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为什么播放的时候每秒才24幅画面?不是25帧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6 10: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1:15
电影为什么播放的时候每秒才24幅画面?
高一些不是效果更好吗?
每秒播放的画面就叫做帧率,现在电影采用的就是24帧率
比如说一个守门员做一个精彩扑救,整个过程有10秒钟,那么一共就有240幅画面。
如果我们用2400幅画面来记录,那么细节就会丰富得多。
可是为什么我们都一直没能看上更高帧频的电影?
因为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个规格,从播放设备到想法都非常难做出改变。
最早的电影放映机如果去查的话,几乎所有的结果都说是爱迪生发明的。
以爱迪生公司的规模跟研发实力来说,确实在放映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但是在爱迪生之前还有更早的人
他就是法国人 路易斯·勒普利斯。
因为它的影响力小。
又在发明公布前夜莫名其妙的失踪了。
结果在历史上几乎找不到这个人的名字。
就在勒普利斯失踪之后两个月,爱迪生在美国公布了发明。所以现在电影放映机众所周知的发明人就是爱迪生。
也就是从 勒普利斯 开始。
电影胶片改用了一种叫做赛璐珞的材料。
赛璐珞其实就是塑料所用的旧有商标名称,是商业上最早生产的合成塑料。
在这之前用的材料是玻璃片,放映或者剪辑都非常不方便。
赛璐璐虽然方便,但是有一个问题是非常容易着火。
播放的时候热量一高就容易烧起来,燃烧还极为迅速。
你像原来有一部电影叫天堂电影院。
那里面有一个老的放映员就是在一次胶片的燃烧事故中失明的。
那会儿的胶片不但非常危险,还非常贵。
当时的电影制作人自己也在寻找性价比最高的使用方式。
后来找到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就是每秒钟至少要播放16张图片,看上去的效果才能算是流畅。
所以16帧就是最初电影的帧频。
我们现在看到一九三几年卓别林的电影,好像是在看快镜头一样。
为什么?
是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每秒24帧的播放速度,播放了当初是每秒16帧的录制画面。
所以就相当于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播放了太多的画面,所以看起来才像快镜头一样。
那个时候的电影胶片实在太贵了,所以能少用是尽量少用,没人愿意用超过16帧的速度播放。
最早的电影都是没有声音的,后来希望加入声音同步录制
结果就发现想把声音也能连贯的印在胶片上,还得继续往上提高帧频, 达到最低24帧才可以。
所以电影行业又不得不把16帧提升到24帧。
而这个标准一用就是100多年。
时间到了2001年,任凭哪个剧组拍摄也都不用胶片了。
所以一些大片就开始尝试用48帧来拍摄。
比如说2012年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但是非常可惜,全球当时只有1150家影院的屏幕支持这个帧频。
这48帧的版本在中国就始终没能播放出来。
而那些看了48帧版本的人反应也是出人意料的平静,好像他们根本没体会出有什么不同。
最近一次以提升帧频为宣传热点的电影
是2016年年底 李安拍摄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他用到了120帧。
中国当时只有几块屏幕支持播放,不过到现在已经几年过去了也是没什么反应。
所以想见到更高的帧频的电影的普及,我估计至少再等5年。
现在提升帧频的阻碍只剩下影院的积极性。
影院不愿意投入更多改造的成本。
所以想要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能等待真正电影行业的危机来临,或者出现一种必要的强大的需求才可能产生变化。
那个时候观看高帧率的电影的普及速度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