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好老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8 07: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01:40
一位睿智的妈妈,是孩子成⻓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正如乔治·赫伯特说过的那样: 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好老师。
在美国有位非常硬核的母亲叫黛比,这位单亲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其中她的儿子还是一个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儿子一直服用药物治疗,但情况并没有好转。黛比开始意识到其实吃药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多动的问题。
于是她尝试通过干预的方式进行, 用创意引导儿子投入感兴趣的事。
黛比发现,儿子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是体育项目却格外优秀。她便找运动相关的书籍给儿子看,帮他稳定烦躁的情绪。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黛比还带儿子出去消耗能量,体验各项运动,打篮球、曲棍球、游泳。
这么多运动项目中,他偏偏最喜欢游泳。这一游便创造了奇迹,打造23金3银2铜。
黛比说,ADHD的孩子 本身就具有天生的热情, 只要灌输正面的力量, 找到过人的⻓处, 建立自信,点燃热情。
同时给予他一份强有力的家庭支援系统,与医师和老师合作,他们可以像一般孩子那样拥有伟大的梦想,正常的生活。
所以说,作为父母, 不要盲目地跟从他人教育孩子的经验去教导自己的孩子 ,而是要向黛比学习。
去认真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 然后引导将其天赋发挥到最大,这便是黛比的伟大之处。
可是,你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吗? 唯有了解,便能从根本上给予孩子所需要的支持,更好的引导他们去成长。
为了助力各位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今天小风推荐大家一个简单实用好操作的工具,它就是性格色彩。
性格色彩将人的性格分为四种,通过红蓝黄绿四色标记,每种性格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
下面我就来介绍如何运用性格色彩辨识不同性格的孩子,如何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以色施教。
01,
红色性格孩子的教养之道
生活中,红色性格的孩子很容易辨认,他们活泼好动,乐于分享,不认生会主动跟人打招呼。
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适应能力很强,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
不过这类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无法保持长久的兴趣,情绪起伏也相对大。
面对这样的红色宝宝,作为父母我们应该: 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
红色性格的孩子很爱展现自己,所以,想要他们更加优秀,就要尽量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比如,家里来客人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发挥“小主人翁”精神,给他们提供照顾客人的机会。
对他们,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红色性格的孩子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如果一味地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很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此外,作为家长要懂得倾听, 红色性格的孩子在说话方面很擅长,但是在倾听方面做得很差。
家长不要比他们更能能言善辞,这样他们会启动“选择性失聪”,不爱在父母面前说话。
因为 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02,
蓝色性格孩子的教养之道
蓝色性格的孩子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对任何事都是高标准,高要求, 有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折磨自己。
但家长们们常常误以为他们这样高标准要求自己,就一定能够达到优秀,可事实并非所期望的那样。
这种完美常常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做不好, 所以这时的你需要对孩子施以 “缓解之计” ,让他们放松下来反而可以做得更好。
切记,沟通时,千万不要用愤怒面对蓝色性格的孩子。
他们天生敏感,所以你要控制好自己的恶情绪,注意自己的措辞音量,以免自己的无心之失令孩子受伤。
虽然很多都是你随口而出的无心之言,但很可能会被他们听进去,然后变得沉默不言,将自己封闭起来。
他们喜欢什么都藏在心里自己消化,一旦封闭便很难再次敞开心扉。
03,
*性格孩子的教养之道
*性格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接受别人的掌控和指令,因为 他们天性里是顶天立地的。
所以家长可以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职责和决定空间!!!
让他们感觉到 有被依赖, 感觉到 事情的成功与否与他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样他们做事更有动力。
04,
绿色性格孩子的教养之道
在大人眼中,绿色性格的孩子乖巧、听话,做事缓慢,无论穿衣、吃饭还是做功课,都比其他性格的孩子要缓慢得多。
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慢速度,切不可揠苗助长,而要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
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跟孩子沟通时,像激光*一样,很容造成孩子和大人不在同一个频道。
家长认为孩子慢吞吞,而孩子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默默地选择抵抗。
这也是很多家庭中亲子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磨蹭的绿色宝宝,不妨对他们多点耐心。
下达指令时,也不宜过多,一次下达多个指令,只会让他们感受到任务的艰巨。
一旦他们感觉无法完成任务时,这样无疑会打击完成任务的信心和热情。
讲了这么多,总结为一句话, 作为家长要清楚孩子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而性格色彩,是帮助我们快速走进孩子内心最好的工具,简单实用好操作。
如果不懂性格,不了解红蓝黄绿的性格特点与差异,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凭借自己的喜好去教育,最终无法形成良性的教育。
因此,家长要可尽可能地去了解孩子的性格,唯 有如此,教育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