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财富观(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6 19: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1
【谈财富观(1)】
我归纳一下,正确的财富观,也就是一个素质好的人对金钱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素质好的人和素质差的人的差别在哪里:
第一,是获取财富的时候要使用正当的手段,对不义之财不动心。
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人一旦有机会获得不义之财,这个心里面可矛盾啊,激烈斗争啊,很多人就是过不了这一关。
现在那么多大小*受贿,到了这么严重、这么普遍的程度,当然有*上的原因,改变*是遏制*的根本途径。
但是,我觉得从个人来说一定要清醒,要意识到你在这个位置上很危险,这个危险在你的身上会不会变成事实,你是有自主权的,归根到底取决于你的素质和觉悟。
那些被揭露出来的贪官本来就是坏蛋吗?
完全不是。
他们其实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是正好处在那个位置上,处于一个面对巨大*的位置上。
天天面对,*太多,有一天他就产生了侥幸之心,就开始受贿、开始堕落了。
一旦上了这条路,就很难收住了,前面等着他的是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他心里很紧张,侥幸之心和大难临头的恐惧并存,完全是赌徒的心理,痛苦万分。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一问自己,如果我处在那个位置上,面对这样的*,有一大笔钱,一笔很大的钱,是我自己靠工资不可能的,在当时看来拿了很安全,我动心不动心,要让自己的觉悟达到足以完全不动心。
第二,在有了钱以后,应该对所得的财富抱一种超脱的态度,不要抱一种占有的态度,这样你对财富就会有一个好的心态。
抱超脱的态度,和财富保持距离,你就能成为金钱的主人,相反,抱占有的态度,把财富看得很重,你其实是被财富占有了,成了金钱的奴隶。
金钱、财富无非是身外之物,世界上金钱、一切物质的东西是最没有忠诚度的,今天在你这里,明天就可能到别人那里去,你占有得了吗?
所以不要太在乎,想开一点,看淡一点。
你真想开了的话,其实什么都是身外之物,包括你的生命,总有一天上帝会把它收回的,财产就更是这样了,就像常言所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所以佛教讲“无我”,就是这个“我”也是虚幻的,你的生命是非常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又必然地离开,佛教称作缘起,一些因缘凑到一起造成了你的这个“我”,这些因缘离散了,你的这个“我”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说“我”是一种幻象,你不要被它迷惑,不要太看重它了,否则你会很怕死,会很在乎你所得到的一切。
在佛教里,最根本的修行就是破除“我执”,做到不执着于你的这个“我”。
既然“我”不存在,就更没有所谓“我的”这回事了,有了这个觉悟,你对你所得到的一切都会抱超脱的态度,你仍然可以去得到,但是在得到的同时,你在心里就已经把它们放下了。
这样的人是活得很轻松的。
这种对于财富的超脱态度,其实也是许多哲学家的主张。
我很欣赏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他在罗马当了很大的官,相当于宰相,在这期间敛财,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当时就有很多人看不惯。
但是他说,你们别以为我被财富控制住了,我把得到的东西放在一个很远的距离上,放在一个命运女神伤害不了我的地方,一旦命运女神要把它拿回去,我不会经历那种撕裂的痛苦。
他的确保持着这样一种心态,后来丢了官,被流放,财产全部被没收,他都处之泰然。
最后,尼禄皇帝上台,赐他自杀,他仍然十分平静。
临死的时候,他周围的学生哭成了一团,他从容地问道: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
我就发现一点,凡是看重钱的人,他无论挣钱还是花钱都是痛苦的,他都不开心。
挣钱的时候,他心里紧张啊,焦虑啊,花钱的时候,他心里又舍不得啊,计算啊,钱给他带来的全是烦恼。
天下真正快乐的人,一定是超脱金钱的人,无论钱多钱少,他始终是快乐的。
事实上,快乐的确更多地依赖于心理而不是物质,你心态好,在物质上所求不多,得到了一点就会挺快乐,心态不好,贪得无厌,得到了再多也不会快乐。
所以古希腊的哲人说,苦和乐取决于求和得之间的比例,与所得的大小无关。
中国古话也说,知足常乐,这在物质的问题上是真理。
我看卡耐基的自传,他当小邮差的时候,有一回,月薪增加了2.25美元,从11.25加到了13.5,他那个幸福啊,忍到星期天吃早饭时才拿出来,为了享受一下父母惊喜的眼神。
他说:这点钱对于我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来我的巨额资产,后来我所有的成功都没有这一次更让我激动。
我的一个朋友,二十几年前在单位里分到了一套一居室,从无房户变成了有自己的住房,后来她一家去了上海,混得不错,买了别墅,可是她说,所感到的快乐远远不及当年分到一居室的快乐。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类似的例子,这说明物质所带来的快乐的确取决于心理,因此只从物质去寻找快乐肯定找错了方向,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好的心态最重要。
丁俊贵
2018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