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8 23:45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9 04:07
1、贝多芬创作这个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她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实现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处求助别人。贝多芬为此非常感动,特地在圣诞夜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听着听着,音乐让老人看见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于是老人满意地合上了双眼,不再有孤独和悲怜。之后,贝多芬便将这个曲子献给善良的姑娘爱丽丝。
2、《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19:05
《献给爱丽丝》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小品。
一、乐曲背后的故事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
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巴加泰勒保˙agatelle)意思是小玩意儿。贝多芬还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这样几个字。以后,这份乐谱一直留在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以后,在他的作品目录里也没有这支曲子。
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
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了。
二、乐曲解析
1.第一段
这部分内容显得温柔而亲切,旋律的情调很明朗。
2.第二段
这部分出现了一个新的曲调,这个曲调使感情显得更加明朗。
3.第三段
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和弦让气氛有了转换,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像在沉思。
4.第四段
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出热烈的情感。
5.第五段
经过下行半音阶的过渡,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