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5 17: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1 15:10
清代北京城明令规定,皇城四周,南海、中海、北海皇家园林附近以及积水潭周边地带,不得建置公厕。清代在内城,仅有官设公厕3座,私设公厕5座。私设公厕,都是三尺土墙为障,无厕顶、无厕门、无厕灯、无蹲位隔板、无任何保洁设施的简陋厕所。官设公厕,部分有厕顶、有厕门、有厕窗,但无蹲位隔板、无防蝇防臭设施。
北京城的公厕实在太少了,在文字记载上,清代的前因居士在《日下新讴》中记载:“大街......无地可遗,于是有设茅房者。门外高张大幅布画,宽六、七尺。上绘神仙或杂色故事。当街列一朱漆四方高架,状如香梯,顶面立一方牌,标曰‘洁净茅房’。其铺内一室则环列小坑,以板界隔,人各一坑。与钱一文,给纸两片。诚方便经营也。”另一位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到北京的朝鲜人金士龙,在其所著《燕行日记》中也有一段记录北京琉璃厂收费厕所的文字:“琉璃厂有溷厕十余间,厕中置净几,几上爇芙蓉香,其四壁贴春和图,使人登厕,则其价必收三文。”这些文字还是很有意思的,成为最早收费厕所的记载。
北京作为都城,明代宫廷厕所,有稽可考者共有五座。其中坐落于文渊阁附近,为阁僚所用的厕所一座。紫禁城乾清门围墙内南半间房“东夹墙”“西夹墙”处,为宫眷及内官所设的厕所二座。隆宗门外慈宁宫东小门内文书房处,为太监所设的厕所一座。慈宁宫南司礼监处,为太监所设的厕所一座。紫禁城内文渊阁,阁僚众多,为阁僚所设的厕所中,因蹲位所限,故如厕者时有“内*”情急,而蹲位人满之患。明代帝后嫔妃如厕,皆用一种野蚕丝织成的帛绢“拭秽”,帛绢由四川地方*按例贡输。“每供御用”“即便弃掷”,每一“掷”即耗银数钱。明孝宗见帛绢弃之可惜,始“敕以纸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