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都有哪些名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35
我来回答
共1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7:38
1、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其诗其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
影响了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2、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
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 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
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385年)病逝,年六十六,追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
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家。”
4、嵇康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谯郡嵇山(今涡阳县石公镇)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困。
但仍厉志勤学,精通文学,玄学、音乐等。因此受到魏宗室赏识,被封为浔阳长,后又升任中散大夫,娶魏文帝异母兄弟穆王曹林女为妻,世称嵇中散。
为“竹林七贤”(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之一。嵇康崇尚老庄,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尤好道家导气养性之说,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嵇康极力反对名教思想,*上拥护曹魏,不满司马氏集团篡权,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遭钟会陷害,为司马昭所杀。
5、王导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
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
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
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8:56
1、嵇康: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
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郎中,调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司隶校尉钟会,遭其构陷,而被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2、司马颖:字章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母程才人,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传檄讨逆。
太安元年(302年),齐王司马冏专权,河间王司马颙上表数其罪状,司马颖起兵响应。太安二年(303年),与司马颙合谋攻长沙王司马乂。永兴元年(304年),司马越囚禁司马乂,向颖、颙联军投降。
3、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谢安少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
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4、陈庆之: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5、潘安: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嵇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庆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31
东晋的名人有:
1、陶渊明——东晋诗人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2、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字逸少,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谢安——东晋著名*家
谢安,字安石,别名谢太傅,东晋著名*家、名士。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前往广陵避祸。
4、刘伶——魏晋时期名士
刘伶,字伯伦,别名醉侯、酒仙,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他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后卒。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5、王导——东晋著名*家、书法家
王导,字茂弘,别名王丞相,东晋*家、书法家,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东晋建立后,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
6、祖逖——东晋著名军事家
祖逖,字士稚,别名祖豫州,东晋著名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
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
7、陶侃——东晋名将
陶侃,字士行,别名陶公,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陶侃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
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2:22
1、干宝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曾受王导荐,领国史。他著有《晋纪》,是一部从司马懿在曹魏时事写起的西晋编年史。这部书早已佚失,现存只有后人的辑本。《资治通鉴》引用了他的史论,读《通鉴》的人都可以看到。
2、习凿齿
字彦威,襄阳人。他著的《汉晋春秋》,起于汉光武,止于晋愍帝,也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他以蜀汉为正统,魏为篡逆,将司马昭灭蜀,断为汉亡而晋兴。
3、陶潜
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是陶侃的曾孙(陶侃是庐江寻阳人,其时的寻阳在长江北岸的今湖北黄梅西南。
4、王羲之
(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出身于琅邪临沂王氏,是王导的侄子。他做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5、顾恺之
恺之(341~402年,或约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做过桓温的参军。后来宫至散骑常侍。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相传瓦棺寺(在今江苏南京西南)初建时,慧方和尚请朝士捐钱,士大夫落笔没有超过十万钱的,顾恺之却写上百万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4:30
东晋主要代表文士有孙绰和许询、陶渊明、王羲之、王献之、谢安、顾恺之、袁弘、卢谌、温峤、庾阐、曹毗、袁弘、孙盛、习凿齿、苏蕙和王珣等。其中,文学以陶渊明为杰出代表,书法、绘画分别以王羲之父子、顾恺之为典范。自古以来,文学和书法、绘画难以分割,擅长书法、绘画的文士经常也会进行文学创作。要想准确了解东晋文士生活方式对文学产生的具体影响,既要紧紧依靠擅长文学的文士及其创作,也无法脱离书法和绘画领域的文士。这样,才能得出一个较为公允而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选取各类生活方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士及其创作,以阐释东晋文士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1、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代表文士及其创作
谈起辞官归隐,必然绕不过东晋最为杰出的文学家、田园诗歌的代表——陶渊明,正如前文所说,辞官归隐作为当时一种常见的文士生活方式,并非陶渊明所独有,很多有名的人物,比如王羲之、孙绰、许询等都曾有过归隐的生活。这里不妨以陶渊明为例谈一谈。
(1)陶渊明其人
陶渊明,亦称陶潜(晚年更名为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今江西省九江(东晋时称浔阳柴桑)人。关于陶渊明的生卒年,学术界历来存有异议。有学者根据《宋书·隐逸传》(南朝·沈约著作),认为陶渊明生于公元三百六十五年;也有学者从陶渊明诗歌中寻求论据,得出陶翁生于公元三百五十二年。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有名的战将陶侃,文武双全而人格高尚;陶渊明小时丧父,寄居于外祖父孟嘉家里,孟嘉是当时的名仕,尤爱喝酒,藏书颇丰,对陶渊明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陶渊明作为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隐士,也是东晋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范。陶渊明一生的大致经历,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九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生涯;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入世为官生涯;四十一岁之后,躬耕田园生涯。《五柳先生传》较好地概括了陶渊明主要的生活境况与人生追求,成为诗人自己的人生写照之一。在国人眼中,提起陶渊明,总绕不过“菊花”、“酒”、“孤云”一类词,这些词几乎成为他的代名词。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把“菊花”吟成了自身的写照,谱写出一曲隐士永恒的诗;“性嗜酒”、“少饮辄醉”、“曾不恋情去留”,酒是陶渊明永恒的朋友,也是陶渊明鲜明性格的描绘;“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独身一人、遨游高空的孤云,既是诗人一生孤独无助、无人解怀的悲歌吟唱,也是陶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精神的高贵书写。我们基本很难从陶渊明的一生找出辉煌腾达的时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独立人格,促使诗人几度辞官,终归田园。陶渊明去世之后,曾数次拜访过他的颜延之为他做了《陶征士诔》,其中,“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当为陶翁一生的真实写照与高度概括。
(2)陶渊明归隐之作
有宋一代文豪苏东坡曾在《追和陶渊明诗引》一文中,盛赞陶渊明:“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虽说李白、杜甫比不上陶渊明这一论点有待商榷,但总体上较为公允地评价了陶诗的大致风貌。前代不乏有人喜爱陶翁、倡导陶诗,但影响皆不及苏东坡。自苏轼公开倡导陶诗,使陶诗渐渐进入世人的眼球,经历时间的洗练之后,终于获得应有的文史地位。那么,陶渊明作为东晋有名的隐士与中国首位成就很大的田园诗人,他的文士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对他田园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须探讨的一大命题。
纵观陶渊明一生所作,既有四言、五言诗,也有辞赋、记传赞述和祭文,其中四言诗和五言诗篇目较多,辞赋和记传赞述类的文章也不乏名篇。较为有名的诗歌有《归园田居》(5首),《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饮酒二十首》,《责子》,《拟古九首》和《杂诗十二首》等;辞赋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并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记传赞述类文章有《桃花源记并诗》和《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的这些作品,与陶渊明一生的写照紧密相连,比如《五柳先生传》就很好的将自身“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宁静致远的品格很好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通过读这一篇辞赋,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贫困但风骨依然的东晋文士之精、气、神在闪闪发光。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折腰”的铮铮傲骨,与享受归隐生活的恬淡自然,同时也无法避免地认识到归隐生活的艰辛。正是因为归隐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惬意,少不了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而奔波,因此,诗人热衷于归隐的淡泊名利的心境才越发令人敬仰。
2、淡泊明志、辞官归隐对文学创作影响的具体体现
东晋文士所采取的的这种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对当时乃至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是长久存在的,后代文人每每在困境之中,就会不自觉地想起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辞官之隐士,效仿之,并以此标榜自我。东晋文士的淡泊名利、辞官归隐的生活方式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士独到的精、气、神影响着文学的风骨
东晋文士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生活方式,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与世无争,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人”本身,而非外在名与誉的追求,其深层次展现出来的是文士独到的精神、气质与神韵,这必然会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反映出来。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气”就是文学创作主体的精神血气,精神血气的阳刚或是柔弱都会在文章之中表现出来,并且这种精神血气并不会由于后天的改变而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是说,东晋文士采取辞官归隐的做法,很多不是一时之冲动做出来的秀,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心想静心远世的追求;这种淡泊明志本身的真实性,导致他们在文中的情感也是几乎真实的(不乏少数文学作品虚构的可能)。因此,东晋文士辞官归隐对文学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文士本身的精神血气给文学创作的风骨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淡薄无争的气质与神韵。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节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诗人将回归田园、远离官场的喜悦,用朗朗上口的诗文表现出来,堪称是我国文学史上表达辞官归隐思想的典范之作。诗人在第一段表明辞官归隐,回到阔别已久的田园才是心的向往,旅途似乎因此显得格外的顺人心意,小船顺流而下,诗人衣袂飘扬。在晨光到来的那一刻,诗人满怀愉悦地向路人询问前路为何方,恨不能眨眼间就回到家中。第二、三段写归家后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与人生感悟。整篇辞赋以和谐的韵律谱写了一篇一气呵成的归隐之歌,不难品味出陶渊明藏在这些唯美的语句之下的独特的精、气、神:那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的抉择,一种中华文化孕育下的文人风骨的生动体现。这样的精神血气并非仅此一篇而已,在很多著作中都或隐或现的存在着,陶渊明的《饮酒》组诗二十首便是明证之一。
(2)为文学创作添加了一种冲淡自然的文风
文风即文学的风格,是指从诸多文学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学风貌。东晋文士淡泊名利、辞官归隐的生活方式还对文学风格产生影响。这一点与文士归隐所体现之精、气、神影响文学风骨,是一脉相承的。东晋时期,归隐不是二三人特立独行的行为,而是形成了一股潮流,这股潮流表现在文学内部,即影响其风骨;表现在文学外部,即形成一种恬淡的文风。刘师培《中国中国文学史讲义》提到:
晋人文学,其特长处,非为析理已也。大抵南朝之文,其佳者必含隐秀,然开其端者,实为晋文。又出语必隽,恒在自然,此晋文所特擅。
东晋之诗,其清俊之篇……自陶渊明起,乃合嵇、阮之长。
明确指出了东晋文风中存在的自然清俊的特点。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为例: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歌以亲近自然的姿态,将诗人劳作的画面与途中所见所感展现出来,使人读之仿佛亲临南山之下,与诗人一起劳作,一起经历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耕种生活。整首诗歌自然平淡,看似无奇,读来却令人于平淡之中见真理。
二、山水游处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山水游处的代表文士及其创作
东晋时期,山水游处是文士热衷活动之一,放纵于山水从山水中获得心灵的洗涤,是文士游山玩水的主要目的。谈到山水游处,必然绕不过历史上有名的兰亭集会的主要人物——王羲之。
(1) 王羲之其人
据《晋书·王羲之本传》记载,王羲之出生在东晋时期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这江左第一大族的家庭里。年幼时沉默木讷,未引起大人的注意,到了青少年时期,才开始展露锋芒,成为王氏家族的佼佼者。王羲之在年仅十三岁时就得到周顗的慧眼赏识,使王羲之受人关注。后王羲之深受其两位伯父——王敦、王导——的器重。据《晋书·王羲之本传》记载,王羲之年轻时,担任王敦主薄的阮裕深负盛名,而王敦对王羲之说:“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王导几次三番要授予王羲之官职,为他的仕途热心安排。《世说新语》中赏誉七十二、八十、一百,品藻三十、四十七、八十五,容止三十等篇都是时人对其赞誉的记载,他的书法在其年轻时已备受赞誉。王羲之出众的才华及其备受当时名士赏识器重,已为他的仕途的辉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羲之被授予的第一个官职是秘书郎。这只是一个六品的闲官,是晋宋时期门阀士族青年初选之职,也可以选著作郎一职。一般只须任职十来天便可升迁到其他岗位。秘书郎主要任务是负责整理、校对宫中的图书,兼管宫中*,工作十分轻松简单。王羲之当完十多天的秘书郎后,便升迁为会稽王友。而这也是个六品的清闲官职,主要是与年幼的会稽王作伴为友并陪同学习,并在王府里接待宾客,安排游宴等事宜。之后王羲之转任临川太守(位于今江西省临川县西),因此被称为“王临川”。这可谓是王羲之一生官场上担任的第一个较为正式的职位。临川在当时属于偏远之地,远离北方战乱,可谓是一处世外桃源之地。王羲之担任的便是这样的一地方小官。不久,王羲之又由临川太守改任吴兴太守(位于今浙江湖州市),亦是地方小官,可谓同级调动罢了。到了而立之年时,王羲之应征西将军庾亮的邀请,任征西参军,累迁长史,在武昌。当时同在征西幕下的还有王羲之的从弟王胡之、王兴之,好友范汪、孙盛、孙绰、庾翼、孟嘉、殷浩等人。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王羲之在这段日子里曾与殷浩、王胡之以及庾亮等人登上南楼理咏,众人相聚在一起工作、生活,日子可谓过得其乐融融,相处愉快。此时,王导升任丞相,有意安排王羲之进京为官,然而王羲之拒绝。《晋书·王羲之传》亦有记载,王羲之在回复殷浩的书信中说道:“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后王羲之辞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他与东土士人一道游山玩水,服食采药,“游遍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四处游历,欣然叹曰:“我卒当以乐死。”游玩归来,还可以修植桑果,游观品尝。教育子孙,尽享天伦之乐。时而还与好友亲朋共欢宴畅饮。在写给谢万的书信中,向好友谢万叙说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形,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轻松、惬意之情。还在书信中感叹道:“古之辞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违天不祥。”[1]王羲之虔诚信奉五斗米道,所以更增强了辞世遁隐的急切之心。
(2)王羲之山水游处之作
王羲之初到江浙,看到会稽郡境内的秀丽山水,甚是喜欢和迷恋,并萌生了在会稽终老的心愿。辞官后,他开始游山玩水,和其他文士一起过着亲近自然山水的云游生活,穷诸名山,泛沧海,发自内心地感叹“我卒当以乐死”、“老夫志愿尽于此也.”[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都是描绘会稽郡山水的秀丽和唯美。会稽地区附近山水众多,且风光旖旎。王羲之在任会稽内史期间,频繁出游,而且甚得其乐。从他遗留下的笔迹里,便有他写自己游览永宁县的记录:“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西岸及屿上皆生松,故名松门。”[3](王羲之《游四郡记》)王羲之的挚友周抚在益州担任刺史,常与羲之书信往来,在信中向王羲之称赞描绘蜀中山水之瑰丽雄奇,惹得王羲之神往不已,他在给周抚的回信中竟说:“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4]汉代扬雄所著的《蜀都赋》,鸿篇巨制,极言蜀地山形势物产之丰美。晋代的左思著《三都赋》,描绘魏都洛阳、蜀都成都、吴都建康的名物形胜之富丽。左思构思十年才写出此赋,当时贵族子弟竞相传抄,甚至导致洛阳纸贵,传为佳话。然而王羲之竟说这两篇赋对蜀地山水的描述都不如周抚在别疏里的描绘来得更完备生动。这番话一方面是对好友周抚的文笔的赞美之辞,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王羲之对蜀地富丽丰美的山水之充分的肯定与强烈的喜爱之情。于是他接着便写道:“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迟此期,真以日为岁……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5]曹丕以写文章为“不朽之盛事”,而王羲之却认为游览名山大川也是一件“不朽之盛事”。足以看出其对游览山水的重视与热爱之心。蜀地一游是王羲之长久以来心驰神往之事,在其晚年亦是为此事朝思暮念,度日如年,在与周抚的书信中反复提及:“知彼清宴岁丰,又所出有无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6];“以尔要欲一游目汶岭,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7]王羲之在写给另一好友谢安的书信中也忍不住向谢安说起这一胜地:“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昆仑之伯仲也。”[8]认为峨眉山与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的昆仑山不分伯仲,不相上下。欣羡之情,跃然纸上。然而直至王羲之去世,却终究未能成行。此事可谓是王羲之终其一生之一大憾事。
当然,王羲之以书法闻名于后世,除了少数如《兰亭集序》这样著名的作品,流传后世的山水游处之作并不是很多。
[1] 刘茂辰、刘洪、刘杏.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笺证[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10.
[2]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羲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2101.
[3] 刘茂辰、刘洪、刘杏.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笺证[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16.
[4] 刘茂辰、刘洪、刘杏.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笺证[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94.
[5] 刘茂辰、刘洪、刘杏.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笺证[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94.
[6] 刘茂辰、刘洪、刘杏.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笺证[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94.
[7] 刘茂辰、刘洪、刘杏.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笺证[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95.
[8] 刘茂辰、刘洪、刘杏.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笺证[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17.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6:55
顾恺之(约346~407)
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工诗赋,擅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着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现存古画珍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羊 欣 (359~432)
字敬元,东晋、南朝宋时著名书法家,泰山郡南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曾官中散大夫、义兴太守,是王献之的外甥,书法得到王献之亲授。生性清默,无竞于人,不附权贵,淡泊仕进。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东晋桓玄辅政时,欣历任平西参军、楚台殿中郎等职,后称病自免,屏居里巷10余年不出。
南朝宋任其为新安太守,前后凡13年,其间游山玩水,自得其乐。复称病辞归,南朝宋授以中散大夫官衔。羊欣善真书,梁朝沈约称道为“献之之后,可以独步”。故谚有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隐然可与王献之同列。刘宋之世,羊欣的真书,孔琳之的草书,萧思话的行书,范晔的篆书,号为“四妙”。
羊欣素好黄老之学,兼善医术,撰有药方10卷。袁昂《古今书评》曰:“羊欣书如大家婢作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
葛 洪(284~364)
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女流志】
李陵容(?—400年),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宫人。籍贯不详,家事贫寒。李陵容早年在会稽王宫织纺中做苦工。因肤色暗黑,还曾有一个绰号“昆仑”,也有人称她为“昆仑奴”。
穆帝升平年(357-361年)。会稽王司马昱因王妃王氏及世子道生均亡,其他诸姬也并无生孕,十分着急,唯恐无后。令善卜卦的扈廉占算,扈廉道:“王宫中有一女,当育二贵男。”此时徐贵人刚好生下一个女儿。司马昱认为是此人,遂倍加宠幸。但一年过后,徐贵人仍无身孕,司马昱又请道士许迈占算,没有结果。
后来他又请到一个相面先生,让王宫爱姬让他一一相视,相首皆摇首不语。司马昱一气之下,让宫中所有宫女都让相者一一验看。看到李陵容时,相面先生说:“就是此人。”司马昱当即召入寝宫侍寝。果然李陵容为他生下二子一女。不过,司马昱并未给她一个名号。
咸安二年(372年),李陵容的长子司马曜继位,即孝武帝。尊其母为淑妃,太元三年(378年)进为贵人,九年(384年)为夫人。十二年(387年)为皇太妃,礼仪同太后。东晋安帝即位,李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隆安四年(400年),病卒。葬修平陵。谥号“文太后”。
卫 铄(272-349),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隶书。
传世楷书八行在《淳化阁帖》,及书论《笔阵图》,大概均为好事者为之。卫夫人的儿子李允,字子充,他做过为中书郎,亦工书,也是一个书法家。唐人韦续在《墨薮》中更是对她推崇备至,称赞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祝英台(约377年-不详) ,上虞乡富家女,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此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和祝英台殉情故事也随之流传。
谢道韫(约350—405年),陈郡阳夏(今太康)人,东晋著名女诗人。她是东晋*家、军事家、诗人谢安侄女,谢道蕴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门当户对,传为佳话。王凝之禀性忠厚,文学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笃信道教,行止端方。399年左将军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
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谢道韫《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晋代王、谢两族,世代替缨,朝廷倚之为柱石。既有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又有所谓“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又状写出人事沧桑,令人不胜感慨。
补充:
西晋末的永嘉四年(310年),西域龟兹僧人佛图澄来到洛阳,当时他己有七十九岁。后赵石勒、石虎父子对他非常信任,他也常常劝告石氏父子不要动辄杀人。他建立过八百九十三所佛寺,门徒近一万人,名僧释道安就是他的弟子。他享年一百十七岁,于晋永和四年(348年)在邺城去世。
释道安(312或314~385年)是僧人“释”为姓的创始人。他是常山扶柳(在今河北冀州)人,十八岁出家前读过儒家经书,二十四岁在邺城师事佛图澄,受到他的赏识。后赵亡后,中原混乱不堪,他和弟子们迁徙往来,于晋兴宁二年(364年)率弟子慧远等四百多人到了晋的襄阳。他在这里注经、讲经、订正译文,徒众经常有好几百人。据文献所载,佛图澄神通广大(大概是有些可以惑人耳目的魔术),道安却完全不靠这一套,而是个严肃的佛学家。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军攻陷襄阳,符坚把他请到长安去,并说得到襄阳时只得到一个半人。这一个人是道安,半个是习凿齿。
道安在长安领导组织了翻译佛经的事业,进行佛学研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弟子慧远于前秦军攻占襄阳后,率徒众到寻阳,后来定居庐山。慧远(334~416或417年),俗姓贾,雁门楼烦(在今山西宁武境)人。他少时游学许昌、洛阳,学习儒家经籍与老庄之学。二十一岁到太行恒山,听道安讲经后,出家做了和尚。他在庐山住了三十多年,送客只到虎溪为止。同时,他派弟子远出求经,接待来到江南的西域僧人,并与远在长安的鸠摩罗什通信问学。东晋名士达官也喜欢同他来往。桓玄权势最重,曾要求僧人对王者尽敬。慧远特地写了《沙门不敬王者论》,终于说服了桓玄。他倡导的念佛法门,后来发展为净土宗。
与慧远同时的鸠摩罗什(343~413年),原籍天竺,父亲移居龟兹,因而是龟兹人。他七岁时从母亲出家,从佛陀耶舍学习,兼通小乘、大乘。又从须利耶苏摩问学,对大乘佛学,又有精进。符坚命吕光进兵西域时,他已届中年,声誉很高。吕光班师时,他从至凉州。晋隆安五年(401年),后秦姚兴灭后凉,迎他到长安,也敬之若神,命僧人八百余人从他学习。他精通梵、汉文字,在长安主持译经事业,又得慧恭、僧肇等数百人协助,共译出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今存三十九部、三百十一卷。他的译文文字优美,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或增文以表达言外之意,或删繁就简以便读者,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体,对翻译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从三国曹魏时的朱士行起,汉僧西行求经的,历代不乏其人。东晋时期的法显是与唐玄奘名望不相上下的人物。法显(约337~约422年)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他三岁时就进佛寺做了沙弥,二十岁受比丘戒。晋隆安三年(399年),他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从后秦的都城长安出发,西行求经。他的旅伴时有增减,旅途生活极为困难。如隆安四年秋,从敦煌到鄯善的一段,曾在以枯骨为标识的沙碛中走了十七天,至晋元兴元年(402年),才越过葱岭,进入北天竺。以后跋涉西、中、东天竺各地,瞻礼佛陀遗迹,学习梵文,搜求经律论。晋义熙五年(409年),他乘商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继续搜求经律论。七年秋,他搭乘大商船回国,途遇大风,漂流九十天。到了耶提婆(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八年(412年)夏,从这里再搭乘商船回广州,途中又逢暴风雨,漂流了两个多月,结果到达青州长广郡牢山(在今山东即墨)。这里原属南燕,两年前为东晋所得。法显乃于义熙九年南下到建康,与佛驮跋陀罗等共同翻译求得的佛经。他还把旅行经历写成《佛国记》一书。后来,他到荆州辛寺,在那里圆寂(逝世)。
佛驮跋陀罗(359~429年)是天竺迎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人。他于义熙四年(408年)来到长安,因与鸠摩罗什有不同见解,与徒众南下,先到庐山,得到慧远的礼待,后经江陵到建康。他除与法显合作译经外,又与法业、慧严等翻译了《华严经》。
佛教文化久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晋时期名僧辈出,译事大盛,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9:36
顾恺之(约346~407) 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工诗赋,擅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着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现存古画珍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羊 欣 (359~432) 字敬元,东晋、南朝宋时著名书法家,泰山郡南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曾官中散大夫、义兴太守,是王献之的外甥,书法得到王献之亲授。生性清默,无竞于人,不附权贵,淡泊仕进。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东晋桓玄辅政时,欣历任平西参军、楚台殿中郎等职,后称病自免,屏居里巷10余年不出。 南朝宋任其为新安太守,前后凡13年,其间游山玩水,自得其乐。复称病辞归,南朝宋授以中散大夫官衔。羊欣善真书,梁朝沈约称道为“献之之后,可以独步”。故谚有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隐然可与王献之同列。刘宋之世,羊欣的真书,孔琳之的草书,萧思话的行书,范晔的篆书,号为“四妙”。 羊欣素好黄老之学,兼善医术,撰有药方10卷。袁昂《古今书评》曰:“羊欣书如大家婢作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 葛 洪(284~364)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女流志】 李陵容(?—400年),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宫人。籍贯不详,家事贫寒。李陵容早年在会稽王宫织纺中做苦工。因肤色暗黑,还曾有一个绰号“昆仑”,也有人称她为“昆仑奴”。 穆帝升平年(357-361年)。会稽王司马昱因王妃王氏及世子道生均亡,其他诸姬也并无生孕,十分着急,唯恐无后。令善卜卦的扈廉占算,扈廉道:“王宫中有一女,当育二贵男。”此时徐贵人刚好生下一个女儿。司马昱认为是此人,遂倍加宠幸。但一年过后,徐贵人仍无身孕,司马昱又请道士许迈占算,没有结果。 后来他又请到一个相面先生,让王宫爱姬让他一一相视,相首皆摇首不语。司马昱一气之下,让宫中所有宫女都让相者一一验看。看到李陵容时,相面先生说:“就是此人。”司马昱当即召入寝宫侍寝。果然李陵容为他生下二子一女。不过,司马昱并未给她一个名号。 咸安二年(372年),李陵容的长子司马曜继位,即孝武帝。尊其母为淑妃,太元三年(378年)进为贵人,九年(384年)为夫人。十二年(387年)为皇太妃,礼仪同太后。东晋安帝即位,李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隆安四年(400年),病卒。葬修平陵。谥号“文太后”。 卫 铄(272-349),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隶书。 传世楷书八行在《淳化阁帖》,及书论《笔阵图》,大概均为好事者为之。卫夫人的儿子李允,字子充,他做过为中书郎,亦工书,也是一个书法家。唐人韦续在《墨薮》中更是对她推崇备至,称赞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祝英台(约377年-不详) ,上虞乡富家女,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此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和祝英台殉情故事也随之流传。 谢道韫(约350—405年),陈郡阳夏(今太康)人,东晋著名女诗人。她是东晋*家、军事家、诗人谢安侄女,谢道蕴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门当户对,传为佳话。王凝之禀性忠厚,文学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笃信道教,行止端方。399年左将军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 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谢道韫《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晋代王、谢两族,世代替缨,朝廷倚之为柱石。既有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又有所谓“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又状写出人事沧桑,令人不胜感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34
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 灭东吴(蜀国是魏国时期由司马昭组织人马所灭)
武将羊祜、杜预
白痴皇帝司马哀
白痴皇帝的丑恶皇后贾南风
竹林七贤
文学家左思、陆机 《三都赋》洛阳纸贵;陆机《平复帖》
史学家陈寿 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作者,注意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美男潘安
周处 浪子回头金不换
数学家刘徽 九章算术,著名的勾股定理就出自九章算数
地理学家斐秀 地图学的创始人,中国测绘领域最高奖是斐秀奖
中医学家皇甫谧、王叔和 皇甫谧是针灸鼻祖;王叔和著有《脉经》
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
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王羲之是书圣
画家顾恺之 画圣
小说家干宝 《搜神记》
道士葛洪 炼丹著作《抱朴子》
名僧慧远、法显 慧远是净土宗十三祖中第一位;法显是西天取经到天竺第一人
诗人陶渊明、谢灵运 陶渊明田园诗派创始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
女诗人谢道韫 宰相谢安的侄女,王羲之二儿子王凝之的妻子,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
宰相王导、谢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进寻常百姓家”里的王谢指的就是这两人,王导是开国丞相,历经三朝;谢安是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总指挥
武将祖狄,陶侃,桓温,谢玄 祖狄闻鸡起舞;陶侃路不拾遗;桓温灭成汉,三次北伐;谢玄淝水之战前线总指挥
前秦皇帝苻坚 位于东晋北方的前秦的皇帝,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战中败给东晋
关中良相王猛 辅佐苻坚,统一北方,死前劝苻坚不要进攻东晋,苻坚没有听从,八年后进攻东晋苻坚战败
冉魏皇帝冉闵 冉闵屠胡
宋武帝刘裕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神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形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1:49
王羲之,谢安。谢灵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5:20
东晋八大才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9:08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东晋都有哪些名人?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其诗其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几代文人的...
晋国时期有哪些名人(4个以上)?
王羲之、顾恺之、谢道韫、陶渊明、陈寿等。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
东晋时期有什么名人
符坚 北魏孝文帝
东晋时期有什么名人
谢安,王导,苻坚,谢玄,司马睿。王羲之,谢道韫,陶潜,卫茂漪
晋朝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
东晋时期有哪些名人?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音乐家谢尚,女诗人谢道韫,文学家谢混 诗人陶渊明、谢灵运、宗炳
东晋有什么名人呢?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音乐家谢尚,女诗人谢道韫,文学家谢混 诗人陶渊明、谢灵运、宗炳
有哪些晋朝时代的名人?
2019-02-20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3全部 1、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
晋代有那些名人???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向秀、山涛、王戎、刘伶、阮咸;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的功臣羊祜 、王浚;洛阳纸贵因左思;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田园诗人陶渊明;浪子回头金不换:周处;西晋灭亡后坚守北方的刘琨,中流击楫、志在光复中原的祖逖;建立东晋的司马睿与王导;东晋时北伐的桓温,代晋自立的...
晋时期有哪些名人
东晋著名宰相谢安谢玄,史学家大将军杜预,诗人谢灵运,宰相王猛等;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至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