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图片 语文同步(五年级上册) 怎样简便就怎么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1 06:3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4:40
首先需要阐述下原委,司马相如的文学造诣在汉代确实登峰造极了,而*生涯并不是很顺利。而李白何其是如此类似,以今天世人的眼光来看,李白的文学造诣似乎要比司马相如更加让人耳熟能详。
现在阐述上题,首先第一题为李白少年时所看到的情景而抒发的情感,从其父对李白的期许,可知当时李白对司马相如的敬仰局限于其文学造诣,而不是*仕途。(从李白后期,的诗词中和历史中可知李白在中年非常想进入*仕途,然而其能力不受赏识,和司马相如类似。)
所以第一题答案为: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二题要看李白所写为何,与其当时年龄和情景。首先李白当时很年轻(年少轻狂,是每个人基本都有的特性)写了篇,且自鸣得意,然被父亲否了。李白当时必定心里有所不满,所以他当时应该在想如果没有经过一些摹写,而自我直接创作的话,必定不会有很大的突破。再由于心有不满,遂把他烧了。然而还要去写,所以还是要写。越写越会感觉不行,其实是不是三次是值得商榷的。其实现代人也亦如此,如果开始对其鼓励,哪怕写的不行,在鼓励的同时,再加以错误指正才是好的教育方式,而如果从开始就全盘否定,必定心理低落。越写越觉得没有底。后来李白就写了《拟恨赋》,这个基本上是抄原先人家的文章。
所以综上所述第二题的答案为:李白当时的心情绝对不是铁杵磨针的思想,而是非常低落,在寻找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写文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4:40
努力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