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安禄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5 07: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8:54
安禄山的长子叫安庆宗。 “隋唐演义”记载: 原来禄山的长子名庆宗,次子名庆绪。那庆宗聘玄宗宗室之女荣义郡主为配,因此禄山出镇范阳时,留他在京师就婚。既成婚之后,未到范阳,尚在京师,故杨妃以此为解。当下玄宗听说,沉吟半晌道:「前日安庆宗与荣义郡主完婚之时,朕曾传谕礼官,召禄山到京来观礼,他以边务倥偬为辞,竟不曾来。如今可即著安庆宗上书于其父,要他入朝*,看他来与不来,便可知其心矣。」随命高力士谕意于安庆宗,作速写书,遣使送往范阳去;又道朕近于清华宫新置一汤泉,专待禄山来洗浴,彼岂不忆昔年洗儿之事乎,书中可并及此意。 庆宗领旨,随写下一书呈上御览.... open-lit/listbook?cid=88&gbid=145&bid=6778&start=0 ******* 既然大家这么喜欢做维基狗,我就让你们看看维基写什么。 安庆绪(?-759年),中国唐朝人,安禄山次子。初名仁执,善骑射,唐玄宗赐名庆绪,为禄山都知兵马使,素懦弱,言词无序。安禄山发动叛乱称帝时,封晋王。至德二载(757年)正月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洛阳为唐军收复,庆绪自洛阳败逃退据邺(今河南安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思明,安庆绪谋除思明,思明遂以所领十三郡及兵八万降唐,唐封其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不久史思明因受唐朝猜忌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二十余万所围困,后增至六十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六十万军,其围遂解。不久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谥其为哀皇帝。 zh. *** /w/index?title=%E5%AE%89%E6%85%B6%E7%B7%92&variant=zh- 2007-09-17 16:24:08 补充: 维基同我讲话庆绪系二仔,我咪去揾下大仔罗!
参考: 看看维基狗有什么好说的
历史高手在知识= =
安庆绪(—759年),中国唐朝人,安禄山次子。初名仁执,善骑射,唐玄宗赐名庆绪,为禄山都知兵马使,素懦弱,言词无序。安禄山发动叛乱称帝时,封晋王。至德二载(757年)正月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洛阳为唐军收复,庆绪自洛阳败逃退据邺(今河南安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思明,安庆绪谋除思明,思明遂以所领十三郡及兵八万降唐,唐封其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不久史思明因受唐朝猜忌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二十余万所围困,后增至六十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六十万军,其围遂解。不久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叫做安庆绪
安禄山 长子安庆绪 姚汝能,身世不详,只知生平距「安史之乱」不远;官华阴县尉,华阴地处京畿道,靠近潼关,这里正是遭受安史兵灾最严重的地方。姚汝能不仅能耳闻很多有关安史之乱的传言轶事,也可看到不少战乱造成的颓垣败壁,因此他写的《安禄山事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唐人记安史之乱的专书,《新唐书‧艺文志》有此书及包谞的《河洛春秋》二卷,《通鉴考异》所引又有《蓟门纪乱》等约十种,但今仅存此书。此书是现今研究安史之乱的第一手文献,《新唐书》卷二二五上《安禄山传》较《旧唐书‧安禄山传》新增处即多据此书。此书所提供的重要史料为他书所不载者主要有:(1)讲清楚安禄山部队的主力是奚、契丹,所谓「其中契丹,委任尤重,一国之柄,十得二三,行军用兵,皆在掌握」。(2)详记安禄山历次受任的官衔,这对研究河北节镇的职责很有用处。(3)详记玄宗赏赐安禄山器物用具,其中提到「金银平脱」等,是研究唐代工艺的好资料。另外,此*载时间也比较准确,可订正两《唐书》之误。此书除正文外有低一字的注文。注文亦极详细,还常引安禄山的奏文疏语,可见撰者是广集有关安史之乱事的多种记载,采用南北朝时流行的合本子注的方式写成的。此书现有《知不足斋丛书》、《学海类编》、《藕香零拾》以及《石研斋》等版本。其中以《藕香零拾》为佳,附缪荃孙撰校勘记。(以上按黄永年之《唐史史料学》及曾贻芬之《安禄山事迹》点校说明) 是次录文,据曾贻芬校点之《安禄山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该书是以《藕香零拾》本为底本,校以《学海类编》本及翁曾源校清抄本,在校勘中,参酌吸收了缪荃孙的校勘成果。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1],为突厥巫,无子,祷轧荦山,神应而生焉。是夜赤光傍照,羣兽四鸣,望气者见妖星芒炽落其穹庐。时张韩公使人搜其庐,不获,长幼并杀之。禄山为人藏匿,得免。怪兆奇异不可悉数,其母以为神,遂命名轧荦山焉。突厥呼鬭战神为轧荦山。少孤,随母在突厥中。母后嫁胡将军安波注[2]兄延偃。史思明令伪史官官稷一撰《禄山墓志》云,祖讳逸偃,与此不同。 开元初,延偃族落破,胡将军安道买[3]男孝节并波注男思顺文贞俱逃出突厥中。道买次男贞节为岚州别驾收之。禄山年十余岁,贞节与其兄孝节相携而至,遂与禄山及思顺并为兄弟,乃冒姓安氏,案:郭汾阳请雪安思顺表云:本姓康,亦不具本末。名禄山焉。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解九蕃语[4],为诸蕃互市牙郎。张守珪为范阳节度使,禄山盗羊奸发,追捕至,欲棒杀之。禄山大呼曰:「大夫不欲灭奚、契丹两蕃耶?而杀壮士!」守珪奇其言貌,乃释之,留军前驱使,遂与史思明同为捉生将。禄山素习山川井泉,尝以麾下三五骑生擒契丹数十人,守珪转奇之,每益以兵,擒贼必倍。后为守珪偏将,所向无不摧靡,守珪遂养为子,以军功加员外左骑卫将军,充衙前讨击使。 开元二十一年,守珪令禄山奏事,中书令张九龄见之,谓侍中裴光庭曰:「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二十四年,禄山为平卢将军,讨契丹失利,守珪奏请斩之。九龄批曰 :「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玄宗惜其勇锐,但令免官,白衣展效。九龄又执奏,请诛之。玄宗曰:「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竟不诛之。玄宗至蜀,追恨不从九龄之言,遣中使至曲江祭酹,二十八牢,为平卢军兵马使。
安禄山的长子叫做安庆绪
参考: 某中史书