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27
共6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17 08:07
1、古代男子十五岁时,被称为束发。
2、束发,即系结头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束发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
3、在中国古代时期,古人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后被沿用至今。
懂视网 时间:2023-03-01 12:50
1、古代男子十五岁时,被称为束发。
2、束发,即系结头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束发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
3、在中国古代时期,古人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后被沿用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09:58
1、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2、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3、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4、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5、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1:16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2:51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4:42
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成童”或“志学”,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6:50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