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3 20: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48
东汉时期,文学家蔡邕于是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了汉灵帝的赞许。蔡邕用丹笔把*亲自书于石碑,由石匠陈兴等镌刻,共刻了“六经”,即《易经》、《书经》、《诗经》、《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这就是著名的《汉石经》,因刻石起于熹平年间,故世称《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共有46通石碑。现存残碑每面36至40行,每行为70至74字,字里行间无空格,段与段之间用点或空格分开,仅有极少数段落另起一行。石刻完成后,立于洛阳太学门前。
《魏石经》于240年至248年,三国时期魏明帝正始年间着手刻制。由嵇康等人主持,重刻两部半石经,即《尚书》、《春秋》和《左氏传》,其中《左氏传》没有刻完,碑文用古文、篆文、隶书3种不同字体完成。
《魏石经》与《熹平石经》不同之处,在于《魏石经》的每一个字都用3种字体书写,所以又叫《三体石经》,也称《三字石经》,因此历史上把与《魏石经》相对的汉石经称为《一字石经》。
《魏石经》的出现,明确了古文、篆文、隶书三者的关系,对后世经学与文字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魏石经》于241年刊立,分载于35通石碑,每碑约4000字,总字数约14.7万字。它立于《熹平石经》西面,太学讲堂之东,成“L”形,排列长度约70米。
837年,《魏石经》上又增刻了12种儒家经典,这就是《开成石经》。这些石碑都由唐文宗的宰相郑覃以当时流行的楷书写刻。《开成石经》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后来用木版雕刻儒家经籍,就以它作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