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西绿洲地区城乡人口变化的研究现阶段有哪些进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8 09: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4:24
河西走廊在众多走廊中极具典型性。从地理位置上看,河西走廊北接蒙古高原,南连青藏高原,西至玉门关交新疆,东达黄土高原,嵌合在四个板块里。从人口居住与交往上看,它是汉、藏、回、蒙古、东乡、格固等民族聚居的重叠地带,使得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就近互通有无。从历史发展看,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是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交往的枢纽,是*政权与西城联系的要道。此外,作为草原牧场、高山牧场和灌溉农区的中间地带,河西走廊还是农耕和游牧两大文明的角力场和缓冲带,具有*上的战略意义。
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提出“西北民族走廊”概念。虽然其地理范围在学界中尚有争议,但河西走廊是西北民族走廊重要组成部分这点基本已成共识[4]。 费孝通从“全国一盘棋”的高度出发,强调对边疆尤其是对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发的重要性。费孝通在数次走访考察甘肃、青海、内蒙古的民族地区后提出的“以东支西、以西资东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东西部发展16字方针[2]615,以及在西部开发战略中建立“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5]的设想,都反映了河西走廊及其发展的重要作用。人口是一个国家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美国学者约瑟夫泰等眼中硬实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人口也是软实力即文明、文化、价值观的基本承载体[6-7]。因此,人口转变与变迁对国家、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出发,以人口动态结构视角,把甘肃省的兰州市、武威市、张掖市、嘉峪关市、酒泉市一线作为河西走廊具有代表性的分析单位,描述河西走廊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以及变化等,分析该地区的人口特征。展现和讨论河西走廊人口变迁与发展的状况,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多元体格局和西北民族走廊,并对实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以及发展走廊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