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置身事内》有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4 20: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28
这本书于普通人的我来说,总体上还算通俗易懂,且读后也多少了解了一些作为国家层面对于某项*的制定,其过程中的诸多不容易。但对于其中浩繁的数据还是云里雾里,不甚了了。
子曰:民以食为天。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虽有太多的千头万绪,但让人民丰衣足食还是第一要务。纵观历史,各种*与战争都是从人们吃不饱饭而起的。所以好的制度应该是以人人都吃饱吃好为初心的。
想要人人都有饭吃,最先要知道的是有多少人吃饭,这便有了“人口普查”。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国家层面的人口普查是明朝洪武三年的推行的“户帖”制。为了推行这个户帖制,朱元璋可以说是大费了一番苦心,甚至动用了军队。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参阅马伯庸所著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里面有详尽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言。其实中国古人对人口普查从很早便很重视了。《史记》中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可见大禹治水后,就当时的人口进行过统计。据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记载,夏禹时,“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也就是13553923人,数据竟然精确到个位数。但因《帝王世纪》成书年代距离夏禹时代已经2000多年,也没有交代数据来源,所以这一数据只能作为人口研究的一个参考。有详尽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口普查,应始于西汉。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与相国萧何颁布了一项立国兴邦之策——齐民编户,即民户一律按照户籍所固定,不得任意搬迁,对固定下来的民户进行统一户口管理。“齐民编户”,实质上就是西汉的户口管理制度和人口普查工作。《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二年,全国有12233062户,59594978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居延汉简》是东汉时期的人口普查记录。其中记载道:“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大意为,这个名叫张贺的人,出生在南阳郡武当县龙里,30岁,身高七尺二寸,皮肤黑,职业是戍守边疆的士兵。可见东汉时期的人口普查内容是多么的详细。再往后,除了元朝之外的历朝历代都对人口普查工作相当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迄今已经做过七次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不含港,澳,台)共1411778724人。
1960年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其中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马寅初用具体数字说明了中国人口增加的速度,指出,如果按1953年国家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推算,中国人口的增加率是平均每年22‰,50年后就是26亿人。因此,他主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论述被批判为“马尔萨斯人口论”(孙中山在 1924 年初,发表了题为《民族主义》的演讲。痛斥了“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一种亡国灭种的学说)的翻版。甚至因此被撤消了北大校长的职务。直到1982年9月“计划生育”*才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于同年12月写入*。然而,在“计划生育”*历经近四十年之后,国家放开了“二胎”“三胎”的生育,在*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其中的缘由想必是众所周知的。
管理好一个国家,由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真不是我等普通人所能想象得到的艰难。尽管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以及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但能让国人都有饭吃,安居乐业,甚至达到小康,其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甚至伟大的成就了。作为普通人的我非常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时代,生在中国。我不能像那些科学家、*家、艺术家、为祖国的强大作出大的贡献,但我能做到的是,安心工作、积极乐观的生活、不给社会添麻烦、不给*添麻烦、不给身边的人添麻烦。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我国的*经济现象非常复杂,不同的理论和信息都只能反映现象的不同侧面”。对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如我,这本书帮助我读懂了很多国家的政经大事和新闻”。最后非常感谢本期推荐此书的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