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5 03: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0
“躺平”是最近流行在大学毕业生中的一个网络热词,意思是说:“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也有“退而求其次”的意思,往往是无奈的表现。
对于“躺平”,并没有什么权威解释,它大体代表一种慢节奏、低*的生活状态,并且也成为了不再参与“内卷”的另一条出路。现在年轻人面临的竞争压力要比以往大很多,他们对自我的预期也很高。当自我期许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在一定意义上说,“内卷”催生了“躺平”。由于环境不同,人们做出的选择就会有差异。当“躺平”文化出现并在一定范围内流行时,与其上纲上线地说教或批驳,不如多了解年轻人的困难和心境,看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应该清楚,对于更多的年轻人来说,“躺平”只是他们的自嘲与解压,并不代表真要躺着啥也不干。许多年轻人一面吐槽“躺平”过过嘴瘾,一面努力学习、工作、生活,毫不停歇。
现在的问题是:高学历大学毕业生无奈之下选择的“躺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甚至有人发文:《躺平即是正义》来引起人们的关注?父母含辛茹苦培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学生,结果一毕业即“躺平”,值得吗?国家动用大量的教育资源培养的大学生,不断出现的“躺平”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难道社会上的大学生真的太多了,还是培养目标和制度设计有问题?“躺平”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支撑点似乎基本一致,那就是父母的经济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我相信没有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躺平”,没有人会选择“躺平”饿肚子。自己都有一定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