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若得其情哀矜勿喜什么意思,男生对我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8 15:4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5

1、原句出自论语。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形,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当然如果按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用作情感。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若得到她的真情,就应当疼爱她。但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2、出处: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3、译文: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扩展资料:

思想内容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范畴——礼、认识方*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6

通俗的意思就是说法官在审问罪犯时,若审出罪犯实情,得知他行事的苦衷,应该为他感到哀怜,对他表示同情,不能因为自己审问出了结果就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后泛指对人的不幸遭遇须同情体恤。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下,表达的是怜悯之心。

原句出自于春秋时代鲁国孔丘《论语·子张》,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古意:

指统治者如若能够体察百姓生活的事情,就不要瞧不起他们,应该对其常怀怜悯之心。同时,若体会到他人对己的善意,应心怀感激之心,怜惜这份情感。

今译:

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形,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当然如果按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用作情感。我想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若得到她的真情,就应当疼爱她。但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评析:

曾子同情犯罪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具备朴素的人道关怀的精神,只是不能以执政者无道为理由而藐视对法律的尊严。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以孔为氏,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哀矜勿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6

断案明辨*了,应该同情犯罪的人,而不要为自己的明察沾沾自喜。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

原文: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翻译:

孟氏让阳肤担任掌管刑罚的官,阳肤向曾子求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丧失了正道,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如果审案时审出真情,就应该悲哀怜悯,而不要沾沾自喜!”

解读:

曾子的弟子阳肤在孟氏的举荐下,要出任士师一职。他上任前来向老师请教如何才能做好士师。曾子说,“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既然阳肤出任的是士师一职,王要职能是掌管刑狱,那么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审案、断案。作为一个执法人员,必须“得其情"。情指的是案情的*,得其情就是得到案情*,从而明辨是非。这显然是执法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曾子要求阳肤先在基本素质上提高自己。

一个法官如果能明辨案情,对被告受害人,以及法官自身都是一件好事,既主持了正义,又打击了犯罪,还为自己赢得了名利,当然值得一喜。可是曾子在这里告诫弟子阝日肤:“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意思是,断案明辨*了,应该同情犯罪的人,而不要为自己的明察沾沾自喜。单看这一句,让人有些无法理解,一个法官明辨是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感到高兴难道有错吗?对那些犯了法的有罪之人还要同情与怜悯,明明是对法律严肃跬与公平性的藐视,对受害人也是不公平的。

扩展资料

这句话可以用现代语来解读:

解释: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古意:指统治者如若能够体察百姓生活的事情,就不要瞧不起他们,应该对其常怀怜悯之心。

今意: 情:感情  ; 矜:怜悯,怜惜

若体会到他人对己的善意,应心怀感激之心,怜惜这份情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 晋 傅玄《傅子·法刑》:“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哀矜之心至也。” 唐 皎然《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诗:“昏垫宸心及,哀矜诏命敷。” 明 宋濂《进大明律表》:“由是仰见陛下仁民爱物之心,与 虞 夏 帝王同一哀矜也。”

蔡东藩、许廑父《*通俗演义》第九十七回屡劝他缓狱恤刑,~,偏姑父习以为常,遂致怨家挟恨。

词性:中性成语

反义词:幸灾乐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哀矜勿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7

古意:指统治者如若能够体察百姓生活的事情,就不要瞧不起他们,应该对其常怀怜悯之心。

今意: 若体会到他人对己的善意,应心怀感激之心,怜惜这份情感。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谓法官若审出罪犯实情,应怀哀怜之心,切莫自鸣得意。后泛指对人的不幸遭遇须同情体恤。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扩展资料:

用法示例:

《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 晋 傅玄《傅子·法刑》:“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哀矜之心至也。” 唐 皎然《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诗:“昏垫宸心及,哀矜诏命敷。” 明 宋濂《进大明律表》:“由是仰见陛下仁民爱物之心,与 虞 夏 帝王同一哀矜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哀矜勿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7

“若得其情,哀矜勿喜。”意思是:

如果能完全的了解他的实际情况,你应该为他感到难过和怜悯,而不是把他情况的悲惨当做自己的笑料而感到开心。通俗点讲就是不要幸灾乐祸。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扩展资料

出自春秋时代鲁国孔丘的《论语·子张》,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下,表表达的是怜悯之心。就是说法官在审问罪犯时,若审出罪犯实情,得知他行事的苦衷,应该为他感到哀怜,对他表示同情,不能因为自己审问出了结果就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后泛指对人的不幸遭遇须同情体恤。

古意:指统治者如若能够体察百姓生活的事情,就不要瞧不起他们,应该对其常怀怜悯之心。

同时,若体会到他人对己的善意,应心怀感激之心,怜惜这份情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哀矜勿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5

1、原句出自论语。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形,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当然如果按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用作情感。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若得到她的真情,就应当疼爱她。但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2、出处: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3、译文: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扩展资料:

思想内容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范畴——礼、认识方*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6

通俗的意思就是说法官在审问罪犯时,若审出罪犯实情,得知他行事的苦衷,应该为他感到哀怜,对他表示同情,不能因为自己审问出了结果就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后泛指对人的不幸遭遇须同情体恤。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下,表达的是怜悯之心。

原句出自于春秋时代鲁国孔丘《论语·子张》,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古意:

指统治者如若能够体察百姓生活的事情,就不要瞧不起他们,应该对其常怀怜悯之心。同时,若体会到他人对己的善意,应心怀感激之心,怜惜这份情感。

今译:

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形,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当然如果按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用作情感。我想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若得到她的真情,就应当疼爱她。但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评析:

曾子同情犯罪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具备朴素的人道关怀的精神,只是不能以执政者无道为理由而藐视对法律的尊严。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以孔为氏,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哀矜勿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6

断案明辨*了,应该同情犯罪的人,而不要为自己的明察沾沾自喜。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

原文: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翻译:

孟氏让阳肤担任掌管刑罚的官,阳肤向曾子求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丧失了正道,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如果审案时审出真情,就应该悲哀怜悯,而不要沾沾自喜!”

解读:

曾子的弟子阳肤在孟氏的举荐下,要出任士师一职。他上任前来向老师请教如何才能做好士师。曾子说,“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既然阳肤出任的是士师一职,王要职能是掌管刑狱,那么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审案、断案。作为一个执法人员,必须“得其情"。情指的是案情的*,得其情就是得到案情*,从而明辨是非。这显然是执法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曾子要求阳肤先在基本素质上提高自己。

一个法官如果能明辨案情,对被告受害人,以及法官自身都是一件好事,既主持了正义,又打击了犯罪,还为自己赢得了名利,当然值得一喜。可是曾子在这里告诫弟子阝日肤:“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意思是,断案明辨*了,应该同情犯罪的人,而不要为自己的明察沾沾自喜。单看这一句,让人有些无法理解,一个法官明辨是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感到高兴难道有错吗?对那些犯了法的有罪之人还要同情与怜悯,明明是对法律严肃跬与公平性的藐视,对受害人也是不公平的。

扩展资料

这句话可以用现代语来解读:

解释: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古意:指统治者如若能够体察百姓生活的事情,就不要瞧不起他们,应该对其常怀怜悯之心。

今意: 情:感情  ; 矜:怜悯,怜惜

若体会到他人对己的善意,应心怀感激之心,怜惜这份情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 晋 傅玄《傅子·法刑》:“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哀矜之心至也。” 唐 皎然《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诗:“昏垫宸心及,哀矜诏命敷。” 明 宋濂《进大明律表》:“由是仰见陛下仁民爱物之心,与 虞 夏 帝王同一哀矜也。”

蔡东藩、许廑父《*通俗演义》第九十七回屡劝他缓狱恤刑,~,偏姑父习以为常,遂致怨家挟恨。

词性:中性成语

反义词:幸灾乐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哀矜勿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7

古意:指统治者如若能够体察百姓生活的事情,就不要瞧不起他们,应该对其常怀怜悯之心。

今意: 若体会到他人对己的善意,应心怀感激之心,怜惜这份情感。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谓法官若审出罪犯实情,应怀哀怜之心,切莫自鸣得意。后泛指对人的不幸遭遇须同情体恤。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扩展资料:

用法示例:

《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 晋 傅玄《傅子·法刑》:“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哀矜之心至也。” 唐 皎然《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诗:“昏垫宸心及,哀矜诏命敷。” 明 宋濂《进大明律表》:“由是仰见陛下仁民爱物之心,与 虞 夏 帝王同一哀矜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哀矜勿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5 15:48

“若得其情,哀矜勿喜。”意思是:

如果能完全的了解他的实际情况,你应该为他感到难过和怜悯,而不是把他情况的悲惨当做自己的笑料而感到开心。通俗点讲就是不要幸灾乐祸。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扩展资料

出自春秋时代鲁国孔丘的《论语·子张》,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下,表表达的是怜悯之心。就是说法官在审问罪犯时,若审出罪犯实情,得知他行事的苦衷,应该为他感到哀怜,对他表示同情,不能因为自己审问出了结果就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后泛指对人的不幸遭遇须同情体恤。

古意:指统治者如若能够体察百姓生活的事情,就不要瞧不起他们,应该对其常怀怜悯之心。

同时,若体会到他人对己的善意,应心怀感激之心,怜惜这份情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哀矜勿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为什么来大姨妈胸会胀 少儿学什么舞蹈 青年学什么舞蹈好 成年人学什么舞蹈 福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2013年厦门的底薪是多少 生产要素的需求有哪些性质 生产要素的需求有何特点? 什么是生产要素需求 微观经济学要素需求什么是条件要素需求?它和要素需求有什么不同?_百度... 如得其情 则哀矝而勿喜 π的ip地址在国外吗 superjunior的演出服什么品牌 郭麒麟终于穿大褂了,为什么相声演员要穿大褂? 十岁女儿生日祝福语 简短独特 我想在枪上刻上一句话刻什么好(就是古代的那种 nba艾弗森都有什么外号 老人的社保卡怎么激活 岩茶中岩骨花香指的是什么 岩骨花香是什么茶 淡奶油臭了怎么办 平平稳稳我很幸福喔!是什么意思? 和稳稳当当意思相近的AABB词语 最现实的社会经典语录整合 离地三尺一条沟,河边青草绿悠悠,一年四季水长流,不见牛羊来吃草,只见和尚来洗头是什么谜语 作蛋糕所需配方 2080显卡和M1000M哪个好? m1000m显卡在台式机 关於台湾的ptt 手机qq音乐转换ogg格式 夏普电视语音控制普通话怎么变粤语了 DNF十月26号有人三年申诉回来了吗 板栗,碧根果和苹果能一起吃吗? 蒸板栗+苹果。蒸板栗+黑加仑。哪一组可以长期都吃? 板栗和苹果能放一起冷藏吗? 香蕉、栗子、苹果能一块吃吗? 地铁售票机的型号有哪些 成都地铁自动售票机可以同时买几张票吗 关于北京市地铁目前使用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终端设备,一台自动售票机里有几个 地铁自动售票机票款收益 善读「论语」19.19:上失其道民散久,哀矜勿喜原其情 乌龟冬眠中途醒了可以喂水吗 /castsequence reset=target的区别? 魔兽里的宏命令都什么意思 我想自己做个宏 但很多命令不知道什么意思 比如castrest和targetlastenem 求~WOW织雾输出宏 求个惩击宏... /castsequence reset=6什么意思? 写作思路怎么写呢? 怎么写文章写作思路 创作思路是什么? 朋友要求自己坦诚什么都要和她说,这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