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0 11: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18
竹书纪年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王国维
在河南省新乡市汲县县城(现卫辉市)西南10公里,孙杏村乡娘娘庙(村)南。因墓地在汲得名(汲县古称汲郡)。为战国时墓冢。共七处(自东到西按天、地、五行编号)。西晋太康两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准(音 否标:Pǐ Biāo)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3号“金”字墓,得竹书数十车,经束晳整编出《竹书纪年》一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年体史书,曾为中国文化史四大发现之一。
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 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 周平王 东迁后用 晋国 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但它在宋时历经了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此书开篇是以 君主 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八十九位帝王、一千八百四十七年的历史。
简录
五帝纪
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颇为特异,与传统的正史记载不同。五帝纪,关于舜的记载,就跟史记等正史所载的有德之君舜的形象大为不同。
夏纪
夏纪所载,与《史记》只是记载“ 太康失国 ”不同,还记录了羿的事情。让羿代太康,成为夏王朝统治者的这些旧事得以重见天日。
殷纪
殷纪则*了《史记》记载的历史第一位贤相伊尹的形象。伊尹流放 太甲 而称王,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压,这似乎更符合历史的*。但是由于现代对不同地区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的破译,发现整个商代伊尹都是师权的象征,地位尊崇,并且有伊尹放逐与迎回太甲的记载,并且整个商代伊尹的后人都有很高的地位与权力。
周纪
周纪最与《史记》不同的就是 共和行政 的记载。按照 史记 等正史所载,共和行政就是周厉王被国人赶走之后, 周公 、 召公 二相共同执政。而周纪则说是 共伯和 行天子之政,即共国的伯,名和者,摄行君位。这似乎更合乎“共和行政”的说法。
另外,还有完整的 穆天子 史事,以及记载了周幽王死后,两王并立的史事。
晋纪
周平王 东迁之后,竹书纪年以晋国纪年,而作晋纪。晋纪记载了 晋文侯 杀周携王的旧事,详细记录了 曲沃代翼 的过程。研究晋国历史,《竹书纪年·晋纪》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魏纪
魏纪自惠成王起,称“梁惠成王”,这与其他典籍记载的魏国又称 梁国 相符,有利于读古书,如《 孟子 》时,弄清楚究竟怎么又有个 梁惠王 之类的疑问。更好地保存了历史的原貌,对于研究魏国历史更为便利。
第1卷追记 黄帝 、 颛顼 、 帝喾 三帝之史事,有明确的在位年数。累加所记帝王的在位年数,可以得到黄帝等帝王的元年数据,同时得到所对应的干支年名。这些数据是:黄帝元年公元前2394年( 丁卯年 );颛顼元年公元前2294年(丁未年);帝喾元年公元前2216年(乙丑年); 帝挚 元年公元前2153年(戊辰年);帝尧元年公元前2145年(丙子年);帝舜元年公元前2042年(己未年); 夏禹 元年公元前1989年(壬子年)。
第2卷记帝尧、帝舜二帝之史事;自帝尧元年丙子即公元前2145 年开始了干支纪年的 信史时代 ,把中国有确切年代的历史由前841 年上推了1305年。
第3、4卷记夏代即前1989—前1559年凡431年之史事,与《史记夏本纪》略有不同。
第5、6卷记商代即前1558—前1051年凡508年之史事,与《史记殷本纪》略有不同,和 殷墟甲骨 卜辞 所记世系基本相同。
第7、8、9卷记西周即前1050—前771年凡280年之史事。自汉以来,考证“武王灭殷”的确切年代的有43家之多,唯独《竹书》一家所记最为真实可信,其他推算皆误。
第10、11、12卷记东周时期晋国、魏国即前770—前229年凡472 年之史事,终于今王即魏襄王20年、周隐王16年。对于这一时期的史事,战国史家皆认为《竹书》所记是真实的,因为《竹书》为他们解答了一些古籍解决不了的难题。
《竹书纪年》如此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在传承了六百年之后,在宋代又一次亡佚。
完全可以想象的出来,当《竹书纪年》出土之后,给当时的思想学术界会带来何等巨大的震动。儒学成为国学,宋朝二程、 朱熹 一派的理学居于正统。与儒家史学体系冲突极大的《竹书》理所当然地被宋儒视为异端邪说,必欲除之而后快,清代朱右曾所著的《汲冢纪年存真》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学者锢于所习,以与《 太史公书 》及汉世经师传说 乖牾 ,遂不复研寻,徒资异论。越六百余岁而是书复亡。”与这一趋势相吻合,《竹书纪年》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逐步开始散佚,宋代的《 崇文总目 》、《 郡斋读书志 》、《 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
《竹书纪年》相对于汉儒经典太异类了。《竹书纪年》冲破了儒家古代历史体系。
在儒家伦理道德治国体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以礼以仁治国的典范,而实际上《竹书纪年》记载却是:“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还说“ 后稷 放帝朱于丹水 ”后稷就是弃, 周人 始祖,舜的亲信,显然是舜监禁了尧,流放了尧的儿子才登上王位的,哪里有什么禅让?
《韩非子·说疑》一言以蔽之:“舜*尧,禹*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逐了商汤的长孙“ 太甲 ”自立,太甲在桐宫被关了两年多,后来趁机从桐宫逃回王都,杀了伊尹,恢复了王位,还宽宏大量地对待伊尹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分了伊尹的田宅。原文是:“ 伊尹放太甲 于桐,尹乃自立,暨及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但在儒家的史料中,故事却变成这样:太甲继承王位后不听 伊尹 的劝告,胡作非为起来,太甲被伊尹关在桐宫,深为悔恨,终于改邪归正,有了良好的表现,于是伊尹又把他迎回都城。伊尹称赞太甲悔过自新。太甲则回答:“过去我曾经违背您的教导,将来希望您继续指导我走正路。上天制造的灾祸,还可以躲避;我自己制造的灾祸,就没有办法逃脱了(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尚书·商书·太甲》)。”由是,发动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的伊尹一下子成了大公无私的圣人。
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 太甲 被 伊尹 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不过,《竹书纪年》对此却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 伊陟 和伊奋继承伊家。 杜预 说“此为大与《尚书》叙说大甲事乖异,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将此古书亦当时杂记,未足以取审也。”
可见,正统之学,正史,也往往不可信。就好比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