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04 11: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15:02
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知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道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
学生亲自参加的实专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属兴趣和信心。
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一、立足于作文课的教学内容在各级各类公开课、观摩课中,对于作文教学的评价大家关注的是授课人,即教师个体的教学组织、教学技术与教学风采.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显而易见,这种只见教师而不见学生的评课,当然要受到质疑.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人们更改评课的视角,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教,即学生在课堂中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合作?学生发言了几次?讨论是否热烈等.着眼于外在形式的评课,其指向依然是教师的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而作文课上教师到底在“教什么”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王荣生教授一直以来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他认为“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教学内容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在“教什么”的问题.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提出了“写话”和“习作”的要求,但具体要求又不详.关于写作教学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概述:一方面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学生在课堂内或课外时间自己写作,作文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学生作文的讲评.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命题——学生自己写作——批改——讲评”,关于“如何写作”,“怎样写作”的教学内容几乎为空白.这种靠学生自主摸索的作文教学,往往费时而无效.还有一种教学内容,教师讲解一定的写作知识,如怎样描写、怎样抒情、怎样进行段落布局等等,这些写作内容的教学往往又跟阅读教学相结合,等到学生真的要动笔写作了,往往发现教师教的这些写作知识不怎么好用.反观这种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教的是一些外在的、静态的写作知识,而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言语技能,从静态的知识变为实践的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转换过程.教师在作文课上不是什么也不讲,就是讲一些没有什么帮助的写作知识,作文教学内容几近稀缺.教了的不管用,用了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问题之症结是由于这些写作内容的教学脱离了学生写作的语境所致.如何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观课评教呢?我们结合两个作文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于永正老师的《考试》(见《人民教育》,2006,5)一课在写作内容上,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通过询问学生是否愿意考试,自然过渡到学生对考试的看法;进行考试,并提出两点要求(教师设下考试的陷阱);批改试卷并讲评;教师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之间交流.于老师通过这次另类的考试,让同学们落入他预设的“陷阱”,从而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受,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学生自然个个畅所欲言.“情动于中而发于言”,作文是心灵的宣泄,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没有心灵触动,让其无病 *** ,作文的质量是不言而喻的.让学生多体味生活,充实他们的写作素材,当然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小学生都有时间、机会能走出家门和校门去感受外边的世界.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感受生活的写作内容.于老师解决的就是学生写作内容问题.当然于老师整堂课通过建立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跟学生创设了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也是这节课获得成功的关键.王崧舟的《亲情测试》(见《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1)一课既没有向学生传授具体的写作知识,也没有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什么具体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以下几件事: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干净的纸;在纸上写下你最爱的五个人;拿起笔来,划掉其中一个;再划掉一个;再划掉一个;最后再痛苦地选择一下,划掉两个中一个.课堂上除了有限的几次师生对话外,教师更多地是让学生体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整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教师用来解决写作内容问题.也正是有了写作内容的充实,在剩下不多的时间内,学生一个个才思敏捷,写出了一篇篇让人潸然泪下的文章.由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所引发的社会争议我们暂且不说,从写作内容的角度上看,王老师的课通过情意的创设,疏远了现实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一种与生活的“陌生化”感受,使得写作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二为一,激发了学生表达的*.从教学内容分析,这种作文课应该是值得提倡的.。
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 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 *** 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
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
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真。
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
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
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
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
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手舞足蹈 描写学习的好词佳句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 勤奋 刻苦 认真 专注 钻研 踏实 勤恳 虚心好学 发奋苦读 脚踏实地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刨根问底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2)专心学习的词语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屏息凝视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津津有味 掩卷沉思 神情专注 (3)描写学习的佳句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
语文公开课
哇!今天要上语文公开课!我昨天已经好好准备了一下,今天一定要多多举手发言!
一进会议室,我就感到非常严肃,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前后左右都坐满了老师。我们一进会议室老师就马上盯着我们看呢!我紧张地心里想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赶紧到位置上端端正正地坐下来,不敢正视后面的老师。
因为太紧张了,所以同学们都显得不自然。但我一点也不害怕,像往常一样积极发言,勇敢大声地回答问题。但有的同学们刚举起手来,又害怕问题回答错误而放下了手,但又马上举了起来。 但陈老师鼓励我们说:“同学们,发言要大胆自信,声音要大声,说错了没关系!”话音刚落,陈老师每问一个问题,下面的同学立刻都踊跃发言,就连平时“爱捣乱”的周毅今天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连续发言了6次,真是稀奇呀!我也不另外,今天也出尽了“风头”,老师连请了我好多次,多得我都数不清了,而且今天最高兴我得到了很多的积分卡。
在今天的公开课上,陈伟豪成为了朗读明星。他朗读课文时,让我们沉醉在其中,好像我们也是故事中的一员。
一节课转眼间下课铃响了起来,由于这一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表现的很出色,老师还奖励我们今天的语文作业免写。万岁,陈老师!作业baybay!希望下次还有公开课,我们要更认真,到时作业又没了!哈哈哈!
作文教学如何评课? 1、在评课之前,不妨先听取开课教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 以便有个整体的把握。
2、评教学设计、目标、内容、时间等的安排是否合理。 3、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者,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应当作为评课的一个主要标准。 4、评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情景可以设计的相当完美, 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漂亮的情景而转移了对课本知识的兴 趣,教学效果打折扣。 5.思路、逻辑体系也应当是一个评价的重点。
6、不应当把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作为评价成功与否的依据, 而应当把师生的互动程度、内容的实效性作为评价的一个主要依据。 7、评课的过程中,多些指导、建议,少些其它的语言。
我认为目前的作文讲评课有如下弊病:一、理论抽象,术语烦琐有的教师从资料、网络上下载了有关写作的各种理论,诸如“气势说”“空灵说”,弄得学生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将没有经过理解消化的概念术语生搬硬套讲给学生。
在引用理论术语时,教师不妨应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的理解,并尽可能选择一些精辟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有位教师在讲“意象”时,用“心中的景物”“可以传达感情的景物”来对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这就比教科书上的定义浅显多了。
二、事例完美,令学生敬而远之讲评时教师选用的事例近乎完美,令人惊叹,学生脸上常流露出惊奇、羡慕的神色。这样的事例无疑可以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典型材料,但这样的事例又往往令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法效仿。
如有位教师在讲“细节描写”时,大量地引经据典,从钱钟书的《围城》、鲁迅的《朝花夕拾》到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夏洛蒂的《简·爱》,课堂容量很大,精彩动人的语句异彩纷呈,学生在虔诚崇拜中听得如醉如痴,频频颔首赞许。课后我问学生:“你知道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了吗?”他说:“老师确实讲得很动听,但我不明白这些好例子是怎样想得到、写出来的。”
所以,作文讲评课一定要用学生写作的实例作为主要的例子,过于完美的事例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三、灌输讲解,学生缺乏参与、思考的机会写作需要综合性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仅有知识的积累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参与中提高。
有的作文讲评课始终只有教师雄居讲台,控制课堂话语权。而很多教师备课时却过于依赖教案和网络资料,很少看书、思考、练笔,课堂语言、观点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成分,教师只是知识的记忆者、传递者、代言者,久而久之,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写作知识便日显老套、陈旧。
这样的讲评课信息量少,形式单一,常常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乏生趣、情趣,效率很低。四、专挑学生毛病,严重压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的教师硬性规定,写作中这不许,那不许,故意给学生设置各种*思维的障碍;总结学生作文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作文中暴露出来的似乎无穷无尽的问题、毛病,甚至略带嘲讽地指责学生水平低、能力差;作文本上是触目惊心的用鲜红的笔修改得满目疮痍的批语。
学生见到自己费尽心血写成的东西竟是如此糟糕,除了失落、自卑,还能有什么呢?作文讲评无疑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但更应该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的措施、办法。有些问题积重难返,是需要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如思维的展开、审题立意、语言表达、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
五、老调重弹,缺乏新意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没有专门的指导教材,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讲授的内容,也没有有序有效的训练题,缺乏可以直接供学生借鉴模仿的优秀作文作指导,更缺乏可以评价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高考的《考试大纲》)。简言之,目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个性色彩浓厚。
新课标实施以来,各地编写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与以前的语文教材相比,写作指导依然是“难啃的硬骨头”“致命的软肋”。很多教师头脑中的写作知识还是从大学教科书中学到的,而很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概念尚没有及时被一线教师吸收,甚至有的教师读的课外书还没有学生读的多,说来说去只有可怜的几个被无数次重复的写作学名词,不要说学生听来味同嚼蜡,就是教师自己也早产生审美疲劳了。
有教师说:“学生作文不是靠老师讲授可以提高的,只要多读多写就会提高。”实践证明,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觉得采用如下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和失误原因,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问题懂得一类文章的写法。如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在关系型话题作文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不懂得文章的中心论点必须是概念间的关系,或只写一方面,或分开写,或另起炉灶;不知道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哪些种类;缺乏分析能力,不会判断、推理。
据此,作文讲评课上,我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判断事物间的关系、阐述判断的理由等能力上,然后再要学生写“行动与结果”“追星与修己”“中心与边缘”等关系型话题作文,这样由一篇到一类,由写作到指导再到写作,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二、印证观点的例子尽量来自教材及学生自己的习作,做到好懂易学作文讲评课上肯定要举些例子,如果选择课外的例子,一方面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起来颇费时间;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例子过于陈旧或难以与观点联系起来,会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困难。
如果选用教材中的例子,学生就能迅速明白,并学会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学过的课文。如讲到议论文论据要“点面结合”的“面”就是用铺排的形式将读者熟知的事例一句话带过,点到即可,既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又能显示出作者知识渊博、。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上过无数堂课,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我已经慢慢淡忘了,但有一堂课却令我记忆犹新,至今难忘。
"新学期又到了,不知道这学期是哪个老师来教我们。"我在心里头嘀咕着。
"铃 "清脆的 *** 惊醒了沉思中的我。"上课了!"随着同学们的叫喊声,我把身子做正了,决心给新老师一个好的印象。
咚、咚,随着一声声沉重的脚步声,老师来了。"进来了!进来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室门口,"哎!真没劲,原来是一个臭老头!"我顿时像皮球泄了气,趴在了桌子上。
"今年已经是六年级了,是小学阶段中最关键的一学期,我多么渴望遇到一个好老师啊!可现在 "我越想越悲伤。 "我叫吴骏,口天吴的吴,骏马的骏 ""瞧,这老头在自我介绍呢!"我小声地自言自语。
"我虽然有些老,视力也不太好,不戴眼镜就看不清字,大家也许不太喜欢我,但我的教学经验却比年轻的老师多一些。""看,还挺臭美的。
"我瞟了那老头一眼,漫不经心地想。"别看我人老,但还是很勤奋的,衣服从来不要老伴洗。
""哈哈!"全班哄堂大笑,老头却并不生气,又接着说:"我刚来你们班,自然要给你们留点好印象。"说完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渔"和"鱼"字,说:"这两个字很多同学都分不清,现在我来讲讲诀窍。
"说完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了"渔夫"和"吃鱼"几个字,说:"为什么'渔夫'的'渔'是三点水的'渔'呢?"这可把我们给难住了,同学们一个个满腹疑团,不停地翻字典。这时老头说话了:"因为'渔夫'是打鱼的,鱼还在水里头,所以有个三点水。
"同学们一个劲地点头,都赞叹不已。"那为什么'吃鱼'的'鱼'没有三点水呢?"顿时教室了举满了小手,老头指着我说:"这位同学你说说看。
"我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因为'吃鱼'的'鱼'已经打出来了,自然也就没有了三点水。"老头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老头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新课,我坐正身子,竖起耳朵,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身临其境了。 "铃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教室,我觉得今天40分钟是如此短暂,又如此充满乐趣,令人留恋,这老头也是如此满腹学问,从此我尊称他为吴老师,从此我也迷上了语文课 采纳噢。
一、立足于作文课的教学内容
在各级各类公开课、观摩课中,对于作文教学的评价大家关注的是授课人,即教师个体的教学组织、教学技术与教学风采。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显而易见,这种只见教师而不见学生的评课,当然要受到质疑。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人们更改评课的视角,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教,即学生在课堂中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合作?学生发言了几次?讨论是否热烈等。着眼于外在形式的评课,其指向依然是教师的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而作文课上教师到底在“教什么”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
王荣生教授一直以来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他认为“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
教学内容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在“教什么”的问题。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提出了“写话”和“习作”的要求,但具体要求又不详。关于写作教学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概述:一方面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学生在课堂内或课外时间自己写作,作文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学生作文的讲评。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命题——学生自己写作——批改——讲评”,关于“如何写作”,“怎样写作”的教学内容几乎为空白。这种靠学生自主摸索的作文教学,往往费时而无效。还有一种教学内容,教师讲解一定的写作知识,如怎样描写、怎样抒情、怎样进行段落布局等等,这些写作内容的教学往往又跟阅读教学相结合,等到学生真的要动笔写作了,往往发现教师教的这些写作知识不怎么好用。反观这种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教的是一些外在的、静态的写作知识,而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言语技能,从静态的知识变为实践的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转换过程。
教师在作文课上不是什么也不讲,就是讲一些没有什么帮助的写作知识,作文教学内容几近稀缺。教了的不管用,用了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问题之症结是由于这些写作内容的教学脱离了学生写作的语境所致。
如何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观课评教呢?我们结合两个作文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于永正老师的《考试》(见《人民教育》,2006,5)一课在写作内容上,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通过询问学生是否愿意考试,自然过渡到学生对考试的看法;
进行考试,并提出两点要求(教师设下考试的陷阱);
批改试卷并讲评;
教师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之间交流。
于老师通过这次另类的考试,让同学们落入他预设的“陷阱”,从而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受,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学生自然个个畅所欲言。“情动于中而发于言”,作文是心灵的宣泄,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没有心灵触动,让其无病 *** ,作文的质量是不言而喻的。让学生多体味生活,充实他们的写作素材,当然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小学生都有时间、机会能走出家门和校门去感受外边的世界。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感受生活的写作内容。于老师解决的就是学生写作内容问题。当然于老师整堂课通过建立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跟学生创设了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也是这节课获得成功的关键。
王崧舟的《亲情测试》(见《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1)一课既没有向学生传授具体的写作知识,也没有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什么具体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以下几件事: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干净的纸;
在纸上写下你最爱的五个人;
拿起笔来,划掉其中一个;
再划掉一个;
再划掉一个;
最后再痛苦地选择一下,划掉两个中一个。
课堂上除了有限的几次师生对话外,教师更多地是让学生体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整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教师用来解决写作内容问题。也正是有了写作内容的充实,在剩下不多的时间内,学生一个个才思敏捷,写出了一篇篇让人潸然泪下的文章。
由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所引发的社会争议我们暂且不说,从写作内容的角度上看,王老师的课通过情意的创设,疏远了现实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一种与生活的“陌生化”感受,使得写作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二为一,激发了学生表达的*。从教学内容分析,这种作文课应该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