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0 11: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7:08
导语:美感是人们对事物、对人和人的作品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没的体验。培养学前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幼儿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的基础。
1.通过欣赏活动,丰富生活经验
人的大脑信息有80%来源于视觉,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活动,欣赏则是以视觉为媒介向幼儿展示美,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我向幼儿提供的欣赏内容有:
1.1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领略自然界的魅力
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美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幼儿园处于市区一处风景区,我们充分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幼儿看到了清澈宽阔的河流,五彩的鲜花,像彩虹一样弯弯的小桥,两岸垂杨柳掩映着各式仿古建筑,河水中漂浮着小白船……
引导幼儿在这里感受造型、结构、动态、静态各方面的美,并更加积极地寻找生活中的各种美。幼儿采用这里的风景作为素材,画出了许多作品,并且有的幼儿画出了具有环保意义的风景画,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1.2向幼儿介绍名家名作,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
儿的审美能力还处于较低层次的直接感受状态,他们很难理解那些抽象的形式美,但是幼儿的敏感和好奇又使他们更容易与具体的美产生共鸣。如果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幼儿欣赏美术家或教师的美术作品。所以,让幼儿欣赏名作,从中感受色彩、构图的美,以及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想表现的思想内涵,是提高幼儿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1.3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积极发现美,随机进行美术欣赏
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美,幼儿很容易理解并接受。如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作品、环境装饰、人们的服饰等等,教师要注意随机教育。
2.提供工具材料,进行趣味技能训练
提高审美能力,不但要求幼儿会欣赏美,更要通过自己的创作,使美再现,完成幼儿内心由体验感受转化为作品的内化过程。
2.1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
黄翼先生说过:“儿童的绘画,是应该受我们尊重和鼓励的。从小儿开始有涂鸦的兴味时,便应当供给适当的工具和原料,让他们得以充分发挥其自然的冲动。”
组织小班幼儿接触绘画时,先提供蜡笔、印章、棉签等易操作的工具。下笔轻一些重一些都可以,线条粗易出效果,幼儿有成就感。
在中大班,逐步提供水彩笔、毛笔、油画笔、水粉、国画颜料等。这些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也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逐步提出的。每学一种新工具,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采用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至于手工活动,要根据活动要求,及时提供足够的工具。例如:橡皮泥、积塑、彩纸、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使用中,鼓励幼儿开展想象,大胆创作。
2.2在技能训练方面,摆脱过去教一个画一个的方法,采用综合系统式训练,使幼儿学会通过观察概括出物体的结构特征。
学会绘画技能不是目的,而是幼儿通过技能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是一个充满成就感的创造性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幼儿不应该是一个教与学的模仿过程,而是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幼儿方法,即构图、造型、用色的方法等,进而能够很准确地用这些方法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3.正确评价,鼓励创新。
价是每次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正确地评价,是幼儿保持兴趣、继续提高、改进缺点的关键。黄翼先生认为:“儿童的绘画,和美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因此,评价时要注意:
儿童的作品是天真可爱和脱离现实的。他们与美术家的创作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幼儿的美术技能是为表现情感服务,不能武断下结论画得象与不象,需要综合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参与的情况,启发他们讲述自己的作品,了解他们的表现意图,鼓励创新。让儿童听到的应是鼓励性评价。
儿童也要学习评价同伴的绘画作品。评价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能让作品看上去更好?鼓励幼儿创新,学会从构思、构图、结构特征、色彩、创造、想象等多方面去评价。
虽然孩子们不一定能个个都成为美术家,但是在幼儿园,只有美术活动完全包括了智力结构中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实践五种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智力活动的全过程,而美术活动的基础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审美能力提高了,才能带动幼儿其他方面技能的提高。全面提高了幼儿的艺术素质,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提高了与他人交往和团体合作能力,使幼儿成长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