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9 01: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20:34
秋词手抄报:
秋天诗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却道天凉好个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秋天习俗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称水,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啃秋,啃秋,又称咬秋,汉族岁时风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吃“渣”,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秋简介
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其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我国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判定入秋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即可视为入秋,成为“简标”;二是:连续5组滑动平均气温低于22℃。一组滑动均温指当天均温加上前四天均温除以5,得出5天滑动平均气温,这是“滑标”。气温法划分的秋季,表示凉爽了。从立秋起便进入秋季了,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丰硕成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秋天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凉交替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