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可以姓唐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07
答案是有的!
唐姓得姓其源有四:
(1)《姓源》云:唐尧之后;(2)《世本》云:周武王的儿子叔虞封于唐(今山西翼城县南),称唐
叔虞,以国为姓;(3)《后汉书·南方人传》:白狼有唐姓;(4)《三国志·郭淮传》:陇西羌有唐姓。
一、唐姓(晋阳郡),源远流长,是一个满缀着光辉的古老姓氏。唐姓的始祖是4300多年以前首
开帝位“禅让”之风而被古今中外所共钦仰的圣君唐尧。
《姓纂》记载:“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封唐侯,周成王灭唐,子孙以国为姓。”另外,《姓源》和
《姓氏考略》等书,也都指出唐姓是“唐尧之后”。帝尧圣君所居的唐地,现为河北省的唐县,也
是唐姓中国人最早的发源地。
帝尧禅位于虞舜之后,传到夏王孔申的时候,帝尧的后裔御龙氏封为唐侯,经过殷商一代,到了
三千多年前的周武王之时,唐侯起而作乱,于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儿子成王所灭,把唐国之地改
封给其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并且被降了一级,从侯国贬为伯国。这时候,
帝尧的后代也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以唐为姓。不过,被周成王所灭的唐国,当时的位置并不在帝
尧原来所居的河北省唐县,而改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的南方,这个地方后来又产生了另外一支唐氏。
二、山西翼城唐姓的来历又是如何呢?根据《姓氏考略》和《世本》记载,是周成王灭唐而将其
地改封给唐叔虞之后,唐叔虞的子孙也有“以国为氏”姓了唐的。唐叔虞传到他的儿子樊父的时候,
徙居到晋水之旁,改称为晋(现为山西翼城南),处于晋国的掌管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当时唐国的
名号虽然消失了,但那个地方仍然是唐叔虞的后代在繁衍。
概言之,天下的唐姓有两个主要的来源:一支是圣君帝尧的后代,一支则是周文王的姬姓。周成
王之弟叔虞得封唐地,并成为姬姓唐氏的始祖,里面有着著名的“桐叶封弟”的历史故事。原来,
当帝尧之后所建的唐国被灭的消息传到朝廷时,年幼的周成王正跟弟弟叔虞玩一种“削桐叶为圭”
的游戏。好消息传到,周成*好拿一片桐叶给弟弟,并且说:“以此封若。”这时,在一旁侍候
的太史佚立刻请天子择日封地,成王说:“吾与之戏耳!”太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
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周成王只好因一句戏言,而把唐国封给了叔虞。
三、到了东汉时期,有着光辉家世背景的唐氏,同样也跟其他许多著名姓氏一样,出现了被外族
冒用的记录。这也就是“白狼有唐姓”、“陇西羌有唐姓”的由来。由此可见,后来中国的唐氏,
一出帝尧之后,一出唐叔虞之后,到后来则有南方人、羌等外族的加入。
四、堂号:或曰:“禅让堂”,唐尧不以天下为私,把帝位让给舜,历史上称为“圣主”;或曰
“晋阳堂”,谓唐叔虞之子樊父迁居晋水(曲沃)称唐侯国于晋阳(山西为晋,阳者南方也)。
堂联:帝尧启绪,唐叔振封。
上联是说帝尧开创了唐代的统绪;下联是说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封于唐,姓了唐。
五、唐姓家训十二则: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重祭祀,修坟葬,务农业,重敬贤,慎婚配,禁
烟毒,禁非为,正人伦,壮志论。曰:立下凌云志,谱写新晋阳;耕读为基础,教育是大纲;工商可
致富,勤俭家道长;牢记曾祖训,美德要弘扬;老少齐奋发,再度创辉煌。(广东紫金县《唐氏族谱》)
六、《上杭城关唐氏族谱》:“……溯周成王时剪桐叶以为圭,封其介弟叔虞于唐,在山西晋阳郡,
晋阳唐氏所自来矣。”“……而我祖岩仙公(名隆儒,号林民),由河(南)卜居江右求田唐坊市,自此梅
江派衍,梅江即宁都也,桐干垂条,至十七代世贤公,于(元)大德七年为汀州路总管府宣抚使时,有解
元黄伯八秀兄弟(江夏郡,因避强寇罗天麟逃在汀州),独生一女曰五娘,赘为婿焉,谆谆焉命之曰:
‘婿半子也,尔为我婿,为我子也,我兄弟二人无嗣,汝苟不失予之�祀,其福汝晋阳世世克昌焉。’
缘因易晋阳为晋昌郡。而晋昌,江夏(黄姓郡望)之所由也。时仲益公(世贤公父)随任来汀,卒于官署,
兄弟运仲益公之柩归葬宁都,而世贤公遂开基凤岗(即上杭也),于城内建立祖祠,尊仲益公为世祖。”
《唐氏源流考》(《晋昌郡十五世祖考济亭唐公妣伍太孺人一脉族谱》):“仲益公之来杭也,则系之乎
晋昌焉,支原于江西宁都县第八都求田唐坊18世万山公之次男也。仲益公生世贤公,世贤公任汀州指挥
佥事。仲益公以子贵就养于汀,因游于杭,慕杭之山川秀丽,后世贤公致仕遂迁居于杭奉父仲益公为世
祖。杭之有唐其由于此。”《杭邑岗背街游击衙前统祠记》:“……二世祖世贤公于元大德癸卯年(1303)
由江西籍敕授汀州指挥佥事,于泰定甲子年(1324)致仕,因与父迁居上杭城。由后溯前则来杭当在元泰定
之间……”
至于“晋阳”易“晋昌”另有一说,据广东省紫金县《唐氏族谱·概述》:“在赣、闽两省唐氏厅堂上贴
有‘晋昌堂’。是二十二世祖祖辉公,任前凉州江陵将军,徙居晋昌。其裔孙二十六世祖邕公为北齐中尚书
舍人,累封‘晋昌玉’。后裔为了光宗耀祖,承前启后,鞭策后裔和缅怀的表现”。同时记述:“……我们
的祖先由太原晋阳南迁余杭,再徙江陵,又迁浙江,由浙江嘉兴县徙江西兴国县,再徙福建汀州府(长汀)…
…”。但《上杭城关唐氏族谱》却说“我祖岩仙公由河南卜居江右(西)求田唐坊市”,即赣州宁都。两说相
悖,且入闽出发点不同,而自古以来河南也从未有过晋昌的设置,故而本文认同《上杭城关唐氏族谱》所述,
上杭唐姓因受恩于黄家,“取其浸昌(越来越兴旺的意思)之义”(《黄潭晋昌郡唐氏族谱小引》),而易“晋
阳”为“晋昌”的说法。
《黄潭诒远祠记》(《晋昌郡十五世祖考济亭唐公妣伍太孺人一脉族谱》:“八世祖元通公开基也。初,
公原居杭成,以二世祖妣黄太孺人葬于黄潭之原,每年祭扫难以往返,于成化庚子年(1480)遂迁居黄潭中乡
一区建立一祠,因而居焉,名曰诒远.”《福泽祠记》(《晋昌郡十五世祖考济亭唐公妣伍太孺人一脉族谱》
“福泽祠者,先太高祖十四世祖琳易公之所建也。公始居于河东诒远祠左畔下首下塘尾,因该处地基不广,
遂于前清康熙庚子年七月迁居社下建立祠宇。”
综上所述,上杭唐姓系于桐叶封弟的故事。并据仲益公在杭开基始,杭之有唐姓已有670多年的历史。延至
五世,子聪移居永定县大平村木坑乡(现繁衍有900多人);延至八世,元通迁往黄潭。黄潭延至14世,又由琳
易分支在社下开基。现在,黄潭唐姓已延至28代,城关唐姓也延至24代。上杭县唐姓人口达1500多人。在67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上杭唐姓还不断向外播迁发展。四世重华长子子祥迁往广东大埔县(其后裔亦有迁往漳州
平和的),三子子通迁往江西兴国蓝坑、瑞金、广东茶阳。11世祖应峰迁浙江遂昌县。17世祖道成迁浙江进贤
乡。还有迁往龙岩、长汀、永定、南平、福州、浙江、台湾等地的。
唐氏可以追溯到这麽久,所以唐朝怎麽会没唐姓呢?当然也可以用的。
参考资料:引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08
可以,和什么朝代没有关系,只是如果写文章不能有当代君主名字里的字,比如说你在李世民在位时期,写一篇文章,要用‘民’字,就应该用‘人’字代替,否则……………………6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08
当然可以阿,只要你的名字里不出现和当时皇帝的姓名一样的字就可以了,要不然可是要有杀身之祸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09
可以,但是要避开忌讳,以前的封建统治者都是要求百姓避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