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3 10: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22:40
术后护理 2.1 加强预见性病情判断,做好交* 术后即向医生了解术中详细情况及生命体征等,如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术中止血情况等,掌握既往史,如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病史,并认真做好交*,做到对病情心中有数。本组9例术后再出血为老年人,多由于血管弹性差,术后*针对老年病人加强细微病情观察,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2.2 严密观察再出血症状 有前瞻性研究证明,至少有38%的病人发病后的第1个24小时内脑实质血肿体积继续增大超过33% [2] 。证实了脑血肿形成并非一过性的,血肿扩大常发生于起病后24小时内,其直接原因为病变部位血管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出血。*可通过以下两点观察有无发生再出血:①意识的观察,在呼唤病人的同时,*在口腔护理时出现吞咽反射,提示病情好转,躁动病人突然安静、昏睡应警惕病情加重。②原发部位再出血者瞳孔改变在手术同侧,非手术侧瞳孔散大时往往提示远隔部位出血,再出血引起脑疝时,出血侧瞳孔先短暂缩小,继之逐渐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 。术后15~30分钟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1次,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尽早抢救治疗。 2.3 早期血压监测,是防止再出血的重要措施 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是防止术后再出血的重要护理措施。如术后血压仍明显升高,可增加脑血流及颅内压,加重血管源性水肿,导致再出血,如血压骤降或过低,则导致低灌注,加重血肿所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多导致再出血或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因此,对血压的护理干预应贯穿于术前、术中及术后,使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状态或稍高于平时血压值。30分钟~1小时监测血压1次,收缩压应保持在160mmHg,舒张压在90mmHg左右,直至血压平稳后3天;并使病人保持安静状态,当病人躁动时,遵医嘱口服镇静剂或冬眠合剂治疗。 2.4 密切观察骨窗张力 部分病人术中因病情需要行去骨瓣减压术,对骨窗张力的观察是早期发现术后再出血的关键措施。骨窗张力分3级:1级:触唇感,骨窗张力低;2级:触鼻感,骨窗张力中等;3级:触额感,骨窗张力高 [4] 。因此护理*时必须对骨窗张力进行检查。有研究表明,通过对骨窗张力的观察可使40%~50%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人避免再手术。本组6例术后及时观察骨窗张力为触鼻感,给予脱水治疗,未行二次手术。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减少呼吸无效腔和气道阻力,可改善脑缺氧,使颅内压降低7.5~15.0mmHg,预防肺部感染和纠正低氧血症亦是预防再出血的主要环节。术后动态监测SpO 2 的变化,定时予雾化吸入及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护理措施。昏迷病人要定时在雾化吸入后吸痰。如患者发生舌后坠时应予双手托下颌,必要时放置鼻咽通气道或口咽通气道,以保证病人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2.6 帮助病人取正确卧位 脑出血病人,特别是出血量大者,术后颅内留有较大的残腔,当头部或身体剧烈晃动,致脑组织移位、过度牵拉,使缺少弹性的硬化血管断裂,导致二次出血 [3] 。因此,术后24小时内要取健侧卧位,去骨瓣减压病人避免压迫减压区;进行翻身、叩背等护理时由专人配合移动头部,动作轻柔、缓慢,并抬高头部30°,可降低颅内压。 2.7 避免过度操作 ①吸痰:时间不可超过15秒,因时间过长可引起通气障碍,引起颅内压增高;2次吸痰间隔≥10分钟;吸痰管避免过粗;鼻饲后禁止吸痰。②留置胃管:脑出血病人常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呕吐,发生误吸,造成呼吸道阻塞,加重脑缺氧。早期留置胃管,可避免误吸;可以通过胃管给药进行治疗及观察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要保持胃管通畅,鼻饲或给药时动作宜轻柔。③术后24小时内尽量减少翻身叩背的次数,尽量少搬动患者,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2.8 保持引流管通畅 ①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管的位置,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如术后24小时有鲜红色液体流出或引流液量>500ml,说明发生再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②翻身、搬动患者时防止引流管脱出、打折或堵塞,造成颅内压增高。③引流液不通畅时应向头部外方向挤压引流管,并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④更换引流瓶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⑤行CT检查时应夹闭引流管,拔管前夹闭引流管24小时,待颅内压稳定后方可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