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南海Ⅰ号”考古的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31 12:38
800多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远洋商船在南中国海沉没。800年后的今天,这艘被称为“南海Ⅰ号”的古沉船被中外专家考证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5月17日,随着打捞“南海Ⅰ号”的巨型沉井下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南海Ⅰ号”上的文物数量在6-8万
件,巨大的考古价值蕴含在一个个历史谜团中。
谜团1 “南海Ⅰ号”为何沉没?
目前,有考古专家根据探摸阶段掌握的信息判断,“南海Ⅰ号”沉没原因可能与海上风浪有关。“由于船体没有发生大规模断裂,不大可能是因碰撞而沉没。而‘南海Ⅰ号’沉没的海域一直是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区域,沉没很有可能是因为遭遇巨大风浪”。
也有专家提出:“南海Ⅰ号”是不是因超载而沉没?考古人员对“南海Ⅰ号”前期探摸时,发现了一块体积巨大的凝结物,其中有一定数量的铁器。从目前情况看,“南海Ⅰ号”上不仅可能载有大量瓷器,还有一批铁锅等铁器,此外还出水了一些金器首饰及木器。
专家推测,如果遭遇风浪,“南海Ⅰ号”沉没海底的状态应该是翻倾;如果是触礁沉没,很有可能船头或船尾先插向海底。但是,从“南海Ⅰ号”沉没的状态看,甲板几乎与海平面平行。为何古船会平平地沉没?有专家认为,超载可能是原因之一。
也有专家对此猜想表示质疑:“南海Ⅰ号”长30.4米、宽9.8米,相当于宋代一艘100吨-200吨左右载重的船。载重量这么大,不大可能因为大量铁器、瓷器而沉没。专家认为,“南海Ⅰ号”究竟因为什么沉没,要等整船文物出水后计算一下总重量才能见分晓。
谜团2 始发港是哪里?
“南海Ⅰ号”的始发港是哪里?这是考古专家亟待破解的一个问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说,“南海Ⅰ号”沉没时船头朝向是西南240度,沉没朝向与当年的航向大致一样,“照这个朝向看,‘南海Ⅰ号’不是从国外驶入中国,而是从中国驶出,最新的研究显示,‘南海Ⅰ号’可能是驶向西亚或中东地区。”魏峻说,目前还没有任何信息显示“南海Ⅰ号”是从广东驶出,从船上已经出水的文物看,还没有一件属于广东地区的。
一些专家根据船载货物推断,“南海Ⅰ号”自泉州港及其以北方向出发的可能性较大。“南海Ⅰ号”出水了很多瓷器,其中就有福建德化窑和磁灶窑的瓷器,还有很多是浙江龙泉窑的。中山大学历史系宋代史专家曹家启教授分析,史料中曾有记载,当时中国商船少有向北航行的,多发自泉州及其以北港口。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1989年,考古部门对“南海Ⅰ号”正式展开调查。
●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挖掘,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
●2002年下半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及保护方案》开始制订。
●200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厅召开《“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及保护方案》专家论证会。
●2003年11月,广东省副*雷于蓝主持召开会议,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
●2004年3月,广东省*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工兴建。
●2006年6月17日,国家文物局原则通过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及保护方案》,该方案由广东省文化厅负责组织实施。
●2007年1月,广东省专门成立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指挥部,由副*雷于蓝任总指挥。
●2007年1月,考古队前往沉船海域开展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
谜团3 船主身份是什么?
此前,“南海Ⅰ号”曾经出水一条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一枚硕大的金戒指,腰带由四股八条金线编织而成,充满异域风情。今年在对“南海Ⅰ号”前期的凝结物清理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鎏金龙纹手镯,这枚手镯豪气十足,比大拇指粗,径口比普通家用饭碗大,两端雕成了龙头形状。
广东省文化厅副*景李虎分析,从镯子上雕刻的图案和花纹看,具有中国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南海Ⅰ号”共出水了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都没有生锈,闪闪发亮。它们比较粗大,像金腰带长1.8米,手镯有四两重等,由此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黄金首饰的船主可能非常富裕。
谜团4 船上人员是否逃生?
从近年对“南海Ⅰ号”文物的试探性打捞结果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古人骸骨。那么,“南海Ⅰ号”沉没时,船上人员是否已逃生?广东省考古所所长黄道钦说,最终能不能从船内文物中发现人骨,有待进一步发掘。
黄道钦认为,“南海Ⅰ号”是一艘木船,与一些钢结构船不同,它不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沉重,因此沉没速度会比较缓慢;船身并不庞大,门窗也不高,“南海Ⅰ号”沉没时,船上人员想要逃离船只并不难。黄道钦说,很有可能“南海Ⅰ号”沉没后只有货、没有人,至于船上人员逃离后最终能否脱险,就另当别论了。
谜团5 木质船为何长年不腐?
“南海Ⅰ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盖。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整艘船没有翻、没有侧,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的木质比较坚硬。
对“南海Ⅰ号”前期探摸中,还发现了少量的船身上的碎木块。魏峻说,这些木块的材质有一部分是马尾松木。马尾松多见于南中国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因此,“南海Ⅰ号”的出生地极有可能是南中国。
为何“南海Ⅰ号”能够长存水下800年而不腐?“南海Ⅰ号”水环境课题组负责人、中山大学生物科学院徐教授介绍说,“南海Ⅰ号”在浸泡800多年后仍保存完好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南海Ⅰ号”所沉没的水下环境氧浓度低,可以推测,船在沉没后的短时间内周围很快附着了大量淤泥,从而使船体与外界隔绝,避免了氧化破坏。对沉船周围淤泥的研究发现,淤泥内有很多生物,但没有存活的,这说明船体周围是一个厌氧状况非常好的环境。二是“南海Ⅰ号”所使用的材质是松木。根据广东民间说法: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这表明松木是抗浸泡比较好的造船材料。
谜团6 船上有什么样的生活?
一面出水的宋代铜镜引起了专家的关注。这面宋代铜镜锈迹斑斑,但上面雕刻的花纹依稀可辨。专家称,这把宋代铜镜是非常典型的葵花形铜镜。更为别致的是,镜柄上有一条凹凸槽,根据手感,可以辨知铜镜的正反面。此前,“南海Ⅰ号”出水过眼镜蛇头骨。有专家推测,当年可能有阿拉伯商人把眼镜蛇作为宠物带上船,作为漫漫航行中的消遣。
在今年的探摸中,出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陶罐,外形朴实。专家认为,这些陶罐很有可能是“南海Ⅰ号”上的船员所用,其中一些陶罐可能是用于盛酒。如果属实,宋代文献中记载的,远洋途中船员饮酒消遣的生活,就可能在“南海Ⅰ号”上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