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1:30
腔隙性脑梗死不等同于脑梗死,它是指受高血压、高龄等因素的影响,大脑的小动脉血管壁变厚,最终导致小动脉管腔堵塞。由于脑组织受损伤的范围比较小,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后留下一个非常小的空腔,所以就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主要病因是脑部小动脉发生病变。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或肥胖、饮酒、吸烟者更易患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中50%以上的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患者病情一般较轻,多表现为肢体麻木且无力、发音困难、动作不协调等。但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出现记忆、语言、计算、理解判断等能力受损,排尿、排便障碍,走路姿势异常等情况。
腔隙性脑梗死应及早治疗,防止病情反复。治疗原则主要有抗血小板、降脂、降压,急性期还可以给予改善血液微循环等治疗。
如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应积极治疗,对症下药,防止反复。治疗原则主要有抗血小板、降脂、降压
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可以采取紧急溶栓。
药物治疗:对于发病超过4.5小时的患者,可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降脂(如阿托伐他汀等)、降血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等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情愉悦,增强体育锻炼,清淡饮食。腔隙性脑梗死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中年人群,应定期检查身体。
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是基于脑梗死面积大小而定义的一种特殊脑梗死,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可无特殊临床表现形式,也可出现单侧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构音困难等多种表现,也并不一定都需要积极的特殊治疗。
所谓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是通过脑CT、脑核磁共振发现的,主要是指梗塞面积较小(多在2-15mm)的一种特殊脑梗死,主要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龄等因素作用下,脑内的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发生变性,管壁变厚,最终使小动脉管腔闭塞发生的小面积脑梗死,最早在1965年由Fisher首次系统阐述。简单讲,就是脑动脉中非常小的血管发生闭塞而引起的小面积的脑梗死。
与真正的脑梗死(涉及的脑动脉多为大中动脉,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体积较大,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同,很多腔隙性脑梗死并无特殊临床表现,只是通过脑CT或核磁共振偶然发现,这时候并不需要积极特殊的干预治疗,仅需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积极锻炼身体,综合平衡饮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随访即可。
当然一部分新发的腔隙性脑梗死,如果梗死部位较重要,也会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发音等定位神经定位体征,这时候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积极干预治疗,避免梗死面积的进一步增大和脑梗再发。其实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目前已被“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代(主要表现为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等所致的腔隙性脑梗死)。研究发现,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多表现为“腔隙性”。
但“腔隙性”梗死未必都是“小动脉闭塞性”,也可能是大动脉病变造成的,单靠梗死面积的大小并不能将两者完全区分开,如果头颅CT、核磁共振发现小面积的腔隙灶/缺血灶,最好到医院找神经内科医生进一步评估及对症处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2:48
主要是指脑部的血液供不上导致了脑梗塞,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病,需要去医院就医,严重的时候要做手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4:23
腔隙性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最轻的一种。可表现为纯运动性轻瘫痪,无感觉,无视觉障碍等。多发于糖尿病,心脏病,肥胖,吸烟等这类人群。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6:14
腔隙性脑梗死不等同于脑梗死,它是指受高血压、高龄等因素的影响,大脑的小动脉血管壁变厚,最终导致小动脉管腔堵塞。由于脑组织受损伤的范围比较小,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后留下一个非常小的空腔,所以就称为腔隙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