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2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4:43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因为北岛在异域漂泊了二十年,在文学上的影响,在外国上的名气比较大,甚至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很多人对北岛的认识,大概还停留在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其实,北岛有更多的文学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欣赏。
初次读到《波兰来客》那段话,心里一惊,愣住了,久久说不出话来,其实那时候也只是个初中生,那里能感同身受北岛的难过与悲哀,但文学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未经世事的少年也能读出文字里的哀愁和绝望。
今年寒假在家,收拾初高中的书籍,在一摞摞旧书里翻出了初中专门用来记录一些句子的本子,看到这句话,又愣住了。
时隔六年了,现在都大学走了一半了。回首这几年,愈发觉得,发黄的本子上写着的这句话,有多残酷,多绝望。
我也曾经是个有梦的少年。
在那些年里,我也曾如饥似渴地读书,一本好书不看个三五遍绝不释手。遇到喜欢的句子,舍不得停下来抄,又舍不得跳过去,怕错过了就错过了,总是纠结个不停,所以喜欢买很多便利条,一本书看下来,书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利条。
喜欢在只上两节课的下午,待教室空无一人时,坐在窗台,晃腿,看书。为书中人流泪,与书中人同喜。我也曾认认真真些了文字偷到喜欢的刊物上,待收到编辑的回信时,无论文字被采用与否,都觉得很开心。
我也曾是个渴望爱情的女孩,也曾因为别人一句话,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心如撞鹿。在路上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小孩,想跟他说;看到喜欢的电影上映了,忐忑着要不要请他一起看电影,忐忑着他会不会请我去看,忐忑着他会不会已经和别的女孩去看了。。。。。。忐忑忐忑着,电影都下架了,后来我也不敢再想起他了。
我也曾是个喜欢三毛,想要徒步旅行的人。在三毛的书里,看到沙漠的日出日落,看到爱情的细水长流,看到色彩各异的异域风情,最后,看到荷西之死,看到三毛的爱情已死。
后来,我发现,无论是哪一种生活,都会落入俗套,也许,就在我们以死相拼,想要不落入俗套时,就已经落入俗套这个怪圈子了。
于是,后来的我就放弃了挣扎。
高考后我这个别人眼里的文青也没有去读个跟文学有什么关系的专业,也没有在大学里爱上什么人,更没有出去走一场。
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晚上,和一个朋友在天台喝酒,只是一瓶啤酒,居然喝醉了。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泪目相对,觉得生活不易,生活已死。
对呀,北岛说,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砰!砰!砰!
生活已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4:43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简单的几句话中描绘了人生百态,初读先生这句话的时候只是觉得与自己的境遇相似。当时心情低沉,觉得世事无常,总有那么几天让人意识消沉,一旁的朋友朋友获得了学校的奖励,昔日的好友失恋向我哭诉这段感情,经历着一切事之后便看见了先生的这段话,众生有着自己的喜,自己的忧,而我心情低落无话可与人交谈还需要去安慰别人,深夜思来想去便有了我只觉得吵闹的感觉。你我的心并不相通,你的悲伤与喜悦在我心中惊不起半点波涛,此后便是日常颓废,觉得一切并无意义,世间的一切也仿佛是吵闹罢了。但是思索久了,便明白了这正是人生百态,由于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坚实的联系,各有梦想、各有青春、各有欢喜,我们能够做到最多的就是彼此相互依靠、相互取暖,我们很难做到去时刻去体会他人的生活,毕竟还有自己的日子要做。鲁迅,曾经发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智者、时代的先行者,他也曾发出过人类吵闹的感叹。因为身处人群之中,不想脱身而出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吧,作为身居山野的隐士相必仅有悠然见南山的淡然。
我们曾相爱,想想就心酸。这句话来自于网络,在分手之前我从来没有将这句话放在心上,当我和她分手两个月后,从手机中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莫名地剧痛,如同有一双手握住我的心脏,狠狠地向地上摔去,躺在寝室中,别人在听歌、聊天、大笑,而我觉得众多的声音离我很远,脑袋里嗡嗡作响,明明感觉很难受,却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眼泪也流不出来。开始回忆我和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第一次牵手、第一次去旅游、第一次陪她过生日,从来没有想起过两人会有分开的那一天,但是确确实实的发生了,开始把自己埋在悲伤中,去读悲伤的话,听悲伤的歌,看悲伤的评论。我曾有过最炽热的感情、我要喝最烈的酒,去伤心。
从来没有最绝望的话,只有最矫情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4:44
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出自晚唐陈陶七言绝句《陇西行》,全文如下: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初读边塞诗,最喜欢那种大气磅礴、舍我其谁的气象,如同岑参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冰天雪地、极目无人的肃杀化为怒放的梨花,是何等的抱负与热血,恨不得早生几百年,去征战沙场、快意恩仇。
这是最简单的叙述与白描,也是最残酷鲜明的对比,看到这句话,似乎就能脑补出长篇虐文,秒杀《花千骨》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那种。泛黄的史册中,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许我们都是盛世下的蝼蚁,负重中艰难的存活着。骁勇的兵士和曼妙的少女,他们之前的故事应当如何?或许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两小无猜,或许是“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海誓山盟;当苦苦等候杳无音讯时,少女的哀愁是“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般泛着甜蜜,还是“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绝望?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似乎蕴藏了无数情节,无论结局如何,但基调或许总是“绝望”。
2.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卖个关子,先不说作者是谁,或许小伙伴们会想,此句气势不错,但比起李贺“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之句,无论文采或是气势,皆是颇为不如的,最多给个三星。那么我们和下面这句一起看吧,“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两相对比,是不是有些难以言喻的心酸?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鸿章,就是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上签了N个不平等条约、被称为“卖*”的那位李中堂。前者为道光二十三年,奉父命入京应试所作,建功立业的抱负和一往无前的气概跃然纸上;后者是他临终所作绝命诗,期间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铸就同光中兴、甲午惨败、远赴东洋签约、*击遇刺、再签辛丑之约……昔日的风华正茂的少年,垂垂老矣之际背负着天下骂名,国运危难与个人命运双重悲剧,令人扼腕叹息。
面对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竭尽全力,结果却不尽人意,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至高点回望,如果见到曾经那个志气满满的少年,胸中油然而生的,应当就是压抑的绝望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4:44
“我得了癌症,还有三个月的生命,可是我怀孕了。”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我看过很多绝望的句子,对这一句印象深刻,写的人也没有用特别悲凉的语调,她就是这样轻轻的诉说出她的故事,可是我读的却难过至极,心中好像有千千万万话想要说,可是却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