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0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39
诸葛亮一共发动了五次北伐。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0
北伐曹魏,复兴汉室,统一全国,这是诸葛亮早已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奋斗目标。
西南地区的叛乱已平定,蜀汉内部也比较安定,而此时(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子曹睿即位,曹魏政局发生了变化,诸葛亮认为这是北伐的一个好时机。经过一番准备,在第二年春天,诸葛亮亲率军队,北驻汉中,伺机进击曹魏。临行前,他向后主刘禅上了一篇奏章,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
《出师表》中,谈到了北伐的目的,表示了自己要不辜负先帝刘备的嘱托,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建议刘禅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采纳忠益之言,不要偏听偏信;要赏罚公平,使宫廷内外执法如一。同时,诸葛亮在表中还推荐了许多贤能的大臣,要刘禅遇事多同这些人商量,然后施行。《出师表》集中地反映了诸葛亮的*思想和主张,倾注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忠心和期望。写得挚切诚恳,感人肺腑,是后世流传久远的名篇。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军北伐。在出兵之前,他在南郑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商定了进兵之策。为了迷惑曹军,诸葛亮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他命赵云、邓芝带领一支人马,进驻箕谷(今陕西省褒城县北),扬言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北),其实这是一支疑兵。而诸葛亮则亲自带领主力向西北去攻打祁山(今甘肃省西河县西北)。
魏明帝曹睿上了诸葛亮的当。在他得知蜀军进攻后,急令大将军曹真调动关右诸军屯守郿县,堵截赵云、邓芝之军。这样一来,魏国的关中兵马大部分被诸葛亮的偏军牵制在东边了。诸葛亮的主力军兵强将勇,锐气很盛,顺利进入祁山。魏军没有防备,非常恐慌,原来属于魏国统治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相继投降,诸葛亮还在冀城收降了魏将姜维。蜀军军威大振,而魏国朝野则为之恐惧,形势对蜀军非常有利。
这一下,魏明帝坐不住了,他亲自到长安坐镇,命右将军张郃率领五万人马,抵御诸葛亮的主力部队。
诸葛亮派参军马谡为先锋,带领军队,进驻街亭(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迎击魏军。马谡自幼善读兵书,谈起军事道理来也头头是道,在南征叛乱时,他曾为诸葛亮出过很好的建议,深得诸葛亮的器重。但他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又自以为是,既不遵照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把军营盘扎在山上,结果被张郃围困,切断水源,蜀军大乱,被杀得大败,街亭为魏军所夺。
诸葛亮错用马谡,失街亭,不仅仅使他感到终生遗憾,而且留给了后世一个很值得借鉴的历史故事。
街亭之失,牵动全局。不久,曹真在东面又发起进攻,打败赵云、邓芝。前线失利,诸葛亮*退回汉中,所得到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又归附魏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回到汉中,诸葛亮严责马谡,下令把他处死。诸葛亮和马谡交谊深,但马谡不斩又不能严明军法,因而马谡被处死之后,诸葛亮流着眼泪亲自为他祭奠,这就是后代所说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顺便提一下,在小说与戏剧中,有“空城计”的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在失去街亭之后,沉着冷静,坐守空城,弹琴吓退了司马懿的兵马。其实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目的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司马懿当时驻军宛城,根本不可能与诸葛亮接战。
诸葛亮按军法处死马谡,就上书后主刘禅,请求给自己降职处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并没有动摇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加紧训练军队,申明纪律,等待再次北伐的机会。
这年冬天,诸葛亮深知魏将曹真在石亭(今安徽省潜山县东北)被吴军打败,关中虚弱。于是他又趁此时机领兵数万,杀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包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此次北伐,遭到了魏国守将郝昭的坚决抵抗,加上陈仓城墙坚厚,蜀军围攻了20多天,未能攻下。诸葛亮眼见蜀军粮食将要吃完,又探听得魏国救兵将至,无计可施,只得主动撤兵。蜀军撤退时,魏将王双出兵追击,诸葛亮用伏兵把他杀死。
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31年)春天二月,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发动了第四次北伐。此时魏军西线统帅曹真病危,魏明帝把东线的司马懿调来西线对付诸葛亮的进攻。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知道蜀军远来,粮食接济不便,而诸葛亮急于决战求胜的特点,采取了凭险据守、按兵不动的策略。诸葛亮见没有交战的机会,就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司马懿只是远远跟着,并不靠近和蜀军交锋。每到一处,总是登山挖沟,安营扎寨,待蜀军来攻,又老是不肯出战。魏军将领们都讥笑司马懿,说:“司马公畏蜀如虎,真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司马懿在众将一再请求下,不得不领兵出击。诸葛亮派大将魏廷、高翔、吴班等领兵迎击,魏军大败,损失了许多军械、辎重。
正在两军相持,形势对蜀军有利的时候,不料负责供应军粮的李平督运不力,蜀军粮食发生问题。李平又假传后主刘禅的命令,让诸葛亮退兵。诸葛亮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只好撤兵退回。司马懿派大将张郃追击,进至木门谷(今甘肃天水县西南),被埋伏在此地的蜀军万箭齐发射死。
经过三年准备的时间,到了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第五次出兵代魏。四月,蜀军到达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扎下营寨。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背水构筑营垒阻挡,与蜀军遥遥相对。诸葛亮此次出兵,还派了使者去东吴,约孙权东、西配合,共击魏军。殊不料吴军很快被魏军打败而退兵。
司马懿此次领兵拒敌,用的还是原来的策略:坚守不出。因为他知道蜀军粮草运输不易,时间一拖延,蜀军必定粮尽自退。诸葛亮也深知粮草问题的重要。为了解决这一运输问题,他设计创制了木牛和流马,用来运输粮草。同时,他还在渭水南岸“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让一部分军队从事农业生产,作长期同魏军作战的准备。
双方坚持了一百多天,此期间,蜀军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有一次诸葛亮还派人送一套女人穿戴的衣服给司马懿,以此来羞辱、激怒他。虽然魏军将领们气得摩拳擦掌,纷纷要求和蜀军见一高低,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照样还是坚壁高垒,固守不出。
诸葛亮由于长期艰苦的军旅生活、日夜繁忙的军机事务,加上面对欲战不能、欲退不甘心的战争局面使之心情烦闷,积劳成疾,终于病到了,而且病情日益严重。
后主刘禅得知诸葛亮患病的消息,马上派了尚书仆射李福来省视。李福代后主问安之后就走了。过了几天,李福又急冲冲去而复返,诸葛亮一见,就说:“我知道你返回的意思。你要问的,就是谁可接替我的职位的问题,我认为蒋公琰(琬)合适。”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接,诸葛亮说:“费文伟(祎)合适。”当李福还想再继续问下去时,诸葛亮就不再回答了。
这年八月,诸葛亮在五丈原军营中与世长辞,死时只有54岁。
诸葛亮死后,长史杨仪、护军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前的布置,秘不发丧,整顿兵马,向汉中撤退。司马懿从当地百姓的口中得知诸葛亮已死了,就率兵追赶。杨仪突然回军鸣鼓,向魏军作出冲击的样子。司马懿大吃一惊,以为诸葛亮没有死,连忙撤军回去,不敢再追。于是杨仪整队从容而退。当司马懿知道确实消息后,再出兵追击时,蜀军早已走远了。这件事被当地百姓编成谚语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字)。”司马懿听后苦笑地说:“我能料到他活着,哪能料到他死了呢?”
蜀军撤退完之后,司马懿观看了蜀军的营地,只见营垒安排措置,井井有条,不禁大为赞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少有的奇才啊!”
诸葛亮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下,殡仪从简,依山造墓,墓穴大小仅能容纳棺材,入殓时只穿平常人衣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诸葛亮安葬时,刘禅下诏祭奠,赠他丞相武乡侯的印信,并赐忠武侯的谥号。因而,后代就尊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0
一共六次北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39
诸葛亮一共发动了五次北伐。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0
北伐曹魏,复兴汉室,统一全国,这是诸葛亮早已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奋斗目标。
西南地区的叛乱已平定,蜀汉内部也比较安定,而此时(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子曹睿即位,曹魏政局发生了变化,诸葛亮认为这是北伐的一个好时机。经过一番准备,在第二年春天,诸葛亮亲率军队,北驻汉中,伺机进击曹魏。临行前,他向后主刘禅上了一篇奏章,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
《出师表》中,谈到了北伐的目的,表示了自己要不辜负先帝刘备的嘱托,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建议刘禅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采纳忠益之言,不要偏听偏信;要赏罚公平,使宫廷内外执法如一。同时,诸葛亮在表中还推荐了许多贤能的大臣,要刘禅遇事多同这些人商量,然后施行。《出师表》集中地反映了诸葛亮的*思想和主张,倾注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忠心和期望。写得挚切诚恳,感人肺腑,是后世流传久远的名篇。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军北伐。在出兵之前,他在南郑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商定了进兵之策。为了迷惑曹军,诸葛亮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他命赵云、邓芝带领一支人马,进驻箕谷(今陕西省褒城县北),扬言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北),其实这是一支疑兵。而诸葛亮则亲自带领主力向西北去攻打祁山(今甘肃省西河县西北)。
魏明帝曹睿上了诸葛亮的当。在他得知蜀军进攻后,急令大将军曹真调动关右诸军屯守郿县,堵截赵云、邓芝之军。这样一来,魏国的关中兵马大部分被诸葛亮的偏军牵制在东边了。诸葛亮的主力军兵强将勇,锐气很盛,顺利进入祁山。魏军没有防备,非常恐慌,原来属于魏国统治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相继投降,诸葛亮还在冀城收降了魏将姜维。蜀军军威大振,而魏国朝野则为之恐惧,形势对蜀军非常有利。
这一下,魏明帝坐不住了,他亲自到长安坐镇,命右将军张郃率领五万人马,抵御诸葛亮的主力部队。
诸葛亮派参军马谡为先锋,带领军队,进驻街亭(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迎击魏军。马谡自幼善读兵书,谈起军事道理来也头头是道,在南征叛乱时,他曾为诸葛亮出过很好的建议,深得诸葛亮的器重。但他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又自以为是,既不遵照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把军营盘扎在山上,结果被张郃围困,切断水源,蜀军大乱,被杀得大败,街亭为魏军所夺。
诸葛亮错用马谡,失街亭,不仅仅使他感到终生遗憾,而且留给了后世一个很值得借鉴的历史故事。
街亭之失,牵动全局。不久,曹真在东面又发起进攻,打败赵云、邓芝。前线失利,诸葛亮*退回汉中,所得到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又归附魏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回到汉中,诸葛亮严责马谡,下令把他处死。诸葛亮和马谡交谊深,但马谡不斩又不能严明军法,因而马谡被处死之后,诸葛亮流着眼泪亲自为他祭奠,这就是后代所说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顺便提一下,在小说与戏剧中,有“空城计”的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在失去街亭之后,沉着冷静,坐守空城,弹琴吓退了司马懿的兵马。其实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目的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司马懿当时驻军宛城,根本不可能与诸葛亮接战。
诸葛亮按军法处死马谡,就上书后主刘禅,请求给自己降职处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并没有动摇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加紧训练军队,申明纪律,等待再次北伐的机会。
这年冬天,诸葛亮深知魏将曹真在石亭(今安徽省潜山县东北)被吴军打败,关中虚弱。于是他又趁此时机领兵数万,杀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包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此次北伐,遭到了魏国守将郝昭的坚决抵抗,加上陈仓城墙坚厚,蜀军围攻了20多天,未能攻下。诸葛亮眼见蜀军粮食将要吃完,又探听得魏国救兵将至,无计可施,只得主动撤兵。蜀军撤退时,魏将王双出兵追击,诸葛亮用伏兵把他杀死。
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31年)春天二月,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发动了第四次北伐。此时魏军西线统帅曹真病危,魏明帝把东线的司马懿调来西线对付诸葛亮的进攻。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知道蜀军远来,粮食接济不便,而诸葛亮急于决战求胜的特点,采取了凭险据守、按兵不动的策略。诸葛亮见没有交战的机会,就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司马懿只是远远跟着,并不靠近和蜀军交锋。每到一处,总是登山挖沟,安营扎寨,待蜀军来攻,又老是不肯出战。魏军将领们都讥笑司马懿,说:“司马公畏蜀如虎,真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司马懿在众将一再请求下,不得不领兵出击。诸葛亮派大将魏廷、高翔、吴班等领兵迎击,魏军大败,损失了许多军械、辎重。
正在两军相持,形势对蜀军有利的时候,不料负责供应军粮的李平督运不力,蜀军粮食发生问题。李平又假传后主刘禅的命令,让诸葛亮退兵。诸葛亮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只好撤兵退回。司马懿派大将张郃追击,进至木门谷(今甘肃天水县西南),被埋伏在此地的蜀军万箭齐发射死。
经过三年准备的时间,到了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第五次出兵代魏。四月,蜀军到达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扎下营寨。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背水构筑营垒阻挡,与蜀军遥遥相对。诸葛亮此次出兵,还派了使者去东吴,约孙权东、西配合,共击魏军。殊不料吴军很快被魏军打败而退兵。
司马懿此次领兵拒敌,用的还是原来的策略:坚守不出。因为他知道蜀军粮草运输不易,时间一拖延,蜀军必定粮尽自退。诸葛亮也深知粮草问题的重要。为了解决这一运输问题,他设计创制了木牛和流马,用来运输粮草。同时,他还在渭水南岸“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让一部分军队从事农业生产,作长期同魏军作战的准备。
双方坚持了一百多天,此期间,蜀军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有一次诸葛亮还派人送一套女人穿戴的衣服给司马懿,以此来羞辱、激怒他。虽然魏军将领们气得摩拳擦掌,纷纷要求和蜀军见一高低,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照样还是坚壁高垒,固守不出。
诸葛亮由于长期艰苦的军旅生活、日夜繁忙的军机事务,加上面对欲战不能、欲退不甘心的战争局面使之心情烦闷,积劳成疾,终于病到了,而且病情日益严重。
后主刘禅得知诸葛亮患病的消息,马上派了尚书仆射李福来省视。李福代后主问安之后就走了。过了几天,李福又急冲冲去而复返,诸葛亮一见,就说:“我知道你返回的意思。你要问的,就是谁可接替我的职位的问题,我认为蒋公琰(琬)合适。”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接,诸葛亮说:“费文伟(祎)合适。”当李福还想再继续问下去时,诸葛亮就不再回答了。
这年八月,诸葛亮在五丈原军营中与世长辞,死时只有54岁。
诸葛亮死后,长史杨仪、护军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前的布置,秘不发丧,整顿兵马,向汉中撤退。司马懿从当地百姓的口中得知诸葛亮已死了,就率兵追赶。杨仪突然回军鸣鼓,向魏军作出冲击的样子。司马懿大吃一惊,以为诸葛亮没有死,连忙撤军回去,不敢再追。于是杨仪整队从容而退。当司马懿知道确实消息后,再出兵追击时,蜀军早已走远了。这件事被当地百姓编成谚语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字)。”司马懿听后苦笑地说:“我能料到他活着,哪能料到他死了呢?”
蜀军撤退完之后,司马懿观看了蜀军的营地,只见营垒安排措置,井井有条,不禁大为赞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少有的奇才啊!”
诸葛亮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下,殡仪从简,依山造墓,墓穴大小仅能容纳棺材,入殓时只穿平常人衣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诸葛亮安葬时,刘禅下诏祭奠,赠他丞相武乡侯的印信,并赐忠武侯的谥号。因而,后代就尊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1
六次北代无功而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0
一共六次北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1
六次北代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