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字后不都有字吗?比如诸葛亮字孔明怎么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6 16: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3:12
其实字是用来解释名的,一般地说从儒家典籍中于"名"有关的词汇来作"字".过去人们取名命字都是讲求出处或来历的,也就是说要有特定的含义才行。当然,在讲求出处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形、音、义”的结合。如:
1、屈原:名平,字原,源於古文“广平曰原”《尔雅》。
2、徐干:字伟长,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孔丛子》有“非不伟其体干也”句。
3、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
4、赵云:字子龙,取自《周易》“云从龙,风从虎”。
5、张载:字子厚,北宋哲学家,《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吕蒙正:字圣功,北宋大臣,《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7、晏殊:字同叔,北宋诗人、文学家。《易·系辞下》“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虑而百致。”
8、马周:字宾王,唐大臣。骆宾王:字观光,唐诗人,文学家。高观国:字宾王,宋诗人。《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9、孟浩然:唐诗人;张养浩:字希孟,元散曲家。《孟子》“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10、晁补之:字无咎,宋诗人。《易·系辞上》“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11、刘过:字改之,南宋诗人,《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12、王质:字景文,南宋诗人,《论语》“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张维屏:字子树,南宋诗人,《尔雅·释宫》“屏谓之树。”
14、胡三省:字身之,宋元之际史学家,《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我身。”
15、张问陶:字仲冶,《孟子·告子》“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16、元好问:字裕之,元诗人,《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17、陆羽:字鸿渐,唐人,茶圣,《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于仪。”王磐:字鸿渐,元代散曲家;傅以渐:字于磐,清代状元,《易·渐》“鸿渐于磐。”
18、耶律楚材:字晋卿,元大臣,《左传·襄公26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19、冯维敏:字汝行,元散曲家,《周礼·地官司徒·师氏》“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20、王艮:字汝止,明哲学家、泰州学派创立者,《易·艮》“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21、吕坤:字叔简,明学者,《易·系辞》“坤以简能。”
22、王十朋:字龟龄,明学者,《易·益》“或益之十朋之龟。”
23、聂豹:字文蔚,明学者,《易·革》“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24、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人,地理学家,《周易·文言》“元者,善之长者也。” 李善长:[明] 字百室,明朝开国丞相。
25、温体仁:[明] 字长卿 ,奸臣,“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周易·文言》
26、高明:字则诚,元末戏曲家,著有《琵琶记》,《礼记》“诚则明矣。”
27、张燮:字绍和,明文学家,《孔传》“燮,和也。世和顺以柔能治之。”
28、郑燮:字克柔,清文学家,《书·洪范》“燮友柔克。”
29、张履祥:字考父,明季诸生之一,《易·履》“视履考祥,其施元吉。”
30、史孝咸:字子虚,清学者,《易·咸》“咸,君子以虚受人。”
31、严绳孙: 字荪友,清学者、诗人。《诗经·抑》“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32、钱谦益:字受之,清诗人,《书·大禹谟》“谦受益,满遭损。”
33、万斯同:字季野,清学者,《易·同人》“同人于野,亨。”
34、方以智:字密之,清代学者,《易·系辞上》“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六爻之德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欲密,吉凶与民同患。”
35、姚际恒:字立方,清学者,《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36、沈德潜:字确士,清诗人,《易·乾》“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尤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37、张廷玉:字衡臣,清大臣。《书·舜典》“睿玑玉衡,以齐七政。”
38、荣德生:近代民族企业家,《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39、*:字润之,《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40、荣毅仁:原国家副*,《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王任重名字亦出自此。]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在夜晚相遇,对面看不清楚,便用口来喊出一个符号,以证实对方的身份。所以,"名"是从"夕"从"口"会意而来。这是名字产生的环境因素
字的出现最早是在周代,《礼记˙ 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班固《白虎通义˙姓名》:“人所以有字何?所以冠德,明功,*也。”又《颜氏家训˙风操》篇:“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男女到成年时取“字”后,他的晚辈或后辈就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称其“字”,以示尊重。名和字多有意义上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名和字的关系是相当明确的,字是名的延伸和扩展。古人之所以在“名”之外再加一个“字”,有四个作用和意义:表成年,周代贵族男子长到20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然后由来宾取“字”;明尊卑,晚辈对长辈、位低者对位高者,均尊称其“字”,以表示敬重,平辈之间也可以彼此称字,表示礼貌;作姓氏,以祖父的“字”来作为孙子辈的姓氏,是先秦姓氏来历的一个重要方面;显地位,“字”是用来表示地位的,一般而言,平民百姓有名无字,只是到了后来,这一点才被打破。
名字是一种社会文化,社会时代的不同,往往导致人们取名用字的差别。“名字”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和人们的观念、心态有密切联系。随着认识的转化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名的也大有人在。
先秦时期,人们命名取字,多以单字为雅正之名,凡有文化教养的人,都以取双字名为耻,几乎形成全社会清一色的单字名。公元八年,东汉王莽废西汉刘氏皇朝,建立新朝。他崇尚周礼,要求人们起名以先秦时代为样板,禁止使用双字名,只允许人们取单字名,这种皇权高压手段,效果颇佳,开始人们有意见不敢说,只有按照朝廷的要求去做,便逐渐形成了人们单字起名的习惯。以至后来,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很长一段时间,单字名的习惯仍然是人们取名的主要形式。阅读王莽以后到三国时期的书籍,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人物几乎全是单字名。如曹操、刘备、董卓、鲁肃、周瑜、张飞、诸葛亮等都是单字名。一直到宋代以后,单字名逐步减少,双字名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搜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3:12
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符号;名,就是个人独用的符号。
同时出现的“字”而更为清楚。“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屈原在《离*》里自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就是“平”,“灵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诸葛亮字孔明,他的名为“亮”字是“孔明”,也是亮的意思。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西晋文学家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两颗星。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
“名”和“字”也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清代作家管同字异之,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同”与“异”都是反义。
除了名、字,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朱用纯的柏庐等,都是后人熟知的;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3:13
古时行*礼时,大人就给他去字,现在没这个规矩了!所以现在人没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3:14
他爹或者他族中威望高的人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3:14
其实字是用来解释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