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7 03: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16:33
极 jí 〈名〉 (1)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2) 同本义 [ridgepole] 极,栋也。——《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 万载宫极。——《汉书·天文志》 有夫妻臣妾登极。——《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 茂初在 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后汉书·蔡茂传》 (3) 最高的地位 [highest position] 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留侯世家》 (4) 又如:极峰(最高层的*) (5) 特指君位 [throne] 建用皇极。——《书·洪范》 (6) 又如:登极(登君位) (7) 顶点,最高处;最高最远的处所 [top]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屋极有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登峰造极;极巅(山顶端);极至(极度,极顶。顶点);极峰(最高层的*) (9) 尽头;极限 [extremity] 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指最痛苦的地步。)——《孟子·梁惠王上》 至治之极。——《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极地(绝处);极界(界限);极际(边际,尽头);极尽(终点,尽头);极则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1) 地球的南北两端 [pole]。如:极流(从地球南北极移向赤道的潮流);极光;极冠。又指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的输入输出端。如:南极;北极;正极;负极 (12) 北极星 [Polaris] 譬众星之环极。——张衡《西京赋》 (13) 又如:极枢(指北极星和天枢星) (14) 最高准则、标准 [highest norm,highest standard] 莫匪尔极。——《诗·周颂·思文》 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词性变化 -------------------------------------------------------------------------------- ◎ 极 极 jí 〈副〉 (1) 最,非常,狠,满 [extremely;exceedingly;oumost;very] 初极狭。——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极盛于十六世纪。——蔡元培《图画》 (2) 又如:极荷(深深承蒙);极通(很对);极打(狠打,痛打) ◎ 极 极 jí 〈动〉 (1) 至,到达 [reach]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柳宗元《永州八记》 (2) 极天际地(直达天边,遍及大地。形容广大无边);极天爬地(用尽一切办法);极明(直至天明);极格(及格。达到标准);极海(至海);极晨(直到次日清晨) (3) 穷尽,竭尽 [exhaust]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不得极夫游之乐。(极,使尽,使动用法。夫,指示代词,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南极潇湘。——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极力为之。——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极情尽致(感情充沛,神态*真);极望(尽目所见,放眼远望);极言(尽言无余);极目(穷尽目力,眺望远方) (5) 深探,穷究 [study deeply]。如:极本穷源(彻底地推究本源);极问(追根问底);极深研几(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6) 通“殛”。惩罚,诛杀 [punish] 子之罪大极重。——《庄子·盗跖》。《尔雅·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韩非子·用人》 (7) 又如:极法(极刑。死刑;重刑) (8) 到达极点 [reach the limit]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极,至多,最多,动词状语。)——《资治通鉴》 ◎ 极 极 jí 〈形〉 (1) 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 [extreme]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滕王阁赋》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极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1、写。
《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译文: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
2、记录。
《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译文:我听了,有动于衷,曾拿杜君这些话来普通的问了问别人;结果大家说的一样,我就决定记录下来。
3、文书;公文。
《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译文: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4、书法。
《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译文:(晋)王羲之平时非常仰慕(汉)张芝的(书法)。
5、信。《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文: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书,箸也。从聿,者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书,以竹筷为笔。字形采用“聿”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背书[bèi shū]
背诵念过的书:过去上私塾每天早晨要背书,背不出书要挨罚。
2、读书[dú shū]
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背书声。
3、丛书[cóng shū]
根据一定目的和使用对象,选择若干种书编在一起,在一个总名称下出版的一套书。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或专题性的。
4、史书[shǐ shū]
记载历史的书籍。
5、书桌[shū zhuō]
读书写字用的桌子。
"以"字在古文中,就词性而言,有六种,至於语法上的用法,也大致如是。详见下文。
(一)动词
1.用。如:“以礼待之”。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仰赖、凭藉。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 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 命代之臣。”
4.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 则以王,小则以霸。”
5.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二)介词
1.因为、由於。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蚁蝼之穴溃。”
2.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在、於。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
5.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三)连词
1.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 哀以思,其民困。”
2.因此。汉书˙卷二十九˙沟洫志:“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目的在於。如:“以免”、“以致於”。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四)助词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五)副词
1.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既、已经。通“已”。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
3.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六)名词
1.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姓。如汉代有以彤。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以”字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以”字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以”字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以”字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以”字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百度百科上找的,删减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将,jiāng 〈动〉 1. (《说文》:“形声。
从寸,酱省声。”案:从繁体字形看,将字从爿,从手持肉之形。
“爿”指木片。“爿”与“手持肉”联合起来表示“在木片上涂抹肉汁”。
本义:带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以带肉汁木片引诱、鼓励。
转义:半液态半固态的涂抹类辅助食品。凡从将之字皆与此本义、引申义及转义有关。)
2. 扶持,扶助将,扶也。——《广雅》 案:扶助即辅助。
“将”作为带肉汁的木片是一种实现目的的辅助手段,故有扶助义。 无将大车。
——《诗•小雅•无将大车》 案:此句中的“将”,是“引导”的意思。 天不我将。
——《诗•大雅•桑柔》 案,此例句中的“将”,是激励、引导的意思。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木兰诗》 案:扶将,扶助和引领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 案:将车,引车。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
注:“持也。” 案:将之:激励之、引领之。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送行来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6.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7.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
——元结《贼退示官吏》 8. 带领 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9.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
——《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
——《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11. 行,进 日就月将。
——《诗•敬之》 1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将炫外。 将恐深。
——《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 文天祥《后序》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2. 必,必定 将拜君赐。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3.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4.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介〉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
——晋• 干宝《搜神记》 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 将子头来。
2.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将 jiàng 〈名〉 1. (形声。
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
——《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
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
——《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
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
——《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
——《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 汉•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
——《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
——《资治通鉴》 〈动〉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
——《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汉•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淮南子•人间训》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卫风•氓》。
文言文常用虚词一、而一[ér]⑴名词。
鳞属颊侧下垂的毛。⑵代词。
1、你。例:余知~无罪也。
2、你的。例:~翁归,自与汝复算耳!⑶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
例:妇拍~呜之。2、表示顺承关系。
相当于“就”。例:先度其足~置之其坐。
3、表示进层关系。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
例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5、表示修饰关系。
例:久~不去。6、表示假设关系。
相当于“如果”。例:诸君~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面”。
例: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⑷助词。
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着”、“地”。
例:佣者笑~应曰“……”|吾尝终日~思矣。2、表示语气。
相当于“耳”。例:今之从政者殆~!二[néng]名词。
才能。通“能”。
例:德合一君,~征一国。二、何一[hé]⑴代词。
表示疑问。1、什么。
例:大王来~操?2、哪里。例:豫州今欲~至?⑵代词。
与动词“如”、“若”、“奈”连用,表示“怎么样”。例:今日之事~如?|此为~若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⑶副词。
表示反问或感叹。1、怎么。
例:~不试之以足?2、这么。例:妇啼一~苦!3、多么。
例:开国~茫然!二[hè]动词。担,负。
通“荷”。例:~蓑~笠。
三、乎[hū]⑴助词。语气词。
1、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
例:吾射不亦精~?|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2、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表示揣测。相当于“吧”、“呢”。
例:或能免~?4、表示停顿。例:众言同,于是~书。
5、表示性态。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⑵介词。
相当于“于”。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旦余济~江湘。
四、乃[nǎi]⑴代词。1、相当于“你”。
例:今欲发(发兵)之,~肯从我乎?2、相当于“你的”。尔其无忘~父之志!3、相当于“他(们)的”。
例:备~器械,持~糗粮。4、相当于“如此”。
例:子无~称。⑵动词。
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
例:当立者~公子扶苏。⑶副词。
尚且。例:厥子~弗肯堂,矧肯构(其子尚且不肯奠定房基,何况建造房屋呢?)?⑷副词。
竟,却。例: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彼能是,而我~不能是。
⑸副词。仅,只。
例:天下胜者众矣,~有二十八骑。⑹副词。
于是,这才。例:陈涉~自立为王|断其喉,尽其肉,~去。
⑺副词。宁,岂。
例:或主强直,难~不生?⑻连词。而。
例:大夫不拜,~饮实爵。⑼连词即若。
例:非独政能也,~其姊亦烈女也。⑽连词。
如果。例:~所愿,则学孔子也。
⑾助词。作语助。
例:~文~武。 五、其一[qí]⑴代词。
1、相当于“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它(们)的”。例:品~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足而置之~坐|断~喉,尽~肉,乃去。
2、相当于“他(们)”。例:见~发矢十中*|余嘉~能行古道。
3、相当于“自己”。例:余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相当于“这”、“那”。例: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人视端容寂。
5、相当于“其中的”。例: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⑵副词。1、表示估计、推测。
相当于“大概”。例:先生~此类乎?2、表示希望。
相当于“应当”、“还是”。例:诸君~筹之|吾~还也。
3、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例:且行千里,~谁不知?4、表示强调。例:如~克谐,天下可定也。
5、表示动作发生在未来。相当于“将要”。
例:我今不乐(行乐),日月~除(逝去)。⑶连词。
1、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
例:~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2、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例:~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3、表示承接。
相当于“至”。例:~在高宗,时旧劳于外。
4、表示转折。相当于“然则”、“那么”。
例:先君若问与夷,~将何辞以对?⑷助词。1、作发语词。
例:~以沛为联汤沐邑。2、作语助,表示限定。
例:若是~甚与(像这样地严重么)?3、作语助,无义。例: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几矣!⑸名词。
姓。 二[jī]助词。
作语助,表示疑问。例:夜如何~?三[jì]助词。
作语助,无义。例:彼~之子。
六、且一[qiě]⑴副词。尚且。
例: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祸~不测,敢望报乎?⑵副词。暂且,姑且。
例:存者~偷生,死者长已矣|卿但暂还家,吾今~报府。⑶副词。
将近,将要。例:北山愚公者,年~九十|以为~噬己也,甚恐。
⑷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1、又。例:河水清~直猗。
2、又……,又……。例:先生~喜~愕,舍狼而前。
3、一面……,一面……。例:先生仓卒以手搏之,~搏~却。
⑸连词。表示进层关系。
1、而且。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已久疲。
2、并且。例:又有若老人咳~笑于山谷中者。
3、况且。例:~壮士不死即已。
⑹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抑或,还是。例:岂吾相不当侯邪?~因命也。
⑺助词。发语词。
例:~顺性情,好利而欲得。⑻名词。
姓。二[cú]动词。
往。例:士曰既(已)~。
三[jū]⑴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