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9 06: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9:50
1966年8月24日,作家老舍在遭受了游街批斗等*后自沉太平湖。也是这一天,杂文家、文艺评论家陈笑雨,遭遇了与老舍同样的劫难,以老舍同样的方式,含冤离开了人世。
几十年过去,靖江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家乡的骄子。 1950年全国性的“思想教育运动”开始后,喜欢鲁迅杂文的陈笑雨(司马龙)和郭小川(丁云)、张铁夫分别取出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以“马铁丁”这一合作笔名轮流撰写“思想杂谈”,几乎每天一篇在《长江日报》上发表。“思想杂谈”就国际国内形势等问题对青年进行及时宣传教育,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朋友的喜爱,一时蜚声大江南北,产生了广泛而有力的影响。“思想杂谈”虽为三人合作,但陈笑雨独有的朴实、泼辣、热情的特点,在熟悉陈笑雨为人为文的同事、朋友中,仍然一眼便能看得出来。
文学评论家冯牧在《马铁丁杂文选》代序中说,马铁丁和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共和国不断变革、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是如此地同步伐、共脉搏,血肉相连,而加上其中经常闪现的思想和艺术的光彩,使这些文字中的许多篇,至今仍然对于广大读者有着生动的实际作用和启迪作用。我看得出来,这些杂文和随笔,和他在延安时期写的“司马龙”的杂文相比,无论在思想的敏锐上,在学识的广博上,在文笔的造诣上,可以说已经从一个热情奔放的青年人,变成了思想深沉、见解精辟的成年人了。 1962年2月,**亲自主持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之后,各条战线都出现了新的局面,报纸刊物上不断出现生动活泼的文章。在这种大好形势鼓舞下,在陈笑雨的主持并参与下,一个以“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为方针的“长短录”杂文专栏,在副刊上开辟了。专栏作者由文学家、政论家、历史学家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弢等5人组成,自1962年5月至12月,他们分别撰写了“时而有如投*和匕首,时而又好像灯火和闪光的锋锐犀利”的37篇文章,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但“*”一开始,陈笑雨和5位专栏作者就受到署名高炬、何明的攻击。之后,“两报一刊大批判组”等又继续进行攻击,诬蔑他们是“反动的大合唱”、“反党*主义的大毒草”、“长短录俱乐部”等等,不一而足。1963年至1964年间,戏剧界出现了《李慧娘》、《谢瑶环》等所谓“鬼戏”,《人民日报》副刊发表的题为《一朵鲜艳的红梅》论“有鬼无害”的评论文章,却使陈笑雨蒙受了更深的不白之冤,以至调出人民日报社。
1962年,陈笑雨出版了他的《不登堂集》和《残照录》。《残照录》揭露和讽刺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丑行。陈笑雨的后期杂文,曾自编为20万字的《续不登堂集》,后因“*”开始而作罢,文稿也随之散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