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1 17: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15:03
词 目 易子而教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15:04
是比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因为,教育有一定的教育规范,用现在的话来说,执教者学过教育学,懂得少儿心理,会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而做父母的人,不是溺爱、宠爱,便是恨铁不成钢的发怒。如此教育,则会引起少儿的逆反心理,从而使教育失败。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15:04
强调后天的教育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15:06
易子而教其主要中心是说身处后天环境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不同的。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
父母教育孩子,无为为上,既不要责善,也不要溺爱,而应该以爱和陪伴为主线,行身教之实。
很多贫寒家庭的孩子,父母天天种地扛活,并不天天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却有大出息。
反之,有的富贵家庭,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自己经常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业,孩子反而厌学,稍长,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其间的差别,正是无为和有为,身教与言传啊。
扩展资料:
原文: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原文大意:
公孙丑问孟子:"为什么君子不肯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呢?"孟子回答:这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啊。大凡一个执教的人,必是以正道教导受教的人。如果做父亲的如此教导孩子,孩子却不能接受,父亲必然会很生气。一生气,就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感情。
另外,如果孩子反诘父亲的言行并不都是依循正道,这岂不又伤害了父亲?如此一来,父子间就等于相互伤害彼此的感情了。
所以,古时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来教导,这就是所谓的“易子而教”的道理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子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