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20:32
在古代,四十岁称为“不惑”,五十岁称为“知天命”。这一说法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不为外物所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
古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说法如下:
“三十而立”,做事合于礼,能够考虑周到了,但是这时候还有迷惑,还有摇摆的现象。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会人事物所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的时候自己可以听得进不同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的干任何事情,而不会干出出格的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20:32
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为知天命。
不惑之年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后所以不惑。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天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20:33
40岁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20:34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20:34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