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3 01: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21:29
答:
长短句交错使用
第三部分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整散句或长短句交错使用的句子都在小标题为“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里: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探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以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是演讲者难堪的是仍然时有发生。(之前都是长句)
不过比一以前要少一些。(短句)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长句)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长句)
以短句为主与长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往往构成对偶、排比的修辞格;散句指字数多少不等,参差错落的。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短句结构主+谓+宾 长句就是在短句的基础上加上形容词等。
拓展资料: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有些辞典上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或者注释“长短句”为“句子长短不齐的诗体”。这两种注释都不全正确,在宋代以后,就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所谓“长短句”,这“长短”二字,有它们的特定意义,不能含糊地解释作“长短不齐”。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长短句
这种将整句和散句交替使用,相互嵌镶,是汉语遣词造句成章的通行做法。究其原因,其一,由于世间万物的千变万化和人们感情的复杂多端,我们很难单一地用统一的句法结构和句子型式来描绘和表达;其二,辩证思维方式制约着汉民族的遣词造句成章不但追求整齐美和参差美,而且还将整齐美和参差美置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去追求一种变化美。所以,老舍先生说,“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她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她的个子||不高。”这样的句子,句法单一,形式呆板,没有变化。他认为要是如下表述,就活泼起来:
④ 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大眼睛,||小嘴巴,||个子不高。
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论和判断呢?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原句是将四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一线铺排下来,完全没有变化,当然就显得单一呆板。改动后,形成了主谓结构·定中结构·定中结构·主谓结构的序列铺排,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形成一种变化美,当然就活泼起来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优美语段摘抄大全30字【篇一:优美语段摘抄大全30字】好段摘抄大全50字1、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3、小苗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桠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的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4、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蓝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3623736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显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5、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6、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7、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候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8、如果你迟疑不决,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么,拿起你的画笔,描绘海天一色的壮观,那席卷海浪的海燕,将会给你勇气。看吧,鸟都能飞越风雨,你还有什么不可以跨越,还有什么怯懦?9、知识给人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落曰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 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曰,闺门多暇,记得 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南宋•李清照《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