猎人、樵夫,既是他的朋友,又是他的老 师,他向捕鱼的请教鸬鸶的生育方法和鱼狗子的穴居情况。他研究萍、苹、、的形态 差别,农民们便把他们所知道的标本都采集来供他看。 其主要著作有: 1.《本草纲目》:成书于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全书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374种为历代本草所不曾记载过的),附图1000余幅。他废除了古老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而以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体附着物等十六部门、六十类,对所载药物一一作了详细介绍。对每味药物,都尽可能地阐述了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全书还附各类方剂11096则。《本草纲目》大约从1590年由金陵(南京)书商胡承龙开始刻印刊行以来,至今已有六十多种版本。在国外也被译成日、英、法、德、俄、朝鲜、拉丁等多种文字出版。 2.《濒湖脉学》:成书于公元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一卷。论述脉象27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以七言歌括的形式,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李时珍一生著作很多,在医药学方面,除上述《本草纲目》、《濒湖脉学》之外,还有《奇经八脉考》一卷(1572年成书)、《食物本草》二十二卷、《集简方》、白花蛇传》、《五脏图论》、《命门考》、《命门三焦客难》、《濒湖医案》等书。 本草纲目 图片参考:bud/museum/images/Bookz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是总结十六世纪以前药物学的旷世名著,它的贡献有许多方面: ◆ 首创科学分类法。全书将所收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每部再分类,由微至巨,由贱至贵,这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 ◆ 坚持科学精神,广泛的纠正旧书中荒诞迷信的说法。例如:服食水银、雄黄可以成仙;蜘蛛血涂脚,可以步行水上;『草子变鱼』、『马精入地变锁阳』等谬误。 ◆ 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某些金石不分,鱼虫互混,品类错置,或一物误分为二,或二药混为一谈等诸多错误,在很大程度上起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 在该书新增药品中,有不少是名不见经传的新品,如三七、锁阳、樟脑、半边莲、土茯苓等等,经作者和其他医家临床验证后,首次收进本草书中,为中国的药物学开创了新的药源。 ◆ 《本草纲目》综合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解剖学、生理学、人类学等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同学们是否发现,许多食品、药物为了宣传它们的功效,都会强调《本草纲目》里说什么什么的。还记得有一则电视广告说:「本草纲目记载,羊乳甘温无毒、补寒冷虚乏……」说什么记得吗?自己去查查《本草纲目》吧!
本草网目is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老是考不上,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在这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为了「穷搜博采」,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确实如此,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而且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敦煌的经史巨作,他遍读了;几个古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他还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这些诗句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像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很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搾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在四处采访中,或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籐,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籐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籐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 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巖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医圣李时珍 出生年代 字; 东璧
生于西元1518年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
卒于西元1593年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
享年75岁. 出生地 湖北蕲州东门外瓦硝坝
今之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背景环境 李时珍成长于世代业医的人家
虽然他的父亲--当地名医李言闻--一再要求他精研四书五经
以期出人头地
结果是三次乡试都落榜
李时珍只好继承家业
走上了研习医药的道路. 经由父亲的亲授和实践
李时珍的医术日益精进
逐渐名闻遐迩
明嘉靖年间封藩在武昌的楚王聘他为王府奉祠正
掌管良医所事务
不久又推荐到京城
在太医院当御医. 太医院是岐黄名家聚集之地
透过与各名医的接触共事
大大丰富了李时珍的阅历.同时
浩瀚的皇室藏书
道地的御用药材
更开拓了他的视野
增长了见识
这些都为他日后编写"本草纲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本草纲目 在长期的行医过程当中
李时珍发现以往的本草书有不少错误
而且有些用药经验已不切实际
于是立下了重修本草的宏愿. 他研读了大量医药专书
并博览子史经传
声韵农圃
医卜星相
乐府诸家等古藉. 李时珍并跑出书斋
就药物研究诸问题
广泛地向农夫
鱼民
猎户
樵夫
及民间医生请益
并躬亲实践
深入实地作种种必要的考察
他倾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在将近三十年期间
前后三易其稿
当他最终编定完稿时
已从生气勃勃的青年
变成发苍苍的老人了. 本草纲目有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所有药物成就
全书近二百万字
共五十二卷.卷一卷二为本草序列
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药
从卷五到卷十二
将所收集的一*二种药物划归十六部
六十类分述. 书中附方达一万余首
插图一千多幅
每种药物之下依次分为释名
集解
正误
修治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等项
可谓条理清析
内容完备. 本草纲目的巨大成就不仅表现在药物学方面
而且还旁及天文
地质
化学
植物学等方面
堪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参考: lai-obs/ *** b/page6-2
简述李时珍主要事迹并做评价
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20岁那年,蕲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洪水刚过,瘟疫开始蔓延。这天,李时珍正在诊病,突然一帮人闹闹嚷嚷地拉着...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人
1. 李时珍的生平:李时珍是明朝中期至晚期的一位伟大医药学家,出生于医学世家。他在继承了家族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了《本草纲目》一书,成为了后世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2.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对古代的医药典籍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编撰了《本草纲目》。
李时珍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借故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
李时珍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基础。这期间,李时珍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
李时珍是什么朝代的
李时珍的生平经历丰富,他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卓越。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医学知识,还广泛搜集民间医药经验,深入研究各种草药的疗效和药性。他亲自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不仅对草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还收录了许多民间疗法和验方,具有很高的...
李时珍的生平事迹对人的启发
李时珍(约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是中国明朝最著名的医学家及药学家之一。 生平 李时珍出身于一个世医家庭。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由于家庭的熏陶,李时珍从小就喜爱医药。由于当时从医者的社会地位不高,所以身为...
李时珍生平事迹
李时珍(1518—1593年),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医的家庭。父亲李言闻系当地名医,李时珍受父亲的影响极深。他从小喜爱医药,虽经父亲督促,精读四书五经、坟典传奇,但却无心功名,终于走上研究医药、研究自然科学的道路。 蕲春县有着适宜多种生物生长的环境,加之...
李时珍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州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出身于世医之家的李时珍,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但那个年代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所以他的父亲让其读书应考,希望他能进入官场以光耀门楣,出...
李时珍的生平事迹?
李时珍出身于世代业医的家庭。祖父和父亲李言闻都是热心替人诊治疾病的医生。由于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时珍自小就爱好和熟悉草木虫鱼的学问。他聪明好学,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把大段难懂的《释鸟》、《释兽》等文章背诵如流。 李时珍虽然自年轻时候起,就热爱医学,但也确实看到官僚、乡绅、豪商,轻视、欺侮他父亲的情景...
李时珍有哪些生平事迹?
它不仅提升了我国医学水平,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时珍的一生,不仅为人类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他的逝世并没有阻挡他的精神,他的墓地成为了每年清明祭拜的圣地,他的贡献被永远铭记。他是中国医药史上的璀璨明珠,他的生平事迹激励着后人继续探索医学的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